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 · 保健 |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共同守护幼儿健康——二界沟街道荣兴中心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防护知识宣传

Hting 🎈
创建于07-05
阅读 131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近期气温不断升高,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疱疹性咽峡炎这类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各项防范呢?接下来让我们对疱疹性咽峡炎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较为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感染所致,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CV-A2、4、5、6、8、10、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01.高发季节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高、传染性强,高发季节每年4-7月。


02.易感人群

多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如产后妈妈)也可感染。

03.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呼吸道飞沫、污染的手、毛巾、水杯(奶瓶)、床上用品、玩具、(隐性感染者)的粪便、唾液、疱疹液等而发生感染。

04.病程表现

潜伏期(3-5天)

可无任何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

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可达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

除高烧外,口腔上颚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3-4天)

低烧或退烧,水疱破溃形成浅溃疡,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现象。

如何区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跟手足口病可以说是“表兄弟”,这两种疾病在表现和病原学上很相似,但是也有一些微小的区别,具体如下:

01.发烧程度有区别 

手足口病的发烧,往往更加温和一些,以中-低热为主,而疱疹性咽峡炎往往一来就是高烧。

02.疱疹的部位有区别 

手足口病除了咽颊部的疱疹之外,手心脚心,甚至躯干,也会有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则不出现这些部位的疱疹。

03.并发症有区别

手足口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可危及生命;而单纯疱疹性咽峡炎极少出现并发症,几乎不会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与处置

疱疹性咽峡炎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注意预防

◾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勤清洁

定期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做好家里卫生清洁工作。


◾少出门

该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等密闭公共场所。


◾常通风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注意隔离 

◾一旦发现有疑似传染性疾病表现,请尽早就医,确诊后及早隔离,传染源的有效管理是传染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如患上疱疹性咽峡炎需要居家隔离,直至所有疱疹变干,一般需要2周,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患病期间尽量避免外出,暂不与其他儿童接触。


◾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疾病的传播媒介。

注意消毒

◾紫外线照射

如有条件,可以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0.5~1.0小时,但只限于光线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阳光暴晒消毒

有阳光普照时可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但只限于阳光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家长自身也需消毒

家长或照顾者在接触患儿前后、给患儿处理大便后都应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注意护理

◾ 勤测体温

注意患儿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患儿体温超过39℃时,应服用退烧药,或通过冷湿敷法、温水擦浴法进行降温。

◾ 多喝凉水

热水会加剧患儿口腔疼痛,鼓励多喝凉水,可多次少量喝水。


◾ 清淡饮食

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味道要清淡,温度偏凉一点。

◾ 密切关注

密切关注患儿的精神状态,若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 密切追踪

幼儿园加强做好晨间与因病缺勤的追踪工作。

温馨提示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们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同时口腔里起水疱,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阅读 131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