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博大精深,五千年的中医文化,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让我们一起走进经络的大门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经脉贯穿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十二条经脉名称是根据手足,阴阳,脏腑命名的,分布于四肢内侧为阴经,分布于四肢外侧为阳经,三阴分为(太阴,厥阴,少阴)三阳分为(阳明,少阳,太阳)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当肝经循行完了之后又再走到肺经。
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八条经脉。
督脉行吴腰背正中,上至头面,总督六阳经。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额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脉,督脉,足阳明经等有联系,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带脉起于协下,绕行腰间一周。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和,
阳维脉起于足附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督脉相会,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经至目内雌与阳跷脉会和,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经上行,至目内雌与阴跷脉会和,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和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的临床意义和作用:(1)统率,主导作用,(2)沟通、联络作用,(3)蓄积,渗灌作用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再返回沿胃上口,穿过横隔,入属于肺,从肺系向外横行于腋下,沿上臂内侧下行,循行于手少阴与手厥阴经之前,下至肘中,沿着前臂内侧桡骨尺侧缘下行,经寸口动脉搏动处,行至大鱼际,再沿大鱼际桡侧缘循行直达拇指末端,其支脉,从腕后分出,沿着食指桡侧直达食指末端,
1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胸痛
2 经脉循行其他部位疾病:肩背痛,肘痛,手腕痛
3 腧穴定位和主治要点
1、中府:在胸部,横平第一肋间,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胸痛,卡血,肺胀,胸闷,气喘,肩臂痛
2、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健桡侧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卡血,肘痛,小儿惊风,急性腹痛,吐泄
3、孔最: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主治:咳嗽,气喘,卡血,鼻衄,咽喉肿痛,肘痛,痔疮出血
4、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拇长伸肌腱沟的凹陷中。简便取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5、太渊: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喉痹等肺系疾病,无脉症,胸痛,缺盆中痛,腕臂痛,
6、在手外侧,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失音,喉痹,咽干等肺系疾病,外感发热,掌中热,小儿邯积
7、少商: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之尖端《桡侧》经过第1、2掌骨之间,上行至腕后两筋之间,沿前臂外侧前缘,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行到肩部,经肩峰前,向上循行至背部,与诸阳经交会于大椎穴,再向前进入缺盆,络于肺,下行穿过横膈,属于大肠,其支脉,从缺盆部上行至颈部,经面颊进入下齿之中,又返回经口角上口唇,交会于人中,《水沟》左脉右行,右脉左行,止于对侧鼻孔旁。
主治疾病:1、头面五官病症,头痛,鼻衄,齿痛,咽喉肿痛,口眼窝斜,耳聋 2、肠府疾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3、风疹,湿疹,瘾疹,荨麻疹,痤疮,4、昏迷,癫狂,5、热病,发热,6、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疾病,手臂,肩部酸痛麻木,上肢不遂等。
1、商阳: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寸
主治:1、热病,昏迷,2、耳聋,青盲,3、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疾病,4、手指麻木。
2、合谷: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
主治:(1)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关紧闭,口涡,鼻衄,耳聋,痄腮等头面五官疾病,(2)发热恶寒等外感病,热病,无汗或多汗,(3)经闭滞产,月经不调,痛经,胎衣不下,恶露不止,(4)乳少等妇科疾病,(5)上肢疼痛,不遂,(7)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皮肤病,(8)小儿惊风,径症(9)腹痛,痢疾,便秘等肠府疾病,(10)拔牙术后,甲状腺手术等口面五官疾病及颈部手术针麻常用穴。
3、阳溪: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径突远端,解剖学(鼻咽窝)凹陷中。
主治:1、头痛,目赤肿痛,2、咽喉肿痛,齿痛,3、耳聋,耳鸣,等头面五官病症,4、手腕痛,手指拘急。
4、偏历:在前鼻,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与阳溪穴连线上
主治:1、目赤,咽喉肿痛,2、耳聋,鼻衄等五官疾病,3、水肿,小便不利,4、手臂酸痛,5、腹部胀满。
