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习型校园】《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课堂困境的归因分析(第4季):贾维依陪你读书 共读第3天

创建于2024-07-05 阅读1148

核心素养下的教育阅读(第4季):贾维依陪你阅读,共读第3天

——翠湖初级中学生物教研组分享

好书领读

      读了陈静静老师所著的《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一书,让我茅塞顿开,让我认清了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是无效的,要真正认识到课堂困境的真正归因是什么,才能帮助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P7-P10)

00:00
08:39

读书笔记

读书名片

领读者:贾维依

读书格言

旧书不厌百回读,人求长进先读书。

读书感悟

      在阅读到关于课堂困境归因分析的这一节时,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鸿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揭示了一个令人忧心的现象:随着学段的升高,学困生的比例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这一趋势从小学一直延续至高中,最终导致大量学生在学业上遭遇挫败,甚至被边缘化,这无疑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文中首先强调了学习的真实历程,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缓慢且复杂的。学习始于“学习困境”,在学科情境下的“迷思概念”、“戏剧冲突”或“两难困镜”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发了认知冲突,驱动着他们去探索、理解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涉及冲突、理解、分析、试错、验证、修正、重构等多个阶段,需要学生经历复杂的思维、心理和社会互动,才能达到知识的内化和掌握,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产生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历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为高度压缩、快速推进的特点。教学目标往往侧重于知识体系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教学内容庞杂,信息量大,且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进度与学生实际学习速度不匹配,导致知识积累成为负担而非财富;教学设计偏重于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缺乏对学习过程的深入关注和设计;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的机会,这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削弱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面对这一现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深刻反思并积极寻求改变。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而非灌输。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其学习节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优化教学设计,将重心从“教什么”转向“如何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自身也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创造一个包容、互动和支持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旅程中找到乐趣,实现自我成长。

       总之,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唯有回归学习的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初审:邓晓凤

复审:姚   懿

终审:梁莉红

阅读 114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