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

宁静
创建于07-04
阅读 4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暑假安全教育:防电信网络诈骗

        暑假即将到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爱不释手,诈骗分子也将目标转向了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的未成年人群体,针对他们的特点设置各种套路进行诈骗。

       【案例】蔡女士家住重庆,女儿小琳今年14岁,正在读初中。当晚,孩子正在家中玩手机时,突然被人拉入一QQ群,接着一自称是“广州某地派出所民警的赵警官”在群内发布信息称:“群内成员因涉嫌泄露艺人隐私以及非法发送签名照要求必须配合调查。因群内都是未成年人,只要配合调查清楚了就没事了,否则将该事情通知家长及学校。”

       涉世未深的小琳立刻就被“赵警官”吓住了,于是按照要求添加了“赵警官”的联系方式。小琳称,“赵警官”要求她将家长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提交进行调查,如不配合还要冻结家长的微信账号和银行卡,且不能解冻。

       另外,“赵警官”还要求小琳在社交平台上充值,引导其用家长已绑定银行卡的手机进行各种操作。

        小琳的操作没有成功,被吓坏了的她向家长要相关资料,蔡女士也被女儿的遭遇吓得“腿软”。她表示,虽然孩子平时不追星,不相信她卷入这样的事情,但也担心孩子是不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而惹上麻烦,于是赶紧报警求助。

       鹅池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蔡女士家中了解具体细节,然后果断告诉她,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套路。

诈骗套路

第一步:散播诱饵。骗子在各个社交媒体上散播似是而非的消息,暗示自己掌握某位明星的私人联系方式,并通过各种方式将设置好的诱饵账号散播出去。

第二步:守株待兔。等到信以为真的粉丝上钩添加诱饵账号,便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威胁恐吓。骗子声称粉丝的行为侵害了明星的隐私权,要求粉丝配合调查,否则就报警或起诉。

第四步:诱导转账。骗子以“私下和解”等借口诱导受害者进行转账。

       差一点小琳就陷入这一诈骗圈套了,好在蔡女士及时报警求助,才避免了钱财受损。

      真是有惊无险!

      注意,这并不是个例!

▪  2024年5月9日,辽宁大连13岁的初中女孩,在家用妈妈的手机刷短视频时,添加了一位好友,对方邀请郑雪加入某明星团体的粉丝福利群。女孩进群没多久,一位自称“警官”的人突然冒了出来,说有人泄露艺人隐私涉嫌犯罪,需要群里人配合调查,女孩为自证清白,按假警察要求进行操作,结果被骗6万多元!

▪  2023年8月15日,浙江嘉兴海宁,13岁的小李收到一条私信:扫码进群,给喜欢的明星XX“打Call”!小李进群后,群里突然出现了一位“张警官”,说有人泄露艺人隐私,群里所有人都得配合调查,否则将直接联系监护人缴纳罚款2万元。

小李按照“张警官”要求添加了“赵律师”,并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操作,等妈妈看到手机时,才知道女儿被骗了35万8千余元。

       近年来,“追星”在青少年间流行起来,但是青少年警惕性低,很容易被诈骗分子盯上!

       所以,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教会孩子正确、理性追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消费观等,和孩子一起学习反诈知识。

      同时,青少年请勿盲目追星,不要被披着明星外衣的骗子们所蒙骗!不随意点击网站链接、扫码转账等,如被恐吓、威胁或发现被骗,请第一时间告知父母或报警处理。

        警惕伸向青少年的电信诈骗黑手,请记住“四不轻信”

①  不轻信任何宣传收费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②  不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尤其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防受骗。

③  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皆是骗局。

④  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同时,家长还需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微信及支付宝支付密码,关闭免密支付,并不时更换密码,防止孩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手机消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未成年人甄别和防范诈骗能力薄弱,各位家长一定要做好教育和监管工作,加强孩子的反诈知识,正确引导孩子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发现疑似骗局的苗头,及时止损,一旦被骗,保存好证据(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立即报警!

阅读 4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