5、手三里: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主治:手臂麻痛,肘挛不伸,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腹胀,泄泻等肠府病症,齿痛颊肿。
6、曲池: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病,热病,手臂肿痛,上肢不遂,风疹,瘾疹,湿疹,丹毒,皮肤科病症,腹痛,泄泻,痢疾等肠府病症,头痛,眩晕,癫狂等神志病症
7、肩隅: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主治:肩痛不举,上肢不遂,累沥,瘾疹。
8、扶突:在胸锁乳突区,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中间
主治: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呃逆等咽喉疾病,嘤气,咳嗽,气喘,颈部手术针麻用穴。
9、迎香: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衄,鼻渊等鼻病,口涡,面痒,面肿等口面部病症,胆道蛔虫病,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与足太阳经脉相汇合,再沿鼻的外侧下行,入上齿中,返回环绕口唇,入下唇交会与承浆穴,再向后沿下颌下缘,至大迎香穴处,再沿下颌角至颊车穴,上行到耳前,过足少阳经的上关穴处,沿发际至额颅部,其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穴,沿喉咙入缺盆,下横膈,入属于胃,联络于脾,其直行的经脉,从缺盆沿乳房内侧下行,经脐旁到下腹部的气冲部,一支脉从胃口分出,沿腹部内下行,至气冲部与直行经脉相汇合,由此经髀关,伏突穴下行,至膝关节中,再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经足背到第2足趾外侧端(厉兑穴)一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下行到中趾外侧端,一支脉从足背分出,沿足大趾内侧直行到末端。
主治概要:
1、脾胃肠病症,胃痛,呕吐,腹痛,腹胀,
2、头面五官病症,头痛,眩晕,面痛,口涡,眼睑潤动。齿痛,目赤肿痛,近视
3、神志病症,癫狂,詹语,吐舌
4、热病
5、下肢委痹,中风瘫痪,足背肿痛,乳痈
1、承泣:在面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瞳孔直下
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夜盲等眼病,口涡,眼睑潤动等面部疾病
2、四白:在面部,眶下孔处,
主治:目赤肿痛,目医,近视等眼疾病,口涡,眼睑润动,头痛,眩晕,面痛等面部病症。
3、地仓:在面部,口角旁开0.4寸
主治:口涡,眼睑潤动,流涎,齿痛,颊肿等头面五官疾病,
4、颊车: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
主治:口涡,口噤,齿痛,面痛等面部疾病,
5、下关: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主治:牙关不利,面痛,齿痛,口涡等面口病症,耳鸣,耳聋,葶耳
6、头维: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迎风流泪,眼睑潤动等头面五官疾病。
8、梁门: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纳少,胃痛,呕吐,腹胀等脾胃病症,
9、天枢: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绕脐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等脾胃肠病症,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症。
11、归来: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小腹胀痛,疝气,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带下,等妇科疾病。
10、水道: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旁开2寸,
主治:小腹胀痛,小便不利,疝气,痛经,不孕
12、气冲:在下腹部,脐中下5寸,旁开2寸
主治:月经不调,阳痿,下腹痛,不孕不育。
13、髀关: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及下肢病,腹股沟淋巴结炎。
14、伏兔: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6寸
主治: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疝气,脚气。
15、梁丘: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主治:急性胃痛,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症,乳痈等乳房疾病。
16、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等脾胃病症,膝痛,下肢委痹,中风瘫痪等下肢疾病,癫狂,不寐,等神志病症,气喘,痰多,乳痈,虚劳,(为强壮保健要穴)
17、上巨虚:在小腿外侧,犊鼻下6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肠鸣,腹中切痛,泄泻,便秘,肠痈等肠府疾病,下肢委痹,中风瘫痪等
18、条口:在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下肢委痹,肿胀,转筋等下肢病症,肩臂痛,脘腹痛等
19、下巨虚: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
主治:泄泻,痢疾,小腹痛等肠腑病症,下肢痿痹,乳痈。
20、丰隆: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肌的外缘
主治:头痛,眩晕等头部病症,癫狂,咳嗽,哮喘,痰多等肺系疾病,下肢痿痹。
21、解溪: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头痛,眩晕等头部疾病,癫狂,詹语,等神志疾病,下肢痿痹,足踝肿痛,足下垂,腹胀,便秘
22、内庭:在足背,第2、3趾间,趾璞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胃痛,吐酸,泄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症,足背肿痛。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病症,热病
