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利见村
利见出土石狮
利见出土石虎
利见出土石羊
去安丘博物馆看大名鼎鼎的“廉石”——卧牛石,发现在卧牛石东侧,摆放着一些石羊、石狗、石虎、石狮等,特别标明安丘市官庄镇西利见村出土,很是惊讶,西利见到底是怎样一个村庄,为什么会出土那么多石刻动物,是做什么用的。
查看上世纪出版的《安丘地名志》载:西利见在官庄镇南7.2公里,北靠店子河。245户,1040人。明万历《安丘县志》载:元代都元帅郑衍德死后葬此,相传为御葬,葬后有力士看守,郑氏后裔在此定居,称村为“力监”,后演变为“利见”。后分两村,居西,为西利见;居东,为东利见。两村都在渠河以北,地处渠河冲积平原,南与诸诚市域隔渠河相望,东西利见分居店子河两侧,东利见位于店子河以北,西利见位于店子河以南。东利见与西利见通称为“力监”。
明万历年间《安丘县志》,元代都元帅光禄大夫郑衍德与诸镇分略淮楚间,以老谢事归东,后嗣蕃庶。又闻,郑衍德父子三元帅去世后葬于东利见村西,南紧临店子河,墓地派力士把守,郑氏后裔定居生活在这里,(在此前可能郑氏族人居住的地方,因他们的先祖都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道称力监村。
郑衍德,元朝人,今安丘官庄镇东利见村人,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后裔,父郑坚,金朝京东路总管,郑衍德少时即有胆略,金朝末年,他率起义军与杨妙真、李全夫妇领导的义军共同抗金,统兵占据山东一带。元朝大军到来时,他率部归顺元朝,被拜为都元帅(元朝各行省设都元帅,实掌一省兵权,为正二、三品军职),加光禄大夫(汉武帝时始设相当于顾问,官衔一品),授益都府尹(府的行政长官)等职。金朝灭亡后,他受朝廷之命镇守淮楚长达十五年。虽然手握重兵,但绝不随便杀戮,广受百姓称赞,后因年老而辞官,回原籍居住,颐养天年。去世后,元代皇帝念其忠勇,特赐御葬,石赑屃驼碑,众石人、石狮、石虎、石羊等相伴,派力士监守,后立村名曰“力监”,后演变为“利见”,并分为东西利见两村,分居店子河南北,可见力监(利见)元朝立村,历史悠久。
6月18日,我和著名画家李刚先生根依据导航引导,来到了官庄以南一村庄,问一位老者,知是朱家庄村,还不是利见村,老人给我们指路后,我们往西到提水渡槽再往南,过店子河桥后,就到了西利见村。
在西利见村里,我们见到了在一起闲聊的四位老人,最年长的一位今年74岁,他们说,原来的石护林在小河北岸,离这里二里路,正东北方向,现在已经成树林了,土也被拉走,成了一片低洼地,原来整个墓地面积十几亩,座北朝南,底大顶小,高五六米,墓前有石龟驮着石碑,刻有碑文,也不知记的什么,石碑左右立有石人,在前方有石羊,大概二三百只。整整齐齐的排列着,现在什么东西也没有了,年长的说,他小的时候,经常在石护林里玩耍、捉迷藏,还骑在石羊上,耀武扬威一番。其实村民说不见了的石羊等已经被文物部门运到市博物馆,保护起来了,就是我们在博物馆见到的那些。
东利见村名志
村民们所说的就是在东利见村西,店子河以北,历史悠久,方圆百里远近闻名的“御葬林”,当地人们也叫石护林。经查安丘有关文史资料得知,“御葬林”是元代都元帅郑衍德父子之墓,因当时官居要职,去世后元朝皇帝赐他们御葬,附近村庄也称“石护林”,整个墓地面积十余亩,座北朝南,墓穴直立圆形,深在五米左右,底大顶小呈圆台形,底部四米,顶部五十公分,用二个砖扣封。墓前有石赑屃(当地村民都叫石龟)驮着石碑,中国民间传说龙生九子,通常把赑屃排在九子首位,一般在宫殿、祠堂、陵墓中可见到赑屃背负石碑,这样的石碑来历显赫,多数是当时皇帝所赐封。赑屃喜好负重,形状似龟,细看却有差异。赑屃有牙齿,龟却没有,赑屃也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石赑屃长三米,宽一点八米,碑高三米,宽一点五米,厚五十公分,刻有碑文,可惜的是石碑已毁,文字已无人记起,石碑左右各立有一石人,身着盔甲,手持宝剑,目视前方,威风凛凛;石人前面有石狮、石羊、石狗等队列摆放,分布均匀,成行成列。石狮体大、脚踩绣球,含宝珠,凶猛生威;生羊、石狗或跪、或坐、或立、或卧,体态各异,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如此美妙的一处元代御葬林,石龟、石人、石狮、石狗、石虎、石羊等石刻物件,具有高超的石雕艺术,极具文物价值,是研究元代文化的宝贵遗产。
根据村民指点,我们返回店子河桥北,再沿提水渡槽东行约二三百米,但见南侧一片白杨树林,我们下车沿一条弯曲小路南行,行走在密密麻麻的杨树林中,杨树林约有三四十亩,成排成行,参天耸立,此处早已没有了昔日辉煌无比的“御葬林”。自开春以来,没见一滴雨,连日的干旱,杨树的叶子也已经无精打采,店子河已经断流,河中较深的地方还有小小的水湾,我们一直走到店子河边,也没有发现一丁点“御葬林”的痕迹。
1966年到现在不足六十年,我们见过的那位74岁的老人,小时候还在“御葬林”里,还骑在石羊、石虎身上玩耍,如今“御葬林”竟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许许多多的珍贵文物散落民间,有些物品极其稀有名贵,极富历史价值,很多器物甚至与皇家有源,也有可能是国家的顶级文物,文革初期“破四旧”对中国传统文化瑰宝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有些文物甚至永远消失了,有些残存的物件或许被保护起来,当时的“破四旧”对国家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想一想确实让人为之痛心。
我们上车继续东行200米有余,见渡槽底下有歇息的两位村民,我们再停下来问询,也许能得道有关“御葬林”的信息。这两位村民大约五十多岁,他们是东利见村的,问询他们“御葬林”的事,他们说知道,只是听老人们说河边那片杨树林里,原来有一座古墓,埋葬着一个大元帅,墓前有石人、石狮、石虎、官府为表彰他的事迹,赠旗一面矗立在其门前。石羊等一大片,很是威风,自己根本就没见“御葬林”是什么样子。
他们还说起村内的“旗杆底下”一事,村民郑金国的祖上郑启南,是都元帅之后,郑金国的老宅基旁,留有当年立旗杆的遗迹。据记载,郑启南是咸丰五年(1855年)贡生,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旨在推倒清朝的统治,相应起义的捻军,在山东、河南一带活动频繁,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安丘各乡组织民团,返乡居住的郑启南虽已六十多岁,仍率乡勇防御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俘遇害。事后,官府为表彰郑启南的事迹,赠旗一面,矗立在其门前,旗杆为红松木,高十多米,直径大约三十公分,旗面大小、颜色和图案已无人记得。
古代遗迹和人文景观是历史的年轮和记忆,由于历史的某些原因损坏和销毁,使得人们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无迹可寻,真的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历史毕竟一页一页的翻过,过去的有些做法确实是非常不妥当的,不得不引起人们深思!
东西利见卫星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