一、项目背景
半个学期过去了,班级里的自然角却空空荡荡,很多花盆上的植物都枯萎了,于是我们和孩子们对自然角的现状进行了讨论:
老师:我们班的自然角现在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韦廷燊:我觉得它很普通。
曾承越:这里乱乱的,花盆没有摆整齐,要摆整整齐齐的才好看。
谢镒钶:花盆里没有花,看起来光光的。
陆翰霆:我觉得它一点都不漂亮,因为木头人没有颜色,也没有好看的花。
二、驱动性问题
孩子们对自然角的现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各抒己见,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并生成了本项目驱动性问题:如何把自然角变漂?
三、预设目标
在开展项目活动之前,我们将孩子的问题进行了收集、甄别问题价值及内涵,初步预设了本次项目化学习的各领域核心目标。
四、项目流程图
五、项目实施
(一)入项活动:观察学习
1.实地观察园内的自然角
集体讨论过后,孩子们一起去参观了幼儿园各个角落以及各班级的自然角,孩子们用他们发现欣赏的双眼去寻找创造的灵感。
2.线上观察网络平台上的自然角
在这信息技术发达的新时代,孩子们通过和爸爸妈妈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在网络平台上搜寻了更多不一样的自然角,并把自己最喜欢的自然角图片保存下来,带到班级里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韦轶恺:我和妈妈在网上找了我喜欢的自然角照片,我喜欢自然角里有鱼池,因为可以养鱼、养蝌蚪还有乌龟。
朱翊谦:我喜欢这个熊猫。
李知卉:我喜欢图片里面的小黄人花盆,因为我觉得它很可爱,我也想画一个放在我们的自然角。
阿宝:我喜欢用水种的植物,因为我觉得很特别。
……
六、项目实施与过程
分组改造
通过前面孩子们的分享,有的小朋友喜欢自然角里的鱼池、有的喜欢花盆、有的喜欢装饰物、有的喜欢植物……,于是通过儿童团讨,孩子们认为可以分成:背景组、花盆组、花架组和鱼池组,分好组后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了相应的组别。
1.探索活动一:背景装饰组
选好组后孩子们开始了动工改造,首先进入改造的是装饰组的小朋友。
子问题一:你想怎样装饰自然角呢?
孩子们把自己的设想用艺术的表征的方式画了下来。做好设想后,接着就开始动手实践了。
有的负责剪彩旗、有的负责画彩旗、有的负责画花朵,各司其职。做好后孩子们一起合作把花粘到背景板上。一起合作把彩旗挂在自然角的栏杆上。
2.探索活动二:搭建花架
子问题:用什么材料来搭建花架?
改造自然角,在自然角搭建花架,首先要确定用什么材料大?
聚焦讨论,培养横向思维
伊伊:用旧的鞋架来当花架。
牧云:用木头还有胶水制作花架。
廷燊:可以用水泥和砖头做一个很坚固的花架。
老师:在刚才的讨论中,分别有小朋友提到可以用鞋架、木头、胶水、砖头这三种材料制作花架,那到底哪一种更适合呢?
静雅:我觉得鞋架太小了,放不完这些花盆。
知卉:我觉得用木板和胶水不太稳,因为这些花盆很重。
嘉杰:我觉的用砖头做比较牢固,因为砖头很硬,也可以在上面放很多花盆。
经过孩子们的讨论,最终他们一致认为用砖头搭花架是比较好的。
寻找材料
孩子们在教室旁边的美艺馆发现了砖块,但是这些砖块太重了,我们搬不动怎么办呢?
问题:砖块太重,搬不动怎么办?
解决办法:用车子拉。
经过孩子们的共同努力,砖块终于拉回来啦。
第一次搭建:
花架组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搬运砖块、搬运花架,就这样,第一次搭建的花架就初步成型了。
教师思考:在收集过程中,幼儿思维逐步开阔,开始出现分组及借助工具解决问题,初步形成了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讨论—收集—运输—搭建”四步,幼儿俨然成为探究的主人,而教师只需为幼儿提供隐形支持,退而成为“倾听者”“鼓励者”即可。
搭建好后,孩子们就开始把花盆搬到花架上放,随即孩子们也发现了问题:能放的花盆数量很少。
问题1:如何优化花架?
第一次花架初成型,孩子们发现了问题,“花盆放不完怎么办?”。
小组研讨:
阿宝:可能是我们这样搭不对。
艺菲:因为只有砖头,所以能放的花盆就很少;
廷燊:我想到了,我们可以把这些砖块垒高,然后再放木板。
第二次搭建,迎来挑战
优化实证,触发幼儿深层思维
经过讨论,孩子们有了一些新思路,于是如火如荼的开始了晒台改造,一起来看看吧!
在第二次搭建中,孩子们在搭建方法上有了一些变化,从落开转变为垒高,并加助积木作为辅材。当第二次搭建花架成果出来后,结果并没有达到孩子们的预期效果。
问题2:积木太短,能摆的数量还是太少,并且只有一层。
及时反思与回顾
花架组的小朋友,尝试了2次都没有能够搭出“满意”的花架,为了不打击幼儿的自信心,这时老师进行了适时的介入。通过集体共团讨和实践的方式,共享思维与经验,帮助花架组构建新的搭建思维。
阿宝:因为积木太小太短了,所以没有办法搭出更大的花架。
钶钶:他们把这些砖块全部叠在一起了,没有分开所以没有办法搭的更多层。
轶恺:可以用我们搭建积木时用到的架空方法去搭,这样就可以搭出更多层了。
孩子们提出了新点子后,借助区域游戏,孩子们在积木区尝试搭建了不一样的“花架”。
经验迁移
经过集体团讨以及总结前面的搭建经验,孩子们有了一些新思路,于是如火如荼的再次开启了花架的改造,一起来看看吧!