23、厉兑: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疾病,热病,梦魇不宁,癫狂等神志病症,
24:陷谷:在足背,2、3趾骨前凹陷中,
主治:面肿,水肿,水液输布失常,足背肿痛,肠鸣腹痛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处,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1拓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沿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于足厥阴经之前,再沿膝股部内侧前缘上行,进入腹部,属脾,联络胃,再经过横膈上行,夹咽部两旁,系舌根,分散于舌下,其支脉,从胃上膈,注心中。
主治概要:脾胃病症,腹满,腹胀,食不化,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等,妇科病症,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阴廷,遗尿,窿闭,阳痿,疝气。胸胁胀痛,下肢痿痹,足踝肿痛,
1、隐白: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主治: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疾病,鼻衄,便血,尿血等出血症,腹满,呕吐,泄泻,等脾胃病症,癫狂,多梦,等神志疾病,惊风
2、太白: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段赤白肉际凹陷中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胃痛,便秘,等脾胃病症,足痛,足肿,等足部病症,体重节痛
3、公孙:在趾区,第1跖骨底的前缘赤白肉际处,
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胀,腹痛,痢疾等脾胃病症,心烦不寐,狂证等神志病症,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啄气等冲脉病症
4、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便秘等脾胃病症,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带下,不孕,滞产,等妇科疾病。心悸,不寐,癫狂,等神志疾病,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等生殖系统疾病,下肢痿痹,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疾病,阴虚诸证
5、地机: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主治: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癥瘕等妇科疾病,腹胀,腹痛,泄泻等脾胃肠病症,小便不利,水肿,遗精,下肢痿痹,
6、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踝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凹陷中
主治:腹痛,泄泻,水肿,黄疸,等脾湿证,小便不利,遗尿,癃闭等泌尿系统病症,遗精,阴茎痛等男科疾病,带下,妇人阴痛等妇科病症,膝痛,下肢痿痹,
7、血海: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等妇科疾病,湿疹,瘾疹,丹毒,皮肤瘙痒等皮外科病症,膝股内侧痛。
8、大横: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等脾胃肠病症,肥胖症
9、大包:在胸外侧区,第6肋间隙,在腋中线,
主治:气喘,胸胁痛,周身疼痛,四肢无力等肌肉病症。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行经过横膈,联络小肠,其支脉,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上行,连于目系,其直行经脉,从心系上行到肺部,再向外下达到腋窝部,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再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止于小指桡侧末端。
主治概要:1、心系病症,心痛,心悸
2、神志病症,癫狂,癔症,不寐,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肩臂疼痛。胸胁痛,肘臂挛痛,小指疼痛等
1、极泉:在腋下,腋窝中央,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心痛,心悸等心系病症,协肋疼痛,肩臂疼痛,肘臂冷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上肢针麻用穴,(操作: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5)
2、少海: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主治:心痛,癔症,癫狂,痫症等心疾病,神志病症,肘臂挛痛,麻木,手颤,腋协痛,头项痛。
3、通里: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心悸,暴暗,舌强不语等舌窍病症,肘臂挛痛,麻木,手颤等上肢病症,
4、阴郄: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心痛,心悸,惊恐等心疾:吐血,衄血等血症;骨蒸盗汗。
5. 神门: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端。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不寐,健忘,痴呆,癫狂,等神志病症,胸胁痛,
6、少冲:在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主治:心悸,心痛等心疾病,癫狂,昏迷等神志病症,目赤,热病,胸胁痛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端,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到达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沿着食管,经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其支脉,从缺盆分出,沿着颈部,上达面颊,到目外雌,向后进入耳中,另一支脉,从颊部分出,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雌,斜行络于颧骨部,
