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过敏 健康生活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话预防

乐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创建于2024-07-07
阅读 98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05年6月28日,WAO联合各国变态反应机构共同发起了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议,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旨在通过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

     在中国,过敏性疾病正在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中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公众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相对滞后,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就诊率低。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认识过敏性疾病,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因为病人敏感性过高,在血液中产生一种对某种特殊的过敏原过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lgE),这种病人有遗传倾向。是由免疫系统对通常无害的外来物质(过敏原)的过度反应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过敏性疾病的特点

★高发病率

★广泛的受影响人群

★专业医疗资源需求

★经济负担重

近年来,中国过敏人群的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发病率高达27%,即大约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是过敏患者。2016年数据显示,高达40.9%的2岁以内婴幼儿家长报告孩子有过敏症状。过敏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育,还对父母的精神和心理产生消极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5亿哮喘患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50%的成人及至少80%的儿童均由过敏因素如花粉引发。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如不经治疗,25%-38%将发展为哮喘,最终成为常年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过敏性疾病影响了40%的人群。全球仅抗变态反应(过敏)药物这项支出估计超过80亿美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过敏性疾病的类型及症状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哮喘)、结膜炎、湿疹、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

     过敏症状多种多样,可以表现在多个系统或者器官。因人而异,常见的包括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喉咙痒、咳嗽和哮喘)、皮肤症状(如红斑、风团,甚至丘疹、水疱、荨麻疹和湿疹)、往往伴有明显的瘙痒;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以及全身症状(如头痛、疲劳)。

          过敏性疾病的因素

     过敏的病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包括自体自身的免疫缺陷,外因主要为接触过敏原导致。

常见的过敏原分为4类:

一是吸入性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霉菌、宠物皮屑等。

二是食入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海鲜、坚果/小麦等。

三是接触性过敏原:包括各类化妆品、染发剂、有机溶剂等。

四是药物过敏原:可通过食入、吸入、接触或注射使人致敏并发生过敏反应。

过敏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涉及到环境控制、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关键在于了解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过敏源筛查,明晰自身致敏因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

1. **避免接触过敏原**:识别并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

2. **改善室内环境**: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和地毯,减少尘螨和其他过敏原的滋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的过敏原浓度。

3. **增强免疫力**:通过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4 **早期干预**: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婴幼儿,加强日常护理,建议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合理使用抗生素,多进行户外活动以减少致敏源危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干预,比如逐渐增加对过敏原的暴露,以增强免疫系统的耐受性。儿童早期发育期间,家长应避免常见的育儿误区,如将牛奶不耐受视作牛奶过敏等。

5. **脱敏治疗**:对于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进行脱敏治疗,包括舌下含服和皮下注射两种方式。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过敏性疾病的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7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助于减轻过敏性疾病的症状。

8**合理用药**: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发生了过敏,应尽快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等,以控制症状。

撰写及供稿:姜跃红

审           核:何丽莎

阅读 9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