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结伴而行打卡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市中心北大街与东大街交汇处,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是中国现存同类建筑中规模较大、建筑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钟楼。西安钟楼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品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见证了古都西安的兴衰沉浮。
西安钟楼高36余米,由一座方形基座和一座八角形的塔组成,基座长约35余米,宽约8.6米,建有三层。采用灰色砖石结构,外墙复盖着黄色琉璃,塔身高约33余米,由8条直线形的柱子连接,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整个钟楼分别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开设有门洞,方便人们进出,同时在每个门洞的正上方都建有一个小型的八角亭,增添了不少美感。
西安钟楼是中国现存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钟楼。明代西安是西北军政重镇,所以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来说,西安钟楼都居中国同类建筑之首。
西安钟楼所使用的钟称为慈航普渡,是明代著名的铸钟家郑成功所铸造,这口钟直径2.5米,重达12余吨,采用铜料铸造,字体工整、饱满,声音洪亮。每天早晨8点、中午12点、下午3点、傍晚6点都会敲响24响及二十四节气,提醒市民朋友们注意时间。
西安钟楼的建筑结构和华丽的建筑色彩、典雅的装饰构件都具有浓郁、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钟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西安钟楼受到妥善保护,每逢五一和国庆节日,钟楼都成为游行、检阅和庆祝大会的主席台。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登临钟楼。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
与钟楼相邻的是鼓楼,两座楼一前一后相映成趣,鼓楼建于元朝至元九年,1272年,比钟楼古老200多年,高47.9余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鼓楼之一。
作为西安文化地标之一的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昔日楼上放置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名“鼓楼”。鼓楼为砖木结构,通高34米,因与钟楼同属重檐三滴水楼阁式建筑,两楼互称“姐妹楼”或“文武楼”。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
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钟楼早建4年。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和钟楼相距仅200米,互相对应。
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998.8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