主治概要:1、头面五官疾病,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咽喉肿痛,
2、 热病
3、神志病,癫狂,痫证,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肩臂酸痛,肘臂疼痛,颈,项强痛,小指麻木。
1、少泽: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主治:1、肩臂后侧痛,小指麻木疼痛等上肢病症,2、乳痈,乳少,产后缺乳等乳房疾病。3、昏迷,癫狂等神志病症,4、头痛,咽喉肿痛,胬肉攀睛,耳聋,耳鸣等头面五官疾病,
2、后溪:在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主治:1、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2、耳聋,目赤,咽喉肿痛等五官疾病。3、癫,狂,痫等神志病症,4、疟疾
3.养老 :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
主治:①肩、背、肘、臂酸痛,2、急性腰痛,3、目视不明,
4.支正: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与尺侧腕屈肌之间
【主治]①头痛、眩晕、项强等头项病证 ②肘臂酸痛;③热病;④癫狂;⑤疣症
5.天宗 :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
主治:1、肩胛疼痛 2、气喘 3、乳痈、乳癖等乳房病症
6.颧髎: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中。
主治:口蜗、眼睑润动、齿痛,面痛等头面五官疾病。
7.听宫 :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耳鸣、耳聋、聘耳等耳部病证;②面痛、齿痛等口面病证;③癫、狂、痫等神志病证。
[操作]微张口,直刺0.5~1寸。
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内眼角 向上过额 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其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其直行经脉,从头顶入颅内络脑再浅出沿枕项部下行,从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下行到达腰部,进入脊旁肌肉,入内络于肾,属于膀胱。一支脉从腰中分出,向下夹脊旁,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一支脉从左右肩胛内侧分别下行,穿过脊旁肌肉,经过髋关节部,沿大腿外侧后缘下行,会合于腘窝内,向下通过腓肠肌,出外踝的后方,沿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的外侧末端【操作]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为
主治概要:脏腑病症。神志病症,头面五官疾病,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1.睛明:在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
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目翳等眼病、②急性腰痛、坐骨神经痛;③心悸、怔忡等心疾
【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遇到阻力时,不宜强行进针,应改变进针方向或退针。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针具
宜细,消毒宜严。禁灸。
2.攒竹: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主治]①头痛、面痛、眉棱骨痛、面瘫等头面病证;②眼睑润动、眼睑下垂、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眼疾;③呃逆;④急性腰扭伤。
【操作]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禁灸。
3.天柱: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①后头痛,项强,肩背痛,②眩晕、 喘 ,咽喉肿痛、鼻塞、目赤肿痛、近视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热病;④癫狂痫。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4.大杼 :八会穴之骨会【定位]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咳嗽,发热;②项强,肩背痛;③颈椎病、腰椎病、膝骨关节炎、齿痛等骨病。
[操作]斜刺0.5~0.8寸。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5.风门 :在脊柱区,第②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1、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哮喘,等外感病症,肺系疾病,2、项痛,胸背痛,
6、肺俞:在脊柱,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1、鼻塞,咳嗽,气喘,咔血等肺系疾病,2、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症,3、背痛,4、皮肤瘙痒,瘾疹。
7、心俞:在脊柱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1、心痛,惊悸,不寐,健忘。癫痫,等心神疾病,2、胸痛。胸闷,咳嗽,吐血,等胸肺病症,3、遗精,白浊等男科疾病。
8、膈俞: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1、胃痛。2、呕吐,呃逆,咳嗽,气喘等气逆之证,贫血,吐血,便血等血证,4、瘾疹,皮肤瘙痒,5、潮热盗汗等阴虚证
9、肝俞: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1、胸痛,黄疸等肝病,2、目赤,目视不明,夜盲,迎风流泪等目疾,3、眩晕,癫狂,脊背痛,角弓反张,转筋。
