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与数学同行 ,智慧与游戏共生——记一年级实验与游戏学习掠影

 四叶草
创建于07-04
阅读 3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暑假的生活就像一条彩虹,五彩缤纷,它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是快乐的,是兴奋的!在这些快乐,兴奋的日子里,数学一直与我们相伴!著名的数学家哈尔莫斯说:"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我们一年级的孩子们在假期里不负时光,在实验与游戏的课程中以"思维游戏"为载体,在老师的巧引下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游戏中启迪智慧。下面就请各位一起来欣赏我们一年级小朋友暑期精彩的数学学习成果吧!

我是小判官

红汽车比绿汽车跑得快,绿汽车比黄汽车跑得快,黄汽车比蓝汽车跑得慢,蓝汽车比红汽车跑得快。什么颜色的汽车跑得最快?什么颜色的汽车跑得最慢?通过推理思维中的观察和比较,蓝汽车跑得最快,黄汽车跑得最慢。推理思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对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推理思维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观察与比较是培养儿童推理思维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鼓励孩子积极观察问题和事物,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通过观察,引导孩子了解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他们能够进行比较和分类。这道例题让孩子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有几种走法

有趣的搭配属于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索搭配方法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思维。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借助服装搭配、食物搭配、握手次数、路线寻找等一系列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方法,从而感悟“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握手和找路线是对通过不断改变参与握手的人数和起始位置,反复实践。

动手剪和拼

将一个正方形纸剪一刀,使其变成两个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呢?答案是有无数种方法。把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有无数种剪法,因为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只要过中心点的任意一条直线就可将它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最常见的剪法是剪成两块相同的长方形和两块相同的三角形。沿正方形的对角线剪开就可以得到两块相同的三角形;沿正方形相对两条边的中线剪开就可以得到两块相同的长方形。通过动手折、剪、拼的方式,我们可以探索不同的切割方法。通过动手折、剪、拼的过程,我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富有实践操作的活动。

变与不变

小朋友,你知道吗?把一块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水会有什么变化呢?把放进去的石头再拿出来,水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大家一起来看我们的实验过程吧。

1.瓶子外面有两块石头,一块大的,一块小的,大的石头放进瓶子里,与小的石头放进瓶子里,水位变化有什么不同?

【思路分析】:瓶子里放入石头,水位都会升高,同一个瓶子放进大小不同的石头,水位变化是不同的,大石头放进瓶子里,水为升高的多,小石头放进瓶子里,水位升高的少。

2.瓶子里有石头,哪个瓶子里的石头最大?

【思路分析】:要知道哪个瓶子里放入的石头最大,我们可以这样想:盛水的瓶子是不是一样大?里面盛的水是不是一样多?瓶子里放入石头以后,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观察可知,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瓶子里,分别盛着不一样多的水各放入一块石头后,现在三个瓶子里的水位一样高,根据大石头放进瓶子里以后水位升高的多,小石头放进瓶子里后水位升高的少,可知,原来水位最矮的瓶子里放的石头最大,所以中间的瓶子里石头最大。


尝试:①瓶里放有石头,哪个瓶里的石头最小?

②在下面三个杯子里放入大小不同的铁块后,水的高度不一样,将它们拿出来以后杯中水位分别如下图所示,哪个杯子里的铁块最大?

3.两块一样的方糖,各放一块到杯子里,哪杯水甜?

【思路分析】:两只杯子盛的水不一样多,每杯水里放入同样的一块方糖,水少的这杯水比较甜,水多的那杯水比较淡,所以右边杯子里的水甜。

4.三杯糖水一样甜,哪杯水里放进去的糖最少?

【思路分析】:通过观察发现,3个杯子里盛的水不一样多,而3个杯子里的糖水却一样甜,这样水最少的那个杯子里放的糖最少,所以左边杯子里放进去的糖最少。

尝试:①把方糖放入杯子后,把糖水按从淡到甜的顺序排列,并说说为什么?

②在4个杯子里放入一勺橙子粉后,把橙汁按从淡到甜得顺序排列。

③4杯糖水一样甜,哪杯放进去得糖最多?

下面左边两个杯子一样大,里面盛的水也一样多,如果把左边杯子里的水放入右边的杯子,右边两个杯子里的水还一样多吗?

【思路分析】:两个同样大的杯子盛着一样多的水,把这两个杯子里的水分别倒入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杯子里,杯子的大小形状变了,而水的总量是不变的,所以右边两个杯子里的水还是一样多。

移多补少

移多补少是一种数学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涉及将两组数量不同的事物调整至数量相同。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移动、增补和删减。

①移动:将多出来的部分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移给较少的那组,一份留给较多的那组,从而使两组数量相同。

②增补:给较少的那组事物补添上适当的数量,以达到两组数量相同的目的。

③删减: 将较多的那组事物减去适当的数量,以使两组数量相同。

这种策略不仅可以帮助解决基本的数学问题,还有一些延伸出来的问题,如让两组或几组数量相同的事物相差几个。移多补少问题的应用广泛,不仅限于数学领域,还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如分配物品、调整数量等。通过这种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例1:比一比,哪一行帽子多?怎样移才能使两行的帽子同样多?

试一试:花坛里有两排花,第一排有9盆,第二排有5盆,要使两盆花同样多,应该怎样移?

例2

例3:南南有12块糖,北北有17块糖,现在妈妈又买了9块糖,怎样分,可以使两个的巧克力糖果同样多?

