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和美课堂第十三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长沙(刘晓瑾)

创建于2019-03-25 阅读462

  2019年3月23日至24日,第十三届“和美课堂”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长沙育英学校举行,来自湖南省各个县市的小学老师上千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短短两天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一共听取了十七节课。作为一线教育者都知道参加观摩课是提升教师能力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和唐莉佳老师作为新教师很荣幸代表上渡中心小学参加了本次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一、和美课堂简介

二、本次研讨会日程安排

三、研讨会具体情况

1、储冬生老师——“每一把都是好牌—和的奇偶性”

通过玩纸牌猜测任抽两张牌它们的和的奇偶性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储老师通过“我发现--我验证--我挑战”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让每位孩子学有所得而又意犹未尽。每把都是好牌,指出每节课应体现出三要素:真情境-插得上话、底结构-连得起线、高观点-悟得出理。在储老师的教学中我体会到老师的主导作用有时就在于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语言,敏锐察觉到学生的问题又要插对毛细血管,用技术和能力把控答问方向。

2、吴正宪老师—五年级统计

北京正高级教师吴老师主张“好吃又有营养”的儿童数学教育,在这节5年级统计观摩课中,通过提问“你知道北京现在什么最热吗”足球踢点球情境导入,在只说明甲乙丙三人踢得较好却没有给出数据的前提下问学生选择谁去踢点球,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在做决策时需要先知道哪些信息才能有所依据,从而做出趋于合理的决策,明白决策没有对错,只有趋于合理和欠合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语言也给我很大启发,比如:或许他的问题就是你的问题,先把自己的问题停一停,认真倾听;你说的你知道我们不知道,数学是一种交流的语言。“表达—区分—如何介绍给陌生人”这就是一步一步完善的过程。虽整节课下来仍然没有选出一个人去踢点球,但是吴老师的整堂课让学生和我深刻得体会到选择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出了一次经历数据的过程,只有经历了才会深刻认识,经历了才会铃声响而思未断、情未了,从而揭示数据分析的内涵。

3、李术伟老师—圆的认识

我以前所听过的公开课“圆的认识”一般是给学生准备一根线,让学生尝试用这根线来画图,但是李老师别出心裁抓住圆的本质特征,学生用准备好的一把尺子尝试独立创造一个圆,从而学生顺利发现:都有一个中心点;外围点到中心点的距离相等;要使圆画得更圆,外围点越多越好,得出圆是由点构成;圆具有圆润、完美的直观特点。接着出示墨子:一周同长。提问:一中在哪?同长指什么,从直观完美过渡到抽象。整节课的设计我体会到抓住圆的本质并如何实现呈现本质为线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技巧性和重要性。当学生遇到疑难时一句“听一听别人是否能启发你”虽简单但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4、贲友林一复式统计表(三年级)

贲老师的这节课内容是复式统计表,有两大特色:一是学生比较调皮,所以组织教学上很有特色,由刚开始少部分学生听到后来全体学生都认真思考和倾听,比如有2位同学可能不会让他发言,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他不听其他人说的我就不听你的;掌声送给这个女孩,因为她会听;不是比声音高,而是比谁更仔细,更会听;知道我在等什么吗;变革是勇敢者的实践;不理解的背后是有原因的等。二是将电脑制统计图方法融入其中,把数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分享中,我体会到统计图可充分用于生活实践中,如平常数学单元测试可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分值,各自失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收集各类数据时求真实、求正确,培养学生树立一系列具有道德色彩的特征,受数学精神的熏陶。

5、强震球老师一解决问题(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问题是四年级下数学广角内容,这节内容本是一个难点,但在强老师巧妙地教学设计下学生轻轻松松理解并能解决此类型问题。

首先通过玩五元面额和二元面额的人民币,一共10张,总值32元。学生在保证10张的前提下假设都是二元人民币,再用五元民币进行调整,实现符合总值是32元的目标,学生亲自经历运用“假设和调整”这一策略的过程,从而类化到解决一个问题可解决一类问题,强化了价值和有效性。让我体会到解决问题类题型时教学目标定位先明确难点,然后指出策略的源头从而实现在学生动手操作层面上提炼策略,把握好策略的层次性,帮助孩子列出推理的材料,最后巩固类化。

6、刘延革一立体图形的体积的复习与整理

这是一节复习与整理课,复习与整理立体图形计算体积的方法,刘老师先让学生再次经历感受正规图形体积计算的原理(长宽分别对应着一层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高对应层数,指出上下底面完全相同,侧面直上直下,刚可直接运用底面积x高)回顾一一经历非正规图形体积的猜测和验证一一经历如果没有正规图形的帮助需寻找其它途径如何求非正规图形体积。整节课以家里换买鱼缸为线,从中渗透了转化思维、要有运动的视角,经历了猜测、讨论、验证、计算的全过程。

对于复习课一般没有明确的概念区分,通过今天刘老师的课,明白新授课就是先认识它;练习课分为紧跟例题的练习(目的是巩固)和期末复习(目的是综合应用,深化理解);复习课是整理好并做好分类和有序,练重点知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基本知识的重要性,再复杂的题最终都回到了根本;训练课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全面性。总之重复不是目的,温故是为了出新,新包括知识结构、规律方法上、揭示通法帮助迁移、类推。如果说前期学习是由薄变厚的过程,那么后期整理是由厚变薄的过程,要建立联系,形成建构。

7、冯林老师一比较(三年级)

冯老师通过玩"找不同"游戏形式导入,符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学生经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相同的部分,通过合作探究得出多种物体变成一种物体可以抵消到只有一种物体为止,从而算出毎种物体的量。冯老师教学也是抓住解决问题的难点从而分层次让学生展开一系列游戏和活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冯老师这节课中,我体会到学生是否充分经历与参与是决定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基础,学生只有充分经历了才能深刻理解和运用乃至今后学习的迁移。

8、徐长青老师一分数的意义

徐老师可以说是个戏精也是个活宝,不仅上课语言生动幽默,而且在对数学教学的理解上也是颇有个性,如:数学不是重复前人的路,而是拿起宝贵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课堂是允许学生发生错误的地方,把错误诱导出来才能让学生正视错误,犯错是孩子的权力,纠错是老师的责任和能力,(是啊,课堂是生成的,但具有技术含量的教学设计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充分经历正确与错误,在不断地磨合和认识中深化体会与理解);陌生的知识带到熟悉的环境中,熟悉的知识运用到陌生环境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思维之一有迁移与转化,数学是一个体系,在不断地建构中可以用旧知尝试解决新知,又把新知不断拓展延伸从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这是良性循环发展)。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不要急于期待结果,学生从模仿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就是用数学的方式说、想、写,其中说可引发学生顿悟。

00:00

9、张齐华老师一图形中的秘密

张老师这节课是原于一道常见的题,由一道题设计出一节颇有想法性和应用性的课:部分还原成整体,发现图形中的秘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东西可能会因各种原因摔成碎片或只留下部分,特别是古人留下来的受损文物,都需要从留下来的部分中考虑能否还原成整体或者用什么方法去还原成整体,这样的课题带给我很大的震撼,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在用的过程中我们能否更为广泛地去运用就需要我们更细心、更用心地去观察生活,同理孩子是可塑的,孩子的细心、用心、体会生活更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学科育人,人是核心,育的方法很关键。

00:00

每上一节课都感受颇多,慢慢体会,慢慢领悟,慢慢吸收,争取能用在自己的课堂上,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原来数学如此具有魅力!玩好数学,数学好玩!

阅读 4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