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大运之旅(地下出土古文物篇)

姜素菊
创建于07-05
阅读 3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山西,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山西”。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领地,故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分晋国,因而又称“三晋”。

“女娲补天”的传说在山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曾把山西作为其主要活动地区。在旧石器时代山西已有了人类。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就建立在晋南地区。

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起并兴盛。根据《史记》记载,叔虞为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他们的母亲曾梦见上天对武王说:“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成王继位,在一次与叔虞玩耍时把一片梧桐叶剪成一个玉圭形交给叔虞,并对叔虞说:我把这个封给你。史佚于是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叔虞为诸侯。周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史佚说:“天子无戏言。只要说了,史官就应如实记载下来,按礼节完成它,并奏乐章歌咏它”。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史称“桐叶封弟”。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所以叫唐叔虞,姓姬,字子于。唐叔虞的儿子名燮,唐国境内有晋水,燮便改国号为“晋”,称晋侯,这就是晋的开始。 历代晋侯励精图治,开疆拓土,逐渐强盛,称霸百年。春秋晚期,公室衰微,六卿专权,最终晋分三家,韩、赵、魏三晋相继而起。

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东魏、北齐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

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因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宋朝时期,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山西直归中书省,作为“腹地”的一部分。

山西因有了如此悠久的历史,其文物的丰富多彩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古文物的认知是在博物馆获取的,见到一件件令人振奋的艺术珍品,内心的感受无法用语言形容,只能一次次地发出赞叹,由衷地佩服古人的智慧与技艺。

(一)大同博物馆

历史上,北魏曾以大同(古称平城)为都,因此,博物馆的展出精品以北魏时期为主,其精品多出自司马金龙的墓中。司马金龙是三国时期司马懿弟弟的九世孙,他的父亲投降北魏,司马父子因与鲜卑上层贵族门当户对的政治联姻,备受朝廷的宠信。其墓葬发现时虽已被盗,但仍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如木板漆画、石雕柱础、石雕棺床和陶俑等。除此之外,大同博物馆展出的战国时代的玉器、青铜器也是做工精致,体现了2000多年前人类的高超技艺。

木板漆画的木板两面都绘有精美的漆画,木板之间用榫卯插接就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漆画共分四组,每组都绘制了帝王、忠臣、孝子和烈女的故事,内容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和刘向的《烈女传》。由于其堪为国宝及保存环境的特殊要求,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的文物,我们在大同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看到的均非原件而是复制件。

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木板漆画

司马金龙墓出土的石雕柱础

战国时期的青铜壶

战国时期绳索蟠螭纹青铜壶

汉代铜博山炉,与永乐宫《朝元图》中“奉宝玉女”手中捧持的是否相似?

北魏时期的杂技俑

北魏时期陶骆驼与牵驼俑

北魏时期玻璃碗

(二)山西博物院

人常说,5000年文明看山西。在博物院,我们看到的远不止5000年,山西博物院有如下介绍:母亲河九曲如龙,奔流向东。在其最大最急的转弯处,有一个叫“西侯度”的小山村,180万年前,这里的人们制造出中国最早的石器工具,燃起了中国第一堆文明之火。沧海桑田,生生不息。西侯度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也就在同学的老家运城市,怪不得人家文化底蕴那么深厚呢,怪不得人家看不上短命的北朝呢。

在博物院,沿着展厅参观,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呈现在眼前:180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和80多万年前的匼河遗址,这两个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在这里我们邂逅那时的石制品和披毛犀头骨、粗壮丽牛角等动物化石。顺着时间轴推移,我们看到了距今20-4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丁村和许家窑遗址的人骨化石和打制的石器;而到了距今4-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见识了人类制作石器技艺的提升。

新石器时代从仰韶文化时期到龙山文化时期的文物在博物院均有展示,那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彩绘陶瓷及在陶器上绘制图案的本领,我们看到了彩绘蟠龙盘;而象征财富、地位的玉器类遗物,则反映出同时代阶层文化已经出现。记得在央视播放的城子崖考古记录片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早于夏朝的早期城市遗址,那时也就是龙山文化时期。人类可说是同频发展、进步。

到了夏商王朝和西周时期,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更多做工精巧、创意非凡、技艺精湛的青铜器器皿。每一件文物都是会说话的历史,讲述着王朝迭代的兴衰。

