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奎屯市初中英语能手工作室的成员于7月5日下午开展品味书香分享感悟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是针对李政涛教授的新书《活在课堂里》进行整本书的读后感悟分享。
工作室王宁老师主持了今天的分享活动,在向工作室成员介绍了《活在课堂里》的作者李政涛教授的情况后,又简单讲述李政涛教授从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通过不断学习,逆袭成长为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的辉煌经历。告诉大家只要奋斗,一切皆有可能。
作品介绍
《活在课堂里》是李政涛教授写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教师的一首“抒情诗”。他以极大的热情与浪漫活在课堂里,努力写出课堂已有的样子和应有的样子,写出课堂的中国风格和西方风采,写出课堂过去的样子、现在的样子与将来的样子,从而写出教师生命的样子,活在课堂里的活泼生命的样子。教师生命的千差万别,造就了课堂的千姿百态。课堂是教师生命的结晶,是展现生命价值、生命光彩的地方,教师活得精彩,课堂才能上得精彩。读了这些清新隽永的文字,既能丰润干涸的心田,又能缓解职业倦怠,笃定又幸福地活在课堂里。
感悟分享
分享活动上,各位老师围绕着《活在课堂里》整本书的精彩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生活体验,从不同的角度畅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尽情分享自己读书的收获与快乐。
在本书的封面就告诉我们这本书是“献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人”。李教授在后记中写到“课堂的样子,取决于教师生命的样子。我的样子——就是课堂的样子,课堂的样子,也是我的样子,每一种课堂的样子。都是通过自己的生命实践,主动活出来的样子,活出课堂的样子,其实就是活出生命的样子。”读完此书,我立志要打造有底蕴的课堂,争做有底气的教师。(王宁)
李教授在《朝着理想课堂的标杆直跑》一节中为我们罗列了“实”、“长”、“清”、“细”、“深”、“融”六个理想课堂的标准,他认为:“活在课堂里”的前提之一,就是明晰好课的标杆,朝向理想的课堂标杆,仰望它,遵循它,实践它,从而在课堂上活出理想的样子,让这样的标杆,与每一堂课都融为一体,最终长到自己的身上,与一生同行同在。(王雪娥)
李教授在《爱学生,从“学生设计”开始》一节为我们提供了以下方法:
(1)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从打破对学生的偏见开始。(2)带着研究的态度和方式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就是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式,洞察学生的世界。(3)着重研究学生的情感世界:研究学生的情感,指向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4)在学生中研究学生:破解成人格局之局限的法宝,在于“在学生中研究学生”,以学生之眼看学生,透过学生看学生。(刘秀丽)
课堂是老师的主要阵地和舞台,老师的人生价值很大程度上靠课堂来展现。李政涛老师说:“生命在,课堂在;课堂在,生命在。真正的课堂,都是用生命活出来的。”老师走进课堂,应该自信满满,成熟在胸,两眼放光,要用自己的职业信念、高尚师德、精湛业务、突出能力驾驭好、上好这一堂课,用庖丁解牛的素养和艺术来与学生共同享受这一节课。课前要精心准备,课中要精彩呈现、良性互动、优质高效,课后要认真反思、改进。任何马虎、应付、混日子的思想都是要不得的,都是对学生、家长、社会、学校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的人生不珍惜,不负责任。(雷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没有止境的,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需要一个老师终生追求。传统的课堂有精华也有糟粕,需要批判地继承,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念的更新、技术的融入,现代课堂也有了新的评价标准,并且这些标准随着课标要求和育人标准的变化也在变化。一些前辈大师的教学成功模式,既有他们自己对学科教学的独到见解,又有特殊的时代和地域背景。老师们可以学习,不能照搬;可以借鉴,不能复制粘贴。这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道理吧!(郭晶)
老师们在阅读中寻找灵感,在交流中启迪智慧,在反思中超越自我,让我们做最好的老师,遇见最好的自己。
经典语录
1.科学的课堂,不是以“科学”为对象的课堂,而是以“科学”为标准以“课堂”为对象的课堂。
2.在思维教育过程中,教师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首要挑战在于思维是不可见的,如何让思维在课堂上可见、可视,然后才能够走向可教、可学与可测评。
3.人之为人的核心在于“人脑”。了解人脑,运用脑科学知识,是让学生科学起来的重要路径。
4.数字化是未来课堂的主旋律。其实,这个未来已来。在当下,没有比数字更吸引教育人目光的热点了。
5.课堂是生命成长之地,你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一种神态,都可能印在学生的心底,转化为他们思想和行为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这次活动,充分展现了老师们在课外阅读上的用心,也展现了老师们从中得到的收获!相信在书香的浸润下,在能手工作室这片沃土上,每一位成员将会走的更远,飞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