10、胆俞:在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胁痛,黄疸。口苦等肝胆疾病,肺痨,潮热。
11.脾俞 :脾之背俞穴,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中线旁开1.5寸。
主治: ①腹胀、纳呆、呕吐、泄泻、痢疾、多食善饥,身体消瘦等脾胃病证;②黄疸,水肿;③背痛
12.胃俞: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多食善 饥、身体消瘦等脾胃病证。
13.肾俞 :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 中线旁开 1.5寸。
主治:①头晕、耳鸣、耳聋、慢性腹泻,气喘、腰酸痛、遗精、阳痿,不育等肾虚病证; 前阴病证;③月经不调、带下等妇科病症,消渴。
14.大肠俞 : 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 中线旁开 1.5寸。
主治]①腰痛;②腹胀、泄泻、便秘等肠府病症,
15. 膀胱俞 :在骶区,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
主治①石淋、癃闭、遗尿等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病证;②腰骶痛;③腹泻、便秘等肠 俯病。
16.次髎:在骶区,正对第2骶后孔中
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带下等后正 妇科病证;②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③小便不 利、癃闭、遗尿、疝气等前阴病证;④腰骶痛,痢疾、 下肢痿痹。
17.承扶 :在股后区,臀沟的中点。
主治:①腰腿痛、下肢痿痹等下肢病证; ②痔疾
18.委阳 :定位:在膝部,腘横纹上,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
主治:①腹满,癃闭;②腰脊强痛,腿足痛
19.委中: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主治:1、腰背痛,下肢痿痹,2、急性腹痛,急性吐泄等急症,3、癃闭,遗尿等泌尿系统疾病,4、丹毒,瘾疹,皮肤瘙痒,疔疮等血热病症
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
伤血管和神经。
20.膏肓 :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肺痨等肺系虚损病证;②肩胛痛;③健忘、遗精、盗汗、羸瘦等虚劳诸证
此穴多用灸法。
21.志室:在腰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主治:1、遗精,阳痿,癃闭,遗尿,水肿,肾虚病症,2、腰脊强痛,
22、秩边:在骶区,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
主治:①腰骶痛,下肢痿痹;②癃闭、便秘、痔疾、阴痛等前后二阴病证
23.承山 :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 交角处。
主治: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③腹痛,疝气(不宜过强地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24.飞扬: 在小腿后区,昆仑直上7寸,腓肠肌外下缘与跟腱移行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鼻塞,鼻衄;②颈痛,腰腿痛;③痔疾。
25、昆仑: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后头痛、目眩、项强等头项病证 ②腰骶疼痛,足踝肿痛;③癫痫;④滞产。孕妇禁用,经期 齿 慎用
26.申脉 :定位:在踝区,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 内 跟骨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眩晕等头部疾病;②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③嗜睡、不寐及眼睑开合不与肌腱 利病证;④腰腿酸痛,下肢运动不利。
27.束骨:在跖区,第5跖趾关节的近端,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眩等头项部病证;②腰腿痛;③癫狂。
28、至阴:在足趾,小趾末节外侧,指甲根侧后方0.1寸,
主治:1、胎位不正,滞产,胞衣不下等胎产病症,2、头痛,目痛,鼻塞,鼻衄等头面五官疾病。(胎位不正用灸法)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行舟骨粗隆下,经内踝的后方,向下进入足跟中,沿小腿内侧上行,经腘窝内侧,沿大腿内侧后缘上行,贯脊柱,属于肾,络于膀胱。其直行支脉,从肾脏向上经过肝、膈,进入肺脏,沿着喉咙,夹舌根旁,另一支脉,从肺分出,联络心,流注于胸中
主治概要:1、头及五官疾病:头痛,眩晕,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
2、妇科病症,前阴病症,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等
1、涌泉: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主治:1、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2、癫狂,头痛,头晕,目眩,失眠等神志病,3、咽喉肿痛,喉痹,失音等头面五官疾病,4、大便难,小便不利等前后二阴病症,5、足心热,6、奔豚气。
2、然谷:在足内侧,足舟状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1、月经不调,阴痒,带下病,阴挺,白浊等妇科疾病,2、遗精,阳痿等男科病症,3、癃闭,小便不利等泌尿系统病症,4、咔血,咽喉肿痛,5、消渴,腹泻。6、下肢痿痹,足背痛,7、小儿脐风,
3、太溪:在踝区,内踝尖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1、头晕目眩,不寐,健忘,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肾虚证 2、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阴虚等五官疾病,3、咳喘,胸痛,咳血等肺系疾病,4、消渴,小便频数,便秘,5、腰脊痛,足跟痛,下肢厥冷
