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主题:《编织瓶花》
授课老师:黄燕华
上课地点:小多媒体教室
时间:2024年6月13日
班级:四年级(3)班
“纸条编织瓶花”。这不仅仅是一堂手工课,更是一次探索美、创造美的旅程。
屏幕上缓缓滑过一张张瓶花图片,每一幅都像是精心布置的画卷,让人赏心悦目。老师解释道:“瓶花,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装饰环境、增添氛围的不二之选。”
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纸条或纸片制作花朵、叶子等装饰物,然后将其粘贴在瓶花上,增加其美观度。
老师概括了多种编织方法,并重点示范讲解了“十字编织”与“人字编织”的操作方法。同学们屏息凝视,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从剪出花瓶的外形到编织花瓶,再到修剪纸条、添加花朵装饰,每一步都充满了创意与耐心。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利用编织花瓶与绘画或剪贴与超轻粘土制作的花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幅精美的瓶花图。同学们可以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同学们迅速投入到了创作中,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忙碌的身影。老师巡视指导,不时给予鼓励和建议。
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纷纷上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同学们的智慧和汗水,展现着他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在评价环节,同学们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感受到了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编织之服饰镂空剪纸作品等拓展内容,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编织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限可能。
“生活需要仪式感。”老师深情地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了美、创造了美,还享受了美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不断地去创造美、增添我们的生活乐趣,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在欢声笑语中,这堂编织瓶花的课程圆满结束。但同学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才刚刚开始……
教师课后反思:
《编织瓶花》课后反思在经历了第一次《编织瓶花》课的试水后,我深刻体会到了“磨课”的重要性。通过细致的反思与调整,第二次授课时,整个课堂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貌,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时间把控的优化首次授课时,由于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预估不足,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均,部分环节显得匆忙。而在第二次授课前,我重新规划了教学流程,对每个环节的时间进行了精确分配,并预留了机动时间以应对突发情况。这一调整使得整个课堂节奏更加紧凑有序,学生能够充分投入到每一个学习环节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学生引导的增强在第一次授课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面对编织任务时显得手足无措,缺乏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因此,在第二次授课时,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我通过示范讲解、分步骤演示以及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编织技巧,同时不断给予他们正面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种积极的引导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就感。
三、学生参与的深化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我在第二次授课时增加了互动环节和小组合作项目。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编织瓶花的任务,他们不仅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还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编织技艺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作品完成的满意度最终的作品展示环节让我深感欣慰。与第一次授课相比,第二次授课后学生的作品无论是在创意、技巧还是完成度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学生的心血和汗水,是他们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看到学生们脸上洋溢的自豪和满足的笑容,我深知这节《编织瓶花》课已经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总之,《编织瓶花》这节课的二次授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磨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引导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秉持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