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几周的学习,幼儿对腌制、发酵进行了学习和探索,他们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不再粗浅,而是有了更多的历史感和延展性。
这周,课程的节奏逐渐慢下来,幼儿会在研磨中近距离感受食材形态的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对常见的食材进行研磨。通过“各种各样的研磨工具”“石磨”“点豆腐”等活动,对研磨的历史和研磨的材料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各种各样的研磨工具
元旦前我们一起探秘了调料,那你知道那些调料是怎么从一颗一颗地变成粉末状的吗?
幼儿:我家有那个黑胡椒研磨器,一个黑色的筒子,转一转就能出来粉末。
幼儿:可以用蒜臼砸碎,我们家平时都是那样捣蒜的。
幼儿:可以用破壁机打碎,这样就能把食物很快地变成粉了。
认识各种各样的研磨工具
分享带来的研磨工具和使用方法
分成小组分别使用擀面杖、破壁机、蒜臼进行研磨食物。
研磨好的食物,有些变成了粉末,有些变成了更小一点的颗粒。
分享在研磨过程中的感受与发现:
幼儿:我用的研磨工具是擀面杖,擀的是花生,我发现擀面杖擀花生的时候需要用力,而且白纸上出现了很多油。
幼儿:我是蒜臼组磨的是八角、花椒。我发现蒜臼捣的时候要转着圈捣,要不然不能成为粉,而且捣几下八角就变成颗粒了,花椒味很好闻。
幼儿:我是用的擀面杖擀白糖,擀白糖的时候必须用力,要不然糖粒还是一粒粒的,用力后才能把糖变成糖粉。
幼儿:我是破壁机小组,我们磨的绿豆,我发现破壁机打绿豆刚开始声音很大,没几下就把绿豆打成颗粒了,再打一会就变成绿豆面了,声音也越来越小了。
幼儿:我发现还是电动机器研磨得快,而且出来是细细的粉。
幼儿:我发现擀面杖擀出来是粗的颗粒,蒜臼出来的有的粗有的细。
幼儿:我研磨花生时看到纸上有很多油,我还吃了研磨后的花生碎,特别香。
工具的制作是人类能力的延伸,会不会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所以本周关于研磨的主题,幼儿的学习从研磨工具开始。
在今天的研磨活动中,幼儿尝试了很多种研磨工具,在尝试的过程中,他们很专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自主地发现了一些影响研磨效果的因素。例如,研磨工具本身会影响研磨的效果,像擀面杖和蒜臼研磨出的食物的形态就不一样。研磨力量的大小也会影响研磨的效果……这些经验是幼儿从操作中得来的,这样的学习是很有价值与意义的。
石磨
石磨源于春秋时期,由鲁班发明,在古老的华夏之地,石磨可以磨碎人类生活中所需的食物,为人类的生活作出重大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食品加工设备不断涌现,石磨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逐渐减少。然而,在一些传统食品的制作中,石磨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咱们幼儿园本身就有石磨,孩子并不陌生,但是今天我们会和孩子一起从石磨的变迁中感受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深入走进石磨的历史故事。
了解石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从古到今石磨的图片
石磨作为一种古老的磨制工具,在食品加工领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现代社会,石磨也不断发展和创新,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同时,我们也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利用区域时间来体验用石磨将食物磨碎
研磨一遍之后的花生和黄豆
梳理在研磨过程中的发现和注意事项。
幼儿:我在磨豆子的时候发现,豆子的皮是先出来到磨盘里的。
幼儿:我发现在磨的时候要注意方向,磨的方向不对了豆子都直接出来了,没有被磨碎。
幼儿:磨豆子的时候要使劲,要不然也磨不碎。
幼儿:我发现花生会更好磨,一遍就磨碎了,有的成粉末了。
幼儿:石磨之间的条纹就像牙齿一样,它是增加摩擦力把食物磨碎的。
幼儿:磨的时候豆子一次不能放太多,有的都直接从上面出来了。
幼儿的学习应该在真环境中,借助真材料来完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户外的石磨再次带到了课堂中,让孩子摸一摸,看一看,展示石磨变迁的图片让幼儿的学习不仅聚焦当下,而且让他们多了一些文化感和历史的纵深感。
点豆腐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对豆腐这个“小小的白方块”情有独钟,我们能在各种传统的美味佳肴中找到豆腐的身影。
传统手工点豆腐,是一项凝聚了古代中国人智慧的古老技艺。古人以黄豆为原料,经过泡、磨、滤、煮、点、压六道工序,点出一方方清白芬芳的豆腐。至今,仍有一些坚守传统的老师傅,保留着这项古老技艺。他们守住传统,怀着一颗尊敬之心,默默地传承着这门技艺,淬出豆腐这道代表中庸平衡的绝妙好味......
