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
7月,三伏来袭,将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高温环境下,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繁殖活跃易引发各类肠道传染病和蚊媒传染病。明德小学校温馨提示:即将迎来暑假,家长应重点关注手足口病、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做好暑假期间传染病的预防,保护孩子们的健康。
一、手足口病
7月手足口病进入发病高峰期,预防手足口病依然应遵循“洗净手、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的“十五字”方针,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科学预防手足口病。
(1)注意个人卫生
家长应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应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奶瓶、奶嘴及孩子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2)家长做好预防
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EV71疫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建议6月龄以上儿童接种EV71疫苗,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4)做好健康监测
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身体状况,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如果孩子发病,应居家治疗,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减少交叉感染。
二、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每年5-10月为高发季节,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可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传播。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脏东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
(2)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3)注意厨房和饮食卫生,做饭做菜时砧板做到生熟分开;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不喝不干净的生水。外出就餐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4)注意防虫、防鼠,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
(5)一旦发现肠道传染病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蚊虫传染病
夏季气温升高、降雨增加,蚊虫繁殖旺盛,蚊虫叮咬除了引起红肿、痒、痛,还能传播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丝虫病、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等多种传染病。
(1)避蚊:安装纱门纱窗,拒蚊虫于室外,睡觉时使用蚊帐。避免在蚊子出没高峰时段(早晨、傍晚)在树荫、草丛、凉亭等处逗留。
(2)驱蚊:正确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成分的驱蚊产品是安全有效的。出门要穿浅色长袖长裤,还可以将驱蚊剂喷洒在暴露的皮肤或是衣服上,尽可能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3)灭蚊:清除室内外积水,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消灭蚊子孳生地;必要时可用杀虫剂喷杀成蚊。
(4)及时就医:从疟疾、登革热流行地区回国或返长后14天内,如果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向医护人员告知近期旅行史以及在当地的蚊虫叮咬史。
四、蜱传疾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者血性分泌物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近年来南方部分省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较多发,吉林省内暂未报告相关病例。随着气温升高,蜱虫进入繁殖活跃期,由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将进入流行期。从事农业劳动和野外作业或去野外游玩的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好防护,谨防蜱虫叮咬,积极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野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光滑衣服,穿长袖、长裤,戴帽,扎紧袖口、裤口,外露皮肤涂抹驱避剂。
(2)避免在草地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3)野外归来要检查自己衣服和身体有无蜱虫附着,尤其是仔细检查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4)发现被蜱叮咬时,可用镊子取后烧杀。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需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处理。
(5)如有外出旅行计划,建议提前做好旅游攻略,了解目的地天气状况和疫情情况,尽量不去高风险地区旅行,若去南方省份或东南亚等境外旅行时,需注意预防因蚊虫、蜱叮咬引起的登革热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6)有蜱虫叮咬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蜱虫叮咬或野外活动史。
明德小学保健室
2024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