【思路分析】:先分给南南5块,还剩4块,再每人分2块。

试一试:小明有15个鸡蛋,小红有9个鸡蛋,妈妈又买了4个鸡蛋,怎样分才能使小明和小红的鸡蛋一样多?

排队的学问

一年级排队问题主要涉及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算术运算解决与排队相关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通常包括计算队伍中的总人数,或者确定某个学生在队伍中的位置等。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包括画图、列算式和口答,其中画图是最直观的方法,有助于理解问题的逻辑和结构。

1.计算总人数的问题通常涉及两种情况:第①种情况是知道某个人前面和后面分别有几个人,然后计算总人数。这种情况下,需要记住"前+后+1=一共"的口诀。

第②种情况是知道从前面和后面数某个人分别是第几个,然后计算总人数。

第③种求"之间"的人数:这类问题通常涉及计算两个人物之间的人数。

第④种:一共有几人,从前数他是第几,问从后面数他应是第几?

第⑤种:一共有几人,知道谁的前面有几人,问谁的后面有几人?

有趣的百数表

一个方格一个家,10x10的"百数表"就是百数的家,它是学数、认数的重要工具。看似简单的"百数表",实则暗藏丰富的秘密:横看、竖看、斜看,各有规律藏在其中。

百数表的规律口诀主要包括横看、竖看和斜看的规律。

①横看时,左右相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从第二行起,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4、5、6、7、8、9。

②竖看时,上下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0,每一列的个位数相同,十位数分别是1-9(第一行和最后一列除外)。

③斜看时,从左上角往右下角每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1,从右上角往左下角每相邻的两个数差9。

这些规律不仅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的数的排列顺序,还能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变成了一支支成行成列的对伍,让学生们在行与列中发现规律,建立数与数的联系。一张小小的百数表简单却有大智慧。孩子们观察填写、分层展示、逐层深入,在他们眼中,数学成了一个有趣的乐园,一个奇妙的世界。

观察异同

小学一年级观察规律的教学主要涉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事物或数列中的简单排列规律。观察规律是指通过观察一组事物或数列,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重复性模式。在小学一年级阶段这通常表现为发现图形、颜色、形状、数字等方面的简单排列规律。

例1:下图每一行的规律是什么?哪一行的规律与其它三行不相同?

【思路分析】:第一行,第二行,第四行画的都是水果,每种水果都是6个,而第三行不是水果,并且杯子的个数是5个,所以第三行得规律与其它三行不同。

例2:下面每一行的规律是什么,根据规律接着画,哪一行的规律与其它三行不同?

【思路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后三行的点子数每行一样多,只有第一行是按2,3,4,5(每次增加1的规律画的),所以第一行的规律与其它三行不同。

试一试:小丽不小心把新裙子弄破了一块,请你帮妈妈挑选一块合适的布补上去。

例3:从每组中选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图形。

【思路分析】:(1)在这组图形中,每一个图形都是有一个大图形和一个小图形组成的,并且小图形都是黑色,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图4中大小两个图形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圆,而其他图形中大小两个图形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所以与众不同的图形是图④。

(2)在这组图形中,如果把每个图形移动位置,变为同一方向,就会发现图③与众不同。

例4:下面各图中,哪一行的规律与其它三行不相同?

试一试:都有规律的拍着五行数,请你把两张卡片中规律相同的行用线连起来。

单数和双数

通过圈一圈,分一分,折纸钻洞等实际操作活动,体会单数,双数的特点,丰富对数的认识。

例1:把下面的圆片2个2个的圈一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7个圆片:○○○○○○○

10个圆片:○○○○○○○○○○

15个圆片:○○○○○○○○○○○○○○○

【思路分析】:2个2个的圈,最后剩下1个,那么圆片的个数是单数。2个2个的圈,最后正好圈完,那么圆片的个数是双数。

试一试:①有一些苹果,2个2个的数,数了5次,正好数完,这些苹果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

②下面哪些数是双数,照样子圈一圈,读一读。

例2:分一分,用剪刀剪下数字卡片,按要求分一分。

例3:折纸钻洞

实践运用

等量代换

一年级等量代换是一个基础的数学概念,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并通过代换的方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等量代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如使用日常购物情景和天平、跷跷板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一基本数学思想。此外,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未知数量的值,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数学计算能力,还能锻炼逻辑思考和推理能力,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1:看图填空。

例2:看图1个□=(   )个△

例3:1个西瓜=(    )个苹果

小小理财师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以及它们对应的单位(元、角、分)。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或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和单位。其次,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元=10角,1角=10分等。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换算技巧,为后续的付钱方法学习打下基础。

付款方式介绍:1. 直接支付法:当所需支付的金额与手中某张人民币的面值完全相等时,可以直接使用这张人民币支付。例如,购买一个5元的商品,可以直接使用一张5元纸币支付。

2.组合支付法:当所需支付的金额无法直接由一张人民币支付时,需要组合使用多张人民币。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先考虑大面值,再考虑小面值)进行组合。例如,购买一个12元8角的商品,可以使用1张10元纸币、2张1元纸币、1枚5角硬币和3枚1角硬币组合支付。

3.找零法:当所带的人民币总额大于所需支付的金额时,可以先支付足够多的钱,然后让售货员找回零钱。例如,购买一个9元的商品,但手中只有1张10元纸币,可以先支付10元,然后找回1元。

结语

本次的暑假实验与游戏活动课程给孩子们上了意义非凡的一课,他们在游玩中愉悦身心,释放活力;在探究中增长知识,滋养品格;在实践中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大家满怀激情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带着满满的收获沉淀自己,筑梦前行,未来可期!

END

阅读 3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