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济南名师人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第四期济南名师邵淑红导师团队于7月6 日晚举行了关于2024年新高考I卷试题分析的研讨活动。活动由王莎莎老师主持,三位名师相继发言,导师邵老师在会后进行了点评,并对各名师给予了厚望和期待。
邵老师指出 ,首先要继续结合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研读高考题,深化对课标和高考题的内在联系的理解。其次要研读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每年发布的试卷分析,把全国卷的试题都要做系统的解读和整理。再次要把近五年的高考题要分题型做好归类和多维度地比较,找出变化,指导日常教学和研究。最后要通过长期研究高考题,形成名师自己的思考和能力,把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化为成果,提高名师自身的科研能力。
王莎莎老师对阅读理解做了分析。 王老师提到了《高考蓝皮书》关于英语命题理论与实践的解读,提醒英语教学要重视和回归教材,在夯实学生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要关注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增强四个自信,弘扬中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王老师强调,语篇备考“情境化”;定期限时训练,提升答题效率对试题进行深度总结和二次开发,既要对语言知识进;强化高阶思维,提高语篇意识。
读懂是关键,思考是核心,正确地选择出答案才是王道。要不断带领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培养 Read beyond the lines 的能力,学会读懂言外之意。 这类文章往往涉及哲学、书评、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发现,话题抽象,内容虚无,看不见摸不着,难度较大,理解困难,容易让考生困惑。科学系统的精读训练,强调对文本的全面、细致分析,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从文本出发、深入理解问题、合理推断答案的良好习惯。精练语法,长句要常读。平时要多带领学生分析长句中的语法现象,让他们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郭云浩老师从新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的维度,对听力和写作第一部分进行了解读。
2024年高考英语全国卷继续深化语言能力基础性考查,强调对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知识的内化掌握和恰当运用,以及对中外文化知识的理解掌握,强调结合具体语境和交际情境,运用基本语言能力实现准确理解和有效表达。试卷主要围绕基础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进行考查,如听力部分主要考查获取具体信息、进行简单推断的能力。听力部分选取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语篇,易于考生带入情境、理解材料。选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语境。通过设置真实情境,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以及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落实核心素养考查,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书面和口语表达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用到的能力。书面表达包含内容、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和写作规范,反映这4个要素的英语科书面表达能力应具有以下特征:1)内容完整并且清楚、合理,逻辑性强,符合写作目的与情境;2)词汇和语法结构多样并且使用准确、恰当;3)整体结构清晰,句间和段间衔接有效,意义连贯;4)单词拼写正确,标点、大小写等符合规范。
李娟老师对完形填空和读后续写进行了解读。 李老师强调,要把语用意识与语用能力、语篇意识与语篇能力的培养变成日常教学的常态操作,尤其是叙事类文本的解构与建构;以主题意义为引领整合教材及高考真题,进行群文式阅读教学实践并据此深入探究思考主题语篇内涵;重视用英语学英语的学科思维,不仅要通过阅读与构词法拓展词汇,还要加强词源学习、语境猜词、英语释义英语、知识体系构建等教学实践,减少机械记忆与刷题。提升学生的长难句解构能力。重点积累与成长和经历主题相关的词汇。
“授人以渔”是指通过长期、规范、专业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一整套可迁移的包括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在内的高阶思维能力。关键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学科素养是指在一个又一个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完成特定的学科任务而展现出来或生成的综合品质,高考命题的“素养导向”就是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成特定学科任务的综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