了解豆腐的发展历史
说一说自己吃过的关于豆腐的美食
一起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梳理豆腐的制作流程。
接下来就是一起分组进行体验👇🏻
提前泡好的黄豆和黑豆(至少8个小时)
磨浆:将泡好的黄豆放进破壁机中,加水磨成生豆浆。
滤渣:把豆浆倒入纱布兜里,滤掉豆渣。
煮浆:将过滤好的豆浆倒入锅中加热,煮沸。
煮的时候浓浓的豆香味就已经出来了,我们一起品尝了刚煮好的豆浆😋。
接下来就是点卤:在热豆浆里加入适当比例盐卤水或石膏水,边加入边慢慢搅拌,等待凝固。
成型:把凝固的豆花用纱布包好,放入一个能漏水的容器中,压上重物,挤压成型。
考虑到食品的安全和卫生问题,本次活动制作的豆浆是用破壁机研磨的,同时也让孩子体验了如何用石磨来研磨豆浆。
经过几个小时的挤压,豆腐已经成型了👍🏻
分成小块进行品尝
剩下的豆腐切成块做成椒盐豆腐
过滤的豆渣也没有浪费,加上面粉和成团,做成了香喷喷的豆渣饼👏🏻。
今天在做豆腐的过程中,你有哪些发现?
幼儿:我发现用黑豆的豆腐做出来是绿色的。
幼儿:我发现豆腐可以做很多美食,如:豆浆、豆腐脑、豆渣饼、椒盐豆腐。
幼儿:我发现做豆腐程序很多,每次都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做,而且在做的时候还有油皮出现。
幼儿:我发现过滤豆渣时挤压的时候很解压很有意思,一挤豆浆就出来了。
幼儿:我觉得我们做的豆浆很香很好喝,白白的比早餐店里好喝。
幼儿:我发现喝完豆浆后身体暖暖的。
制作豆腐让我体会到……
做豆腐之前我们要知道做豆腐的步骤。
做豆腐时,每一步都要小心,煮豆浆时要不停的搅拌要不然就会糊底。
做豆腐很开心,还能吃到很多美食,豆渣饼和椒盐豆腐都很好吃😋。
数学课《体重大比拼》
一、活动目标
1.在跷跷板游戏中感知轻重的相对性,积累比较的经验。
2.在合作交流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跷跷板,不用颜色的贴纸,小贴画,纸,笔,黑板,体重秤,骰子。
2.经验准备:幼儿会测量体重,初步了解轻重的概念。
三、活动过程
(一)用跷晓板比较体重,感知轻和重
—你们玩过跷跷板吗?我请两个小朋友来玩一玩。
1.玩跷跷板,用跷跷板比较体重。
—现在请你们坐在跷跷板的两端,看看会发生什么。(幼儿坐上跷跷板,一端沉下去,一端翘起来。)
—为什么会有一端沉下去呢?另一端怎么会翘起来的呢?
小结:跷跷板除了可以玩,还可以用来比较两个人谁重谁轻。较重的一端会沉下去,较轻的一端会翘起来。
2.再次比较轻重。
—这一次哪端会翘起来,哪端会沉下去?谁轻谁重?
—请重的小朋友在身上贴一个红色贴纸,轻的小朋友贴黄色贴纸。
3.感知轻重的相对性。
—(比了三四轮之后。)你的身上为什么既有轻的标记,又有重的标记?
—刚才是较重的,现在怎么又变成较轻的了?
2.测量体重并排序。
3.验证排序结果。
—你是最重的吗?看看你们的记录表。
(三)体重大比拼,理解轻重的相对性
1.理解游戏规则。
—这里有个骰子,每轮比赛我们掷骰子来决定是比轻还是比重。
—每轮每队派一名队员参加比拼,所有队员只能参加一次比拼。
—每轮获胜一队可以得到一个大拇指黏纸,比赛结束哪一队大拇指多就获胜。
—(掷骰子。)这一次是比轻,你们队想请谁出来比?为什么请他出来?
小结:每轮比拼挑选队员很重要,并不是越重越好,也不是越轻越好,要根据比拼的内容来判断哪名队员参赛最合适。
3.总结比赛诀窍。
—要嬴得比赛有什么诀窍吗?
小结:掷骰子后,可以根据这轮比轻还是比重来选择派谁参赛。每一轮都要选择剩下的队员中最轻的或最重的人来参加比赛。
豆腐
观之洁白
抚之柔嫩
食之馨香
在中国人心里
它不仅是人间风味
更是人间至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