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伏来袭,骄阳酷暑,各类细菌、病毒、蚊蝇容易孳生,在预防高温中暑的同时,需重点关注猩红热和蚊媒传染病。此外随着暑期到来,外出游玩增多,极易遇到各类卫生及安全隐患,家长们还需做好儿童暑期的安全教育,注意防范意外伤害。
防蚊灭蚊,预防蚊媒传染病
蚊媒传染病是指以蚊子为媒介进行传播的传染病,通俗讲,就是被蚊子叮咬后可能感染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夏季是蚊虫活动的高峰季节,暑假期间出境旅游和外出游玩人员增多,增加了感染蚊媒传染病的风险。那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防蚊灭蚊呢?
健康提示
■及时清除积水。在家中注意翻盆倒罐,清理各类无用积水,保持居住环境卫生整洁,破坏蚊虫孳生地。
■做好个人防蚊措施。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防蚊灯等,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户外活动时,可在外露的皮肤和衣服上使用驱蚊剂,也可身着长衣长裤进行防护。
■预防境外输入。前往境外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流行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如实告知医生旅行史或居住史。
发热、咽痛、皮疹
—警惕猩红热!
猩红热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是由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猩红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痛、皮疹和“草莓舌”等,其并发症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
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被病原污染的物品、手、食物等传播,还可通过受损的皮肤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托幼儿童和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
健康提示
■做好个人卫生。提倡勤洗手、加强室内通风,注意咳嗽礼仪、清洁消毒。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季尽量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如有不适注意戴好口罩。
■及时就医。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咳嗽或皮疹等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不带病上学。
■做好健康监测工作。托幼、学校等教育机构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制度,做好呼吸道传染病日常防护和健康宣教。
防止高温中暑
温度高、湿度大的七月是中暑的高发季节。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中暑的症状有轻有重,轻症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会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等症状,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
发生中暑危险因素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因此,露天作业或体质虚弱的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健康提示
■高温作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场所加强通风降温,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注意及时补充含盐的水分。合理调整工休时间,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外出时采取防晒措施。必要外出时,应尽量避开正午时段,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等,涂抹防晒霜,做好防晒措施。
■注意饮食及休息。夏季饮食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睡眠,睡觉时避免风扇或空调直吹。■对中暑者急救。迅速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去阻碍散热的衣物,冷敷颈部、腋窝、额头、前胸等部位,或用水擦洗患者体表,患者意识正常时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并密切观察。症状严重时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就医。防止意外伤害
暑假孩子独自在家和外出游玩的机会增加,是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高发期。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跌倒/跌落、道路交通事故和烧烫伤等。此外,夏季和暑期也是儿童青少年溺水的高发季节。
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要预防意外伤害。家长要加强安全教育,让孩子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同时排查安全隐患,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环境,避免意外发生。
健康提示
■防跌倒/跌落。靠窗处不要放置凳子和沙发等家具,窗户安装防护栏;提醒孩子勿在阳台、窗台附近玩耍,增强孩子的“窗户危险意识”;户外活动时,做好监护,尽量到有安全保障的设施处活动。
■交通安全。教孩子认识简单的交通标识,以及要遵守的交通规则,例如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不能边走路边看书、玩玩具,过马路要注意前后左右看车等。
■防烧烫伤。教育儿童不要玩火柴、打火机,不接触热的厨具、电器,不单独接触开水或者烫的食物;对家里的危险因素进行排查,确保家里的插座无破损、不受潮,电线无裸露等。
■防溺水。在正规游泳场所游泳,学习游泳自救常识;不到池塘、河流、湖泊、水库等开放性水域游泳、戏水;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发现有人溺水应该及时呼救,如不具备救助能力,不要贸然下水救人。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