4、大钟:在跟区,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中。
主治①遗尿、癃闭、便秘等前后二阴病证;②咽痛,咳血,气喘;③痴呆;④腰脊强痛,足跟痛。
5.、照海:在踝区,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阴痒、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②癫痫、不寐、嗜卧、癔症等神志病证;③咽喉干痛,目赤肿痛;④小便频数,癃闭;⑤便秘。
6、复溜: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前缘。
主治①腹胀,泄泻,癃闭,水肿;②盗喉 汗、汗出不止或热病无汗等津液输布失调病证; ③下肢瘫痪,腰脊强痛
6、肓俞:在腹部,脐中旁0.5寸,
主治:1、绕脐痛,腹胀,痢疾,泄泻。便秘等脾胃病证,2、疝气,3、月经不调。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属心包络,向下经过横膈自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其支脉,从胸部向外侧循行,至腋下3寸处,再向上抵达腋部,沿上臂内侧下行于手太阴、手少阴经之间,进入肘中,再向下到前臂,沿两筋之间,进入掌中,循行至中指的末端。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主治概要:1、心胸,神志病证,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
2、胃肠疾病,胃痛,呕吐,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上臂内侧痛,肘臂栾麻,腕痛,掌中热
1、天池: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痰多,胸痛等肺系疾病,腋下肿痛,乳痈,乳少,(斜刺和平刺,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2、曲泽:在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主治:1、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疾,2、胃痛,呕吐,泄泻等胃腑热性病症,3、热病,中暑,4、肘臂栾痛,上肢颤动。
3.郄门: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 从掌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心烦、胸痛等心胸病,起 证;②咳血、呕血、衄血等血证;③疔疮;④癫痫。
4.间使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3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等心疾;②胃痛、呕吐等胃腑病证;③热病,疟疾;④癫狂痫等神志心烦、 病证;⑤肘臂挛痛
5.内关Nèiguān (PC 6)络穴;八脉交会前,经穴,通阴维脉: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次指和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等心胸病证; 骨之间 少 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③不寐、郁 后, 病、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④中风,眩晕,偏头 三焦 旁 痛;⑤胁痛,胁下痞块,肘臂挛痛
6.大陵: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深 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胁胀痛等心胸病证;②胃痛、呕吐、口臭等胃腑病证;③喜笑悲 病等 腱 恐、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④手、臂挛痛。
7、劳宫:在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简便取穴:半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主治:1、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2、心痛,心烦等心疾病,癫狂,癫痫等神志病症。3、口疮,口臭,4、鹅掌风。
8、中冲:在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
主治:1、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急症,2、高热,舌下肿痛,(浅刺,为急救要穴)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末端,向上经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手腕背侧,上达前臂外侧,沿桡骨和尺骨之间,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部,交出足少阳经之后,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胸腹,依次属上、中、下三焦。其支脉,从胸中分出进入缺盆部,上行经颈项旁,经耳后直上, 到达额角,再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眼眶下部。另一支脉,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再浅出到耳前,经上关、面颊到目外眦。
主治概要:1、头面五官疾病,头,目,耳,颊,咽喉病。
2、热病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胸胁痛,肩臂外侧痛,上肢栾急,麻木。
1、关冲:在手指,第4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主治:1、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耳鸣,耳聋,舌强等头面五官疾病,2、热病,中暑
2、中渚:在手背,第4、5掌骨之间,第4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
主治:①、手指屈伸不利,肘臂肩背痛,②、头痛,耳鸣,耳聋,聤耳,耳痛,目赤,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疾病,③热病,疟疾。
