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6号,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雷暴频繁,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八口中班的小朋友们用小小巧手进行了剪纸创作,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去大海边吧,你们看,那片蔚蓝的天空下,是碧波荡漾的大海。那些可爱的小鱼在欢快地游动,它们在珊瑚丛中穿梭,与海龟、章鱼、海豚一起,共同演绎着海洋的交响乐。你们能感受到温柔的海风吗?
小暑的到来,预示着夏季要进入了高温时期,天气越来越热,中二班的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制作了蒲扇,为炎热的夏季送来了一丝清凉。
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毒,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这么热的天气,一定要吃点甜甜的西瓜来解暑,八口小班的小朋友们用画笔画出来美味可口的大西瓜,看上去美味极了。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水自然成为小朋友们的最爱。让我们穿上泳衣,准备好滋水枪,来一场凉爽的“泳池派对”吧!孩子们在骄阳下快乐的玩耍。
小暑节气有三候
一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大地上几乎不再有一丝凉风,是这样吗?让我们感受一下吧!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张开双手感受着似火的热浪,感受着炎热的夏天。
二候:蟋蟀居宇
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让我们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它。
三候:鹰始鸷
老鹰妈妈为了寻求清凉而选择了在高空中飞翔,她还带上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学习捕食和飞行技术。小朋友们通过故事,了解到这些,都觉得老鹰妈妈和小鹰真是太聪明了。
小暑传统习俗
1、吃藕
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
2、吃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3、 晒书画、衣服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因为这一天,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4、 喝消暑汤或粥
“热在三伏”,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天气热的时候要多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
5、小暑“食新”
小暑的到来,意味夏季高温天气即将开始。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炎热气候,同时表示对最早一轮谷物收获的感恩,中国社会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食新”、“祭祀五谷大神”等习俗。“食新”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表示对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6、 喝羊汤
北方则会在小暑、大暑期间喝羊汤,第一可以滋补身体;第二“羊”与“阳”谐音,古人认为夏季阳气丧失较多,这样能够增加阳气。
小暑养生
1、绿豆汤
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
2、黄瓜
炎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为蔬菜中含水最高的。它含的纤维素非常娇嫩,这对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均有一定作用。
小暑古诗词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夏夜追凉》
[南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小暑谚语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
小暑温馨提示
小暑虽然炎热,我们也要注意身体!
①冷饮适量食用可以达到解暑作用,但切勿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肠胃功能的不适。
②高温天气会加快食物的腐败,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吃不完的要妥善保存,尽量只做一餐的饭菜,让剩菜不隔夜。
③夏季容易让人食欲不振,所以我们都喜欢吃重辣重油的食物,烧烤,火锅一类的最好少吃。
④夏天热,人体温度升高,让人感到烦躁不安,需要有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适时午休舒缓焦虑,安定情绪。在饮食方面应该少吃辛辣、多油的食物。多吃瓜果清热利湿,降温防暑。
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即将进入三伏天,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哦!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络)
一审一校:李秀玲
二审二校:齐景新
三审三校:张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