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小学化”倾向,把快乐留给孩子——富顺县安和幼稚园

Winter。
创建于2024-07-05
阅读 27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和保护儿童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防止和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什么是幼儿园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是“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小学化”倾向包括了“小学化”教育内容、不注重操作体验的教育方式及“小学化”教育环境。

 如: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拼音、计算、英语、写字等挤占幼儿游戏时间;以小学的作息时间上课;给孩子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没有设置幼儿游戏空间及配备玩教具;甚至组织跟小学内容有关的考试测验等等。

幼儿园“小学化”原因

 受社会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不同程度的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有重学业重知识的倾向,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影响着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所以,为了孩子能够在起跑线上领先,家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竭尽所能的教孩子各种知识,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以自己的孩子学得知识多为傲,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小学化危害”

01•违背幼儿成长规律,影响孩子身心发展

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强制延长幼儿学习的专注力,长时间地过早、过多的学习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体弱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02•诱发幼儿厌学倾向,剥夺快乐幸福童年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03•降低幼儿学习兴趣,影响小学教育

因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了小学知识,进入小学后,对学习过的知识没有新鲜感,其至有的孩子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容易形成不爱思考、注意力差、不爱注重探索、缺之想象力的不良学习习惯。经过调查,在幼儿园提前学习过小学知识的孩子,普遍会在二、三年级学习新知识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甚至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学习跟不上的情况,影响孩子持续学习的自信和动作。

04•过分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发展

 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得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给家长们的倡议

0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家长们要不断丰富科学育儿知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尊重孩子天性,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02•拒绝“小学化”教育

 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纠正“小学化”工作,转变思想理念,支持游戏化教学模式,不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类“幼小衔接班”、“补习班”。

0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抛弃“知识学得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在家庭中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培养孩子爱阅读、爱运动的好习惯,陪伴孩子开展亲子阅读、亲子运动、社会实践等。孩子的奇思异想要予以保护和正确引导。

去除“小学化”我们在行动

•精彩的幼儿园活动

 在去“小学化”背景下,我园日常各种活动都严格遵循了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让幼儿主动探索、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在游戏中学习五大领域的内容。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成长,培养自我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应该让孩子们自由地飞翔

不要让“小学化”的教育

让童年的精彩变得黯淡无光

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

应该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不要让“小学化”教育束缚

他们的翅膀

让他们的童年更精采更自由!

阅读 27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