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坎儿井  @稻草人夫妇自驾新疆@第15站

稻草人
创建于07-04
阅读 2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

    坎儿井是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由很早以前的维吾尔族人修建。它与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并列,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吐鲁番人民形象地把坎儿井称作“地下运河”,目前仍然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

    这个灌溉方法全靠重力,从天山东部地底把冰川融水输送到吐鲁番盆地。

    而吐鲁番地区自古以来就一直干旱少雨,由于高温炎热,地表水很容易蒸发,极难留存,因而古人利用地形的坡度,修建了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把地下水引到地表明渠里,进行灌溉。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充分反映了古人因地制宜的智慧。

    为了避免水在灼热的夏季阳光下蒸发,水流穿过纵横交错的地下渠道。

    地下渠道,连接着整个地区的一千多口井,每条水渠的长度从3公里到30公里不等。

    它们连接着整个地区的一千多口井,每条水渠的长度从3公里到30公里不等。

    在1784年的鼎盛期,坎儿井绵延5,272公里,有1,237公里穿过吐鲁番盆地。水直接流入农田和葡萄园,居民则从井里取用清冽甘甜的水。

     鼎盛期,全新疆共有坎儿井1784条,其中:2003年仍有水坎儿井614条,到了2009年就只有427条,又干涸了193条。

    吐鲁番七克台镇的60多道坎儿井,多为清代林则徐主持兴建的,人称林公井。

    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四部分组成。

    首先在地面由高至底打下井口,将地下水汇聚。

    再在井底修通暗渠,将地下水引到目的地,才把水引到地面。

    这样保证了地下水不会因炎热及狂风而被蒸发或污染。涝坝将水蓄起以供人使用。

    古人把天山的雪水通过暗渠引到吐鲁番,暗渠通过在斜面打多个竖井,左右掏空,把同一平面连接形成。

    面对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唯有感叹。

    

    在坎儿井乐园里面,重点展示了巴衣、英和珀斯泰三条坎儿井的五眼竖井主题景观,还有施工展示区、葡萄晾房、绿荫葡萄走廊,如此等等,还有休息的地方。

   逛完景区,来到游客中心,见帅大的停车场只有三五辆车子还停放在这里。我们本想在此驻车一晚,却被保安无情驱离,只好回到吐鲁番市区的宾馆休整一夜。

续篇:稻草人夫妇自驾新疆@第16站:火焰山

阅读 205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