3、阳池:在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主治:①手指屈伸不利,疼痛,麻木,腕痛,肘臂痉挛等上肢病症,②耳聋,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头痛等头面五官疾病,③消渴。
4、外关: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耳痛,目赤肿痛,目眩,咽喉肿痛,口噤,口涡,齿痛,面痛等头面五官疾病②头痛,颈项及肩部疼痛,胁痛,上肢痹痛,③热病,疟疾,伤风感冒,
5、支沟: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主治:①便秘,②热病③耳鸣,耳聋咽喉肿痛,头痛等头面五官疾病,④肘臂痛,协肋痛,落枕,
6、肩髎:在三角肌区,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风疹。
7、医风: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方凹陷中
主治:耳鸣,聤耳,耳聋,眼睑润动,颊肿,牙关紧闭,齿痛等面口病症,
8. 角孙 :在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
主治①耳部肿痛、耳聋、目赤肿痛、视物不明、目翳等官窍病证;②偏头痛,项强;③颊肿,痄腮,齿痛。
9.耳门:在耳区,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耳鸣、耳聋、聍耳等耳病;②面痛、齿痛、牙关拘急、口埚等口面病证。 直刺0.3~0.5寸,微张口。
10.丝竹空:在面部,眉梢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睑润动,视物不清等头目病症,癫痫,齿痛,牙关拘急,口涡。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上行额角部,下行至耳后,沿颈项部至肩上,下入缺盆。耳部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外眦部支脉,从目外眦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行经颊车,由颈部下行,与前脉在缺盆部会合,再向下进入胸中,穿过横膈,络肝,属胆,再沿胁肋内下行至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其直行经脉从缺盆下行,经腋部、侧胸部、胁肋部,再下行与前脉会和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膝外缘下行,经腓骨之前,至外踝前。沿足背部,止于第4趾外侧端,足背部分支,从足背上分出,沿第1、2跖骨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出趾背。
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证 侧头、目、耳、咽喉
病等。
2.肝胆病证 黄疸、口苦、胁痛等。
3. 神志病证 癫狂等。
4.热病。
5.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胁肋痛,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
要点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
1、瞳子髎 :在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
主治①目痛、目赤、目翳等目疾;②头
痛、口埚、面痛等头面病证。
2、听会 :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状 突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耳鸣、耳聋、聘耳等耳病;②齿 痛、口蜗、面痛等面口病证。
3.完骨: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颈项强痛;②不寐;③齿 痛,颊肿。
4、上关:在耳前,下关直上,颧弓缘凹陷中,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齿痛,面痛,偏头痛。
4.阳白:在头部,眉上1寸,瞳孔直上。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视物模糊、目痛;③眼睑润动、眼睑下垂等目疾。
5.头临泣: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流泪、鼻塞、鼻 渊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癫痫等神志病证;④小儿惊风。
6.风池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中风、头痛、眩晕、不寐、癫痫等;②恶寒发热、口眼蜗斜等外风所
致病证;③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鼻衄、耳鸣,咽喉肿痛,④颈项强痛。
7.肩井 :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等头项疾病,肩背痛,上肢不遂,乳晕,乳少,难产,胞衣不下等妇科病(切记深刺,孕妇禁用)
8、日月:在胸部,第7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黄疸,呕吐。吞酸等胆府疾病,胸胁胀痛
9、带脉: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主治:带下,月经不调,经闭,小腹疼痛等妇科疾病,疝气,胁痛,腰痛。
10、环跳:在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3/1与内3/2交点处,
主治:下肢痹痛,半身不遂,腰腿痛,风疹。
11、风市:在股部,髌底上7寸,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时,中指尖所指凹陷中,髂胫束后缘
主治:下肢痿痹,遍神瘙痒。
12.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①黄疸、口苦、呕吐、胁痛等胆腑病证;②下肢痿痹、膝髌肿痛、肩痛等筋病;③ 聋等 小儿惊风;④脚气。
13.光明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5寸,腓骨前缘
主治①目痛、夜盲、目视不明等目疾; 痛 ②乳房胀痛、乳少等乳疾。
14.悬钟: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①中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骨髓病,②颈项强痛,偏头痛,咽喉肿痛;③胸胁胀 痛;④下肢痿痹,脚气。
