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国家高级心理督导师芮彩琴在哈弗专注力教育的核心理念基础上创建适合中国家庭的“生理、心理、学理三位一体的儿童、青少年专注力训练体系”的理论和相关训练内容。从根源上解释了很多专注力上的问题并给出训练方法,实用性很强。
专注力缺失的四个典型表现界定:分心、行为冲动、活动过度、缺乏时间观念。
一般性的教育可以解决态度问题,但无法解决能力问题,这就是家长和老师的管教措施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所以有关专注力的培养更多的是“训练”,而非“教育”。
不专注的孩子暗藏天赋——九大天赋:容易分心(好奇心)、多动又冲动(充满活力)、行为鲁莽(有激情)、无法长时间停留在一个想法上(想象力和联想丰富)、行为笨拙(全心投入正在做的事情,忽略其他事)、做事杂乱无章、心血来潮、想一出是一出、奇思妙想的开端、固执(坚持精神的开始)、反复无常、让人捉摸不定(善于打破思维定式、不拘泥常规)、情绪不稳定(对新事物有敏锐的感觉),具有成为卓越人物的潜质。不专注是他们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既是缺点,也是优点,我们要以培养卓越者的心态对待他。塑造卓越者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我们用爱心、高水平的教育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将外部信息顺利输入大脑,是学习活动的前提。其中,注意力起着驱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的关键作用。好比我们讲课时,一位孩子睡着了,他当然不知道所讲内容,原因是他的听觉系统没有处于工作状态。
“你嘴上说的,就是孩子的未来”,如果一个人长期被赋予某个角色,他就会进入角色,为角色所同化,进而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行为特征。所以,你想对孩子说什么,让他往哪里走呢?
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比一般人更加容易受到噪音的干扰。所有的优点往往藏在缺点之下。优点和缺点都是一种特点,它们也是相对的。我们需要的是让孩子的缺点,成为他优秀的起点。
孩子的不专注行为,既与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又与心理以及社会环境、教养方式有关。
不专注的内在根源在生理上:与大脑额叶区的失调有关,大脑额叶区血流量和脑电活动非常少,代谢能力低,但感觉和以感觉动作为主的区域内的代谢能力却很高。大脑枕叶区α和β的脑电活动是大脑成熟及稳定性的标志,注意力缺陷的孩子枕区α和β功率比正常明显要低。
不专注的内在根源在心理上:心理幼稚、以自我为中心、意志品质薄弱、情绪不稳定。
“骗别人是道德问题,骗自己是智力问题。”这句话说得真好。句句都在嘲笑“欺骗”。
——“我长大了什么都不干,就想吃喝玩乐”。
——“我可不可以把你的话理解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你今天好好学习,就是往这条路上奔。”
理解而非指责
孩子的大脑需要“配一副眼镜”,对他们而言,保持专注状态并不是“不愿”,而是“不能”。
和孩子谈话,不超过5分钟。避免“超限效应”。
情境本身就有着巨大的暗示力量。银行的建筑为什么要富丽堂皇?当铺的柜台为什么要高?老板的办公桌为什么要宽大?李世民教子的方法——“遇物则诲”和孩子讲话,在特定的情境中谈特定的话题,效果更好。孩子的感性大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