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三色幼儿园·卫生保健】
 7月健康提示

北海三色幼儿园
创建于07-08
阅读 61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7月,进入高温高湿时节,部分病原微生物生长旺盛,广西疾控中心提醒您,落实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注意防范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食物中毒、洪涝灾害和高温中暑等公共卫生风险。

一、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夏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广西部分受灾地区饮食饮水存在被洪水污染的风险,发生肠道传染病的风险较

预防措施:

1.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尤其是饭前便后、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食物需烧熟煮透后食用,贮存和加工食品时,需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洪涝灾害受灾地区,要强化饮水、饮食安全意识,不吃被水淹及霉变的食物。


3.避免接触病人:尽量减少与肠道传染病病人的接触,病人用过的餐具、水杯、便器、卧具等注意清洗消毒,避免疾病的传播。


4.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注意劳逸结合。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感冒。

二、呼吸道传染病

广西呼吸道传染病呈现共同或交替流行态势,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仍存在传播风险,公众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预防措施:

1.加强个人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疗机构时,应科学规范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空调房应常通风;尽量避免接触发热人员。


2.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3.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饮食、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根据自身状况适度运动。


4.做好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必要时及时就医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传染病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1~2岁组发病率最高,4~6月份为春季高发季节。手足口病平均潜伏期为3~5天,通常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多数患儿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重症。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等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


2.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3.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室内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玩具等定期清洁和消毒。


4.避免人群聚集: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游玩。


5.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鼓励满6月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四、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是指由蚊、蜱、螨、虱和蚤类等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的一类传染病,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类,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等。目前正值虫媒活跃期,来往东南亚、非洲、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太平洋岛国等地区的人员均有感染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染病的风险。

预防措施

1.主动就诊筛查:有东南亚、非洲、中南美洲等地区旅居史的归国人员,若入境时已有发热或已确诊登革热、疟疾,请报备海关并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旅居史和感染史,并避免外出活动;归国人员返家后,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并做好防蚊、驱蚊工作,如在归国半月内出现发热等全身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


2.做好防蚊和灭蚊措施:室内安装蚊帐、纱窗等防蚊用具,使用电热蚊香等灭蚊用具以减少蚊虫叮咬,前往户外场所时提前使用驱避剂。清除居住地附近水坑、石穴、污水沟及缸罐积水容器等伊蚊孳生地。


3.出行前准备:出行前要了解目的地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染病流行情况,准备长袖长裤、驱蚊液、蚊香等防蚊用品,并选择有空调、蚊帐或纱窗的住宿场所;避免在蚊虫活动的树丛等阴暗处逗留。

五、食物中毒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食品及原料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易导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此外,随着雨水增多,各种毒蘑菇、有毒植物生长茂盛,易误食引起中毒。

预防措施:

1.不随意采食:不吃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和植物;尽量不食用自制药酒,以确保饮食安全。


2.注意饮食卫生:选择新鲜清洁的食材,购买食材时应选择正规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生熟分开;剩余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剩饭剩菜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处理垃圾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


4.及时就诊:一旦患病,尽快到就近的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六、洪涝灾害所致

突发公共卫生风险

广西已进入汛期,可能发生因洪涝及其次生、衍生灾害所致人员伤亡;同时,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风险增加。

预防措施:

1.关注天气变化:出行前提前了解气象和路况信息,恶劣天气应避免出行,远离危险地带。


2.避免接触疫水:尽量不要接触雨水、洪水,不要在污水中洗衣、游泳等,避免光脚踩水,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有接触,应及时用清水清洗干净。


3.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或经漂白粉等处理过的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


4.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居室周边雨水、垃圾,减少蚊虫孳生,同时注意防蚊、灭蝇,做好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做好家畜管理,避免家畜粪便污染水源、食物。

七、高温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户外作业人员如环卫工人、快递员、建筑工人等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预防措施:

1.及时补充水分:高温天气时,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2.合理安排户外工作时间: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下工作者,需加强通风降温,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3.加强健康监测:旦出现中暑,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如果中暑症状比较严重,出现昏迷、高热、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转自广西疾控公众号

阅读 6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