博物院内精美绝伦、堪称国宝的物件让人大饱眼福,其中商代的龙形觥、西周晋侯鸟尊、西周晋侯夫人玉组佩、晋侯苏钟都被列入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看微信视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永远不要怀疑古人的智慧。在山西博物院,形象逼真的被称为“愤怒的小鸟”的商代鸮卣,细看是两只猫头鹰背靠背站在一起,猫头鹰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注视着前方,一对有力的脚足牢牢地抓踏着四个方向,颇有傲然君临的气度。还有那造型独特、纹饰奇绝的龙形觥,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前端龙首昂翘,瞪目张角。长腹弧鼓,后端截平,背部为弧曲形长盖,内有横榫与器腹扣合。盖面中央有一蘑菇形钮。器身口沿外附有两对贯耳,用来把龙形觥吊起加热酒,另一端没有封口用来散气。器物底部有长方形矮圈足,放置平稳,整体如一艘停泊的龙舟,独具风采。器身遍饰华丽精美的图案,盖面为逶迤的龙身,与器物前端的龙头相衔接,两侧衬以涡纹和云纹。在器身的两侧饰有鼍(tuó)(即扬子鳄)纹和夔龙纹。扬子鳄,为我国特产动物,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在山西西部的黄河沿岸出土的3000多年前商代的青铜酒器上竟有这种“鳄鱼”纹饰,实是罕见。

还有西周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周礼·春官·司尊彝》记载古代祭祀礼器中有所谓的"六尊六彝","鸟尊"即为其一。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凤首微昂,高冠直立。尿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鸟的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各类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这件鸟尊的主人是唐叔虞之子晋侯燮所拥有的一件高规格祭祀礼器。鸟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图腾,是连接人与天神的神物。真是太佩服古人的智慧与技艺了!听讲解员介绍,鸟尊在出土时已被盗墓贼炸毁,只留下100多片碎片。历经考古工作人员18年的修复,期间尾部的大象鼻子其中一段未被发现而曾以仿制件替代,后修复人员在对出土文物的整理中发现残片并物归原位。今天,这支鸟尊终以造型独特的完整风貌与观众见面。古人神奇,今人亦不逊之。

玉组佩,曾经的主人是晋国第八代晋侯晋穆侯的次夫人,它由204件各色玉饰组成,工艺精湛,组合豪华,其中玉的形制多种多样,其下端2件玉雁更是晶莹剔透,栩栩如生。

晋侯苏钟全套16件,山西博物院现藏2件,另14件被盗,在香港拍卖时由上海博物院拍下,由于当时疑似赝品故买价低廉,亦不敢展出;直至后两件出土,经比照方认定为真品。在这里既赞叹古人音乐造诣高深,也佩服当时上海博物馆馆长的谋略非凡。近期看央视十套《探索·发现—奥秘2024》,其中一集讲到刘家洼墓地考古发现的编钟,才知道编钟以“架”为一组,一架编钟是8件,那晋侯苏钟16件正好是两架,分为高、低音组。

仅从鸟尊、晋侯夫人玉组佩、晋侯苏钟这三件文物上我们就能想象到晋国的强盛、晋国的霸气,晋国的展厅命名为“晋国霸业”当之无愧!

回忆山西博物院参观场景时,翻看了多次博物院微信公众号的线上展览部分,为此特别感谢山西博物院,既让没来参观的人能有亲临其境、目睹珍贵文物的感觉,又使来过的人不断回味。回味不腻,总有一种感觉:在他处博物馆奉若上乘的佳品在此也就不过稀松平常。

粗壮丽牛角-距今180万年,西侯度遗址

仰韶文化时期的双耳小平底陶壶

龙山文化时期的彩绘蟠龙盘

龙山文化时期朱书扁壶,上面有用红字颜料书写的两个字,对于探索中国文字起源和判定“尧都”有重要意义

新石器时代玉琮

夏朝的陶瓮

夏朝的陶甗,被看做现代蒸锅的祖先

商代的乳钉纹方鼎

“愤怒的小鸟”商代鸮卣

造型独特、纹饰奇绝的商代龙形觥

商代寝孳方鼎,内有长篇铭文,出土于西周的墓地中

第一代晋侯燮父祭祀的礼器-鸟尊

晋侯pǐ壶

色彩柔和淡雅、形制多样的玉组佩

仅存两架的晋侯苏种

汉代的雁鱼铜灯(整体造型为一只鸿雁伫立,回首衔鱼。鱼腹下方接两块弧形屏板和带曲鋬的灯盘,可自由转动调节灯光亮度及方向,也可以防御来风。灯光燃烧时产生的烟气可通过鱼腹和雁颈导入盛水的雁腹,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功效。设计真是太绝了,古人就有环保理念!人类曾经退化!)

胡人吃饼骑驼俑-隋朝(看骆驼的舌头、胡人的表情,惟妙惟肖)

(三)运城博物馆

也许是过于贪婪,刚参观完山西博物院,对于已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运城博物馆还是觉得有些逊色,虽说这里的展品也是丰富精美的。不过,看过永乐宫壁画真迹后,再来通过馆内的复制品重新消化一下当时的讲解也是蛮值得的。再有,运城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一样,都有“土木华章”展厅,这也许就是“地上文物看山西”的一种体现吧,在该展厅,对看过的、没看过的古建欣赏品味,对未见实物迫切想看的心情驱使着我们不惜体力再次踏上了运城泛舟禅师塔和万荣之旅。

夏商时期的鼓风嘴

商代兽面纹圆鼎

西周时期的刖人守囿车

春秋时期的蟠虺纹铜匏壶

汉代的三卧羊钮铜盖鼎

阅读 3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