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德化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组织全县高中历史教师、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的学习进入第二天。
上午,福建师范大学郑士璟副教授以《历史教育视野:素养落地的关键》为题,给学员们带来了理论强性、具有指导意义的前沿学术讲座。首先,郑副教授以“历史教育不是什么?”“学生学习历史有什么用?”,引发在场一线教师的思考。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一步阐明,学生在学历史过程中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详细解读了德国、美国、新加坡、南非等国的《历史课程标准》,为一线教师带来了新时代历史教育的国际视野,强化历史意识或历史认识、夯实历史思维或历史思考、基于历史事实进行的价值的评判、实现跨学科学习和研究。提出历史教育最终要实现的是:健全人格才是学生发展的核心。
接着,郑副教授解读新时代历史教育的中国探索:历史教育是一个求真的过程。从注意历史知识到历史思维的过程,在于注重夯实历史思维或历史思考,让知识成为素养,知识变成智慧。历史教育在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学历史的有用性在于培植公民个体人格所表现出来的判断能力、思考能力、表现能力和行动能力。
郑副教授进一步指出如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郑副教授用丰富、多元的史料,解读学生认识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存在的差距,进而阐明历史、历史学和历史教育的差异。进而提出,历史哲学的流变:思辨的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语言转向的历史哲学。基于此,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在于:史料实证的研究方法。在学生的历史理解的六种水平基础上,学生产生的不同的历史理解,教师基于史料,以有效、宽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学习,摆事实讲道理,以历史知识健全一个人的判断力。最后,郑副教授提出教学建议:活跃个性的思维:自我与本我;简化繁冗的结构:解构与建构;还原现实的生活:真实与意义等方面,“以理解为中心”达成素养的历史教育模式。
下午,泉州市教科所陈木兴老师为学员们带来《基于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一历史教学思考》的讲座。陈老师从高一历史新教材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导入,提出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是:知识容量大、难度大、理解要求高、综合性强等方面的特点。同时,初高中教学方式、初高中学生学习方式与思维特点不同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也给高一教学带来了困扰。
如何突围新高考背景下高一历史教学的困境?陈老师指出,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并对关键能力进行详细解读,其中包括:阅读理解、信息加工、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语言表达、组织论述。陈老师以经典例题论证了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用实际教学案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后,陈老师提出要解决高一历史教学的困境,还要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教师首先要了解初中的课程标准与初中教材,并以实际教学案例说明,高中教学要建立在对初中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第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明确初高中对知识学习的差异,课堂应由直接学习到间接学习、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接受学习到开放学习。
20日的专家讲座,给学员们带来了前沿的国际学术动态、密集的知识风暴、深度的理论成果、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建议与方法。学习中,学员们感受到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学科知识、教学理念的职业。
图文编辑:苏静 陈永固
美篇审核:孙淑祺
责任审核:陈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