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金陵圣地,​梦回六朝古都——济宁第十四中学初三学生研学成长记

创建于07-07
阅读 716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六朝古都”“天下文枢”的美称。

2024年4月28日,济宁市第十四中学中学八年级同学踏上了南京研学之旅,感受古都文化深韵,探寻金陵山水诗情。

这是一场春日里的智慧远征,一次青春与知识的深情握手,一段梦想在现实土壤中生根发芽的奇妙历程。

第一站 一座总统府 六朝风雨狂

南京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

今天,总统府正以诸多保存完好的近代中西建筑遗存,国内独一无二且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珍贵的文物和史料,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热情欢迎来自全国青少年研学参访。

第二站 情系夫子庙,畅游秦淮河

夫子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被誉为“秦淮名胜”。秦淮河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和特有的风貌,曾被历代文人所讴歌。

晚上的夫子庙和秦淮河风光带之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江南繁华和南京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在秦淮河畔,感受江南独特的风景和南京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站在文德桥上,感悟夫子庙学宫的琅琅书声和昔日的风花雪月,领略古老文化的魅力与深厚底蕴。

第三站 缅怀先烈,追忆雨花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同学们怀着对革命英雄的敬仰之情,来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

青山埋忠骨,山河怀英雄。在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全体成员怀着沉重的心情鞠躬默哀,依次向革命烈士纪念碑献上鲜花,向长眠于此的革命英雄表达无尽追思。他们用鲜血和牺牲换来了新中国,这些壮举是革命精神,更是红色精神。

第四站 古城巍峨,风云际会

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原名聚宝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中华门城墙自建成以来,历经风雨沧桑,见证了南京城的兴衰荣辱,同时也是南京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研学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探索了城墙城砖的秘密,纷纷表示被中华门城堡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古人的智慧所震撼。

第五站 筑梦高校,吾辈自强

东南大学肇始于1902年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其前身国立东南大学于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基础上建立,为中国最早建立的几所国立大学之一。

同学们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参观校园,领略了这所名校的钟灵毓秀、博大精深,穿上象征着学术成就的学士服,站在东南大学标志性建筑前合影留念,感受着成为小小大学生的喜悦和自豪。

第六站 日行三万步,看尽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同学们共同攀登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沿着中山陵中轴线走过一级又一级的石阶,来到中山陵入口处高大的花岗石牌坊——博爱坊,上面的“博爱”两字为孙中山手书。走进去,一道仿古建筑的陵门出现在眼前,门上刻着“天下为公”四个字。

为了让同学们时刻铭记中山情怀,集体诵读了《少年中国说》选段。字字句句,就像点灯人一般,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第七站 怅忆国难 捍卫和平

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警钟长鸣。清晨,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同学们来到了庄严肃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的建筑本身就像一部沉重的历史长卷,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痛苦而悲惨的过往。

‍同学们走进馆内,详实的历史资料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残酷场景,每一张图片、每一件遗物都仿佛在低声细语,向我们讲述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

‍我们肃立在遇难者名单墙前,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思和敬意。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以眼前之所见坚定内心之理想,维护和平,振兴中华,当代青年学子,必将牢记信念,勇担使命。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走进南京,也是走进了课本不曾告诉我们的现实。在游中学,在学中游,这方是研学的价值旨归。本次南京研学之旅不仅丰富多彩,更为同学们的成长与未来之路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信念。

相信同学们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

编辑:付瑞

摄影:各班班主任、带队老师

审核:郭卫东

阅读 7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