15.丘墟:在踝区,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主治:①偏头痛,胸胁胀痛;②下肢痿痹,外踝肿痛,足下垂,脚气;③疟疾。 16.足临泣 :在足背,第4、5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主治①偏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目涩、 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②乳痈、乳胀、月经不调等妇科病证;③胁肋胀痛,足跗肿痛;
17.侠溪 :在足背,第4、5跖骨间,趾蹼缘后 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 目赤肿痛 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病,2、胁痛,乳痈,热病
18:足窍阴:在足趾,第4趾末节外侧,指甲根角侧后方0.1寸,
主治: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头面五官疾病,头痛。不寐,多梦,热病,胁痛,足附肿痛。(点刺出血)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背毫毛部,足背,经内踝前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于足太阴经之后,上经腘窝内缘,沿大腿内侧,上入阴毛中环绕阴器;再上行抵达小腹,夹胃,属于肝,络 于胆;再上行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继续上行经喉咙的后面,上入鼻咽部,连目系,从额部浅出,与督脉在颠顶部相会。其支脉,从肝部分出,穿过横膈,注于肺。
主治概要:0057区
1、肝胆病证 ,黄疸、胸胁胀痛、呕逆、中风,头痛,眩晕、惊风等。
2.妇科病和前阴病证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尿,小便不利,
3、经脉循行其他部位病症,下肢痹痛,麻木不遂。
1、大敦:在足趾,大趾末节外侧,指甲根角侧后方0.1寸
主治:疝气,少腹痛,遗尿,癃闭,淋证等泌尿系统病症,月经不调,经闭,崩漏,癫痫。(点刺出血)
2、行间:在足背,第1、2趾之间,趾璞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眼涡斜等头面五官疾病,月经过多,崩漏,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疾病,疝气,小便不利,癃闭,尿痛,胁痛,黄疸,
3、太冲: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
主治:中风,癫痫,头痛,眩晕,口眼涡斜,小儿惊风等内风所导致的病症,目赤肿痛,口窝,青盲,咽喉干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病,月经不调,崩漏,痛经,难产等妇科疾病,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不和病症,下肢痿痹,足肿痛。
4、蠡沟: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主治:睾丸肿痛,男科疾病,月经不调,外阴瘙痒,小便不利,遗尿。足胫疼痛
5、曲泉:在膝部,腘横纹内侧端,半腱肌肌腱内缘凹陷中。
主治:小便不利,淋证,癃闭等泌尿系统病症,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妇科病证,遗精,阳痿,膝股痛,
6、章门: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
主治:腹胀,泄泻,痞块,等胃肠病,胁痛,黄疸等肝胆脾病症。
7、期门:在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胁胀痛,腹胀,呃逆,吞酸,郁病,乳痈。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行于会阴部,向后从尾骨端上行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至颠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于上唇系
二主治概要:
1. 脏腑病证:胸背腰段的腧穴主治与其
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2. 神志病 癫狂痫等。
3.热病。
4.头面五官病证 头痛、口、面肿等。
5.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腰骶、背项疼痛等。
要点三 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
1.长强:在会阴区,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便血、痔疾、脱肛等肠腑病证;②腰痛,尾骶骨痛,脊强反折;③癫狂痫等神志病证。
2、腰阳关: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等妇科疾病,遗精,阳痿男科疾病,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3、命门: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妇科病证,遗精,不孕,痛经,阳痿,不育等男科疾病,五更泄泻,小便频数,癃闭等肾虚病症,腰肌疼痛,下肢痿痹。
4、至阳: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胸胁胀满,黄疸,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
5、身柱: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身热,头痛,咳嗽,气喘等外感病症,惊厥,癫狂等神志病症,脊背强,疔疮发背。
6、大椎: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恶寒发热,疟疾等外感病症,热病,骨蒸潮热,咳嗽,气喘等肺气失于宣降等病症,癫狂,娴病,小儿惊风等神志病症,风疹,痤疮等皮肤疾病,项强,脊痛等脊柱病症。
7、哑门:在颈后区,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暴暗,舌强不语,聋哑,癫狂病,癔症等神志病症,头痛,项强。
8、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