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美好生活”展“儿童成长”
——柯桥区华舍兴华幼儿园课程故事分享
有一种故事,是循循善诱的,
有一种幸福,是追随儿童脚步,
予以他们“向阳”绽放,
当我们俯下身,从儿童眼中看世界,
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
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追随幼儿的脚步,倾听幼儿的声音,让课程自然生长……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对班本课程的开发能力,有效挖掘课程的教育价值,通过本次华舍兴华幼儿园开展了班本化课程分享交流活动。
课程分享与幼同行
小班组
小一班《桌面大扫除》 小二班《清凉一夏“扇动童心”》
小班的孩子,对一切新鲜、未知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探索的欲望“蠢蠢欲动”。老师们从生活中捕捉孩子的兴趣,追随孩子的经验,在生活中挖掘本班的课程,随着问题的一次次解开,探索的一次次深入,经验的一次次收获……孩子们的班本化课程延续着他们的精彩,在探秘未知中收获更多的成长。
中班组
中一班《扎缝间的小精灵》 中二班《神奇肥皂果》
中班老师从幼儿的兴趣和自然资源等话题展开,生成了一个个童趣的班本化课程,孩子们在与自然的亲密互动中,老师和孩子们变为一同探究的学习者,在课程实施中给予孩子们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体验,更获得了经验的生长。
大班组
大一班《你好小学》 大二班《课间十分钟》
大三班《清凉一夏,默默无蚊》 大四班《灯灯登登》
大五班《夏日炎炎,大有蚊章》 大六班《你好,小学》
大班老师在园所资源、幼小衔接等中寻找话题,通过观察记录、调查发现、问题探究、互动讨论、分享交流……让孩子做课程的主人获得同伴之间的合作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智慧碰撞,共研发展
在聆听了老师们的分享后,大家围绕“课程价值的挖掘、课程内容的呈现、儿童经验的生长”等分享了自己在聆听过程中的感悟,要根据幼儿的兴趣一步步深入开展,班本化课程的呈现要有聚焦性、针对性、灵活性、趣味性。
拨云点雾,静待花开
课程发展的质量是一所幼儿园的生命力,那听完大家的课程分享,究竟有效的课程实施具备哪些特质?教师结合分享活动中的案例各抒己见,反思自身在课程实践中的支持策略与活动开展过程。
01有效的课程实施具备哪些特质?
首先,教师根据大家分享的课程内容从“我听懂的-我学会的-我可以做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梳理出课程实施所具备的特质
1.生活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够抓住班级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在生活基础上实践,在生活实践中落地。
2.持续性。今天课程实施分享中让我收获到的是持续性。
3.真实性。课程实施中,教师要会思量课程如何落地,这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4.趣味性。任何一个故事只有有趣,才有人愿意去听,而故事的有趣则需要孩子愿意去开展,他们愿意开展的前提在于是否有趣好玩。
5.幼儿主体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这样的课程才会生动。
6.创造性。课程实施中,必定会有预设,但要根据幼儿需要进行调整,这样就会有“新”的点,就像中四班孩子采桂花果的经历是教师支持幼儿实践有趣点。
02课程实施的调整路径
最后,针对“有效课程”话题的个人感悟中提炼具有实操价值的课程路径,即课程缘起、课程脉络、课程内容、学习发展、总结反思中去识别-更新-理解故事。
研讨结果:
活动最后,许园长和保教主任桑老师对老师们精彩的分享给予了肯定,同时对班本课程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首先,班本化课程的挖掘上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对价值进行研判,生成适宜的班本话题;其次,要充分挖掘幼儿园的各类资源,支持幼儿的课程探究与学习;第三,班本项目化课程是动态调整的,教师要追随幼儿的实际需求动态跟进,让课程实施真正成为孩子们有意思有意义的行动支持,助推幼儿经验的不断生长。
本次研修活动是一场有智慧、有温度的分享,不仅提升了教师课程探索创新的能力,丰富了实践研究经验,也为所有老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研讨交流的平台,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
一群人才能够走得很远。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离不开整个团队的研讨、分享。
通过本次交流研讨,
提升了在课程实施中的思考、探究能力。
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索,
去实现课程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