寻找、挑选材料
孩子们分别在二楼平台和操场旁的安吉游戏材料区找到了不同类型、大小、长短的积木。
在挑选材料中,孩子们用比较的方法去对不同的积木进行了比较,最终选出了他们所认为最适宜的积木,并一起合作搬回了班上。在此活动中,孩子们体验了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01:43
第三次搭建孩子们采取架空的方式搭建花架,让花架的空间以及层数都增加了,从而满足了花盆的摆放。
教师思考:项目活动注重幼儿自主性,关注幼儿学习兴趣和需求,在此过程中,幼儿运用已有建构经验进行不断实践、分析、改良。在3次尝试中幼儿获得了不同层级的建构经验,也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孩子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
从随意摆放到分类摆放
问题3:如何让花架上的花盆看起来更整齐?
在搭好花架的基础上,如何让花架上的花盆摆放的更孩子们观察了花架上的花盆发现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形状一样。
于是孩子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达成了共识,把小的花盆放回原来小的花架上,把形状一样的花盆放在同一层。
3.探索活动三:创设展示区
问题1:展示什么?
为了能够让自然角变得更漂亮,孩子们想到了将教室里的装饰花朵拿出去摆。
问题2:花朵不够怎么办?
孩子们提议道可以自己动手做作品,于是孩子们充分利用一些自然材料以及黏土做了五颜六色的树和花。
问题3:用什么搭建展示台
恰巧大班哥哥姐姐们在进行“六一艺术展”活动,我们带领孩子去参观了哥哥姐姐们搭的展示台,孩子们发现哥哥姐姐们用到牛奶的箱子去搭展示台。
于是,孩子们也决定效仿哥哥姐姐们的方法进行搭建,他们去二楼平台找来了箱子,接着按照高低错落的方式进行搭建。
最后漂亮的展示区就闪亮登场啦!
教师思考:在探究搭建展示台的过程中,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学习他人经验,总结了搭建的材料以及方法,获得了搭建技巧的认知经验。并能迁移经验为接下来的展示打好基础。
4.探索活动四:搭建鱼池
活动一:小小设计师
基于前期和爸爸妈妈在网上了解了鱼池的搭建材料和方法,鱼池组的孩子们进行了讨论活动:“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鱼池,用到哪些材料?”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畅想。
活动二、选定设计稿
通过惯例的方式——投票,选出最终的设计稿。
经过第二轮投票,最终月绮小朋友的设计稿以2票成功胜出。
00:39
根据已确定鱼池设计稿,孩子们商量着要选用哪一种类型的积木搭建鱼池才是最合适。
活动三:搭建鱼池
孩子们用他们所挑选的积木搭了一个长方形的鱼池框架,接着又找来了一次性桌布,一起合作将桌布铺在搭好的框架上,接着放石头和贝壳进行装饰。
最后加水,鱼池搭建成功啦。
发现问题:鱼池里的水为什么变少了?
过了一个周末,周一来的时候孩子们惊奇的发现鱼池里的水变少了,孩子们针对这个问题议论纷纷的说道:“应该是被太阳晒干了”“应该是漏水了,因为我发现这个地方积木分开了”可能是被乌龟咬烂桌布了,所以水就流出来了。”
活动四:修建鱼池
孩子们根据想到的办法,找来了胶布和剪刀,和小朋友们一起分工合作进行修建,有的负责剪,有的负责拉稳胶布,接着将胶布粘在积木的连接处。随后孩子们又找了一块桌布,将鱼池的桌布加厚。
最后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鱼池修建完成啦!
七、项目成果展示
一起来看看“小小介绍员们”介绍他们改造后的自然角吧!
03:18
八、项目反思
在种植、照顾植物过程中,可以让幼儿领悟到生命诞生及成长的神奇,感受种植与收获的乐趣。对大自然生长万物也有了一个新的见解。在与好朋友、教师以及爸爸妈妈一起探讨问题的时候,他们在社交能力与自我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一)活动内容选择
自然角是幼儿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窗口,是幼儿探索学习、体验劳作的场所,蕴含无限的教育契机。通过孩子提出要把自然角变漂亮,我们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扩展思维进行讨论,并实地参观后依托亲子活动进行线上搜寻,寻找更多不一样的自然角。
同时,我们本次的项目化活动还存在许多的可能性,处于未完待续中,等待着和孩子们一起继续探索和发现~我们也将协助他们挖掘自己无限的可能~和他们一起学得开心,玩得尽兴。
(二)幼儿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习品质
通过改造自然角,幼儿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花盆分类,植物数量较多,花架空间不足,巧妙利用砖块和木板再次完善花架,解决花架空间的局限的问题。并用美工区的辅助材料进行粘贴、涂、画等美工技巧进行美化自然角。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发现的问题,通过探讨、实践,反思,提升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自我行为反思
该项目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第一次尝试项目活动。在推进过程中,教师充当观察者、引导者与支持者,并没有一味地将知识传授给幼儿,而是以幼儿为主体,将主动权交给幼儿,关注幼儿的兴趣,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遇到问题引导幼儿集思广益,幼幼共同商量对策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