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成长沃土,构建教师终身学习“新生态”

——兴东实验学校开展暑期读书交流活动暨全体教师培训

细雨闲花
创建于07-03
阅读 5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书香氤氲,且行且歌。2024年7月1日假期初始,徐州市兴东实验学校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暨全体教师培训。徐州市教科院周园主任和兴东实验学校张岚校长,参与了本次读书交流活动。

语文组读书交流

      语文组交流《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一书

      首先,庄静老师结合自己五年级的作文课《他怎么了》,以“程序性知识”为重点展开。她主要分析“程序性知识如何在具体的课例中展开”。她认为程序性知识是桥梁,是中介,是将陈述性知识学习中生成的概念和规则,转换为程序性的知识。庄老师变抽象为具体,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听得懂,听得清晰,听得深刻。

      马艳坤老师则从不同的方面切入,主要阐述修正布卢姆分类法的必要性。从布卢姆分类法的历史、概要、存在的问题,到引出新分类法的理论基础和简要介绍。马老师对每章知识都钻研得很透彻,有自己的理解,而且能够结合学校省级重点课题“基于儿童经验重构核心写作知识的循证课例研究”,关联它们之间的联系。

      袁柳老师主要介绍从布卢姆到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演进。袁柳老师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不足到马扎诺分类法的特点,再到新分类法和知识领域。通过一个个思维导图、图表,清晰的给大家介绍。到最后袁老师认为课堂教学要指向多重育人目标的实现,每一堂课都应该是有目的、深思熟虑、灵活机动的。

      任澄澄老师和大家交流获得或掌握心智程序包括比较明显的三个阶段:认知阶段、关联阶段、自主阶段。接着从如何“构建小学生写字的心智程序”向大家介绍自己对心智程序的理解。“逐字逐字示范化,一笔一划精细化,一撇一捺审美化。”三句精炼的概括,让我们感受到任老师的教学做得扎实、深厚。

      在交流会后,张忠诚主任介绍了学校组织教师读书的初衷与目的,也表达了自己对青年老师的期待。身为教师,要教书,更要读书。读书是每一位教师必修的功课,也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数学组读书交流

      数学教研组的教师们共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数学》。老师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生活体验,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想。

      潘洁老师就数量关系,结合乘、除法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感受到新版《课标》更加关注数量关系的理解,关注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简单的题型训练,也不仅仅是获得解题结果,而是要帮助学生学会“ 怎样想问题”“ 怎样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王贵侠老师认为数的运算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算理和算法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联,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在计算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教师只有正确、深刻地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提高计算教学效果。

      孟庆雪老师发现书中的案例解读和课标解读比较详细,操作性强。书中《解决现实问题:估算》这一案例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在估算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想估算”、“会估算”、“能估算”几个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估算与生活的联系,让其成为一种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也让学生在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

      张晓敏老师就两位数加法这个案例谈了阅读感受。通过初探算理与算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小棒过程中初步体会相同数位相加,让学生直观感受满十进一,建立竖式模型,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

      张振副校长谈到专家联系课标对案例进行了详细解读,帮助教师具体理解《课标》中有关分数运算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含义,以及教学设计的要点,对于理解计算教学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具有借鉴作用,对进一步体会《课标》所提出的“感情运算的一致性”有一定的启示。

      李夫薇老师从感悟数的意义、感悟运算以及运算中的推理3个方面,结合自身教育经历谈及“数与运算”中的教学注意事项。例如画图表示“3千克中的3/4千克”,从数的意义角度思考,既可以找1千克的3/4,也可以找3千克的1/4。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探索运算过程中体现了运算律,勾联乘法分配律和竖式笔算之间的联系。

      许翔翔老师以自己印象深刻的《20以内数的认识》案例展开交流,案例中以“两颗颜色相同的珠子,还能表示11吗?”这一核心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辨析,让学生体会位值制的本质,感悟同样的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就表示不同的值。

        武梦婕主任就“数与代数”教学内容畅谈教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理解数位的含义、数的意义以及感悟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这些深奥的理论在教参中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需要教师多研读课标,要有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体现对未来发展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苏炳源老师说道:“通过阅读案例式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其背后的深刻意义和挑战。在教学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以探索和发现为导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更重要的是,我明白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路径和节奏都是独特的,因此个性化教学和关注学生的需求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这段旅程,我深信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以培养他们面对挑战的勇气和毅力。”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本次教师读书分享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数学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收获了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方法,同时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启迪了智慧。

英语组读书交流

      许珊珊老师谈到第一章《为什么需要表现性评价》时说:最近讨论比较多的关于教学评一体化,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她深刻认识到评价不是目的,只是培养人的手段,所以在讨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评价之前,首先要明确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教育结果。

      汪稳结老师就第二章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基础》,谈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她认为教师首先要认识人是如何学习的;其次要遵循学与教的重要原则,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教与学;最后要关注评价范式的改变,从测量范式走向教育性评价范式,从考试文化走向评价文化,从测量描述走向协商建构。

      李明洁老师围绕第三章《表现性评价的概念框架》,结合教学现状,她认为近年来在学生学业评价领域,表现性评价备受瞩目。其概念框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与表现性评价易混淆的还有备择评价,真实性评价。第二方面表现性评价的一个尝试性的定义。第三方面表现性评价的结构,包括课程核心的目标,真实情境中的表现性任务以及判断学生的评分规则。

四学科组读书交流

      每个人在每个时期都会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都会在不适区的边缘徘徊不前,逃避舒适区之外的事物是人的天性。我们是否经常面临压力之苦?面对压力我们会选择躺平还是迎难而上?会把挑战看作一个麻烦还是一次机会?《闯入不适区》就是一本教我们如何闯入不适区,挖掘自身潜力并实现开挂人生的实用指南。

      薛妍老师谈到《闯入不适区》的核心理念,是在于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不适,从而促进成长。这种理念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我们需要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郭晓宁老师认为《闯入不适区》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们如何面对和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特别是法拉·斯图尔在书中强调了“短暂的不适时刻”(BMD)的概念,让她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力,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跳出舒适区。

      陈文文老师说,阅读了《闯入不适区》这本书,对我受益匪浅。第一章让我知道了如何重构困难。困难是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勇敢面对它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优秀的教师。第二章是障碍幻想,让我们学会审视自己的内心,发现这些幻想并勇敢打破它们。第三章讲述了从创伤到胜利,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和处理它。第四章让我知道了不要过分追求社交完美主义,学会以真实和自然的态度去面对他人。

专家讲座,高位引领

        读书交流活动结束之后,周园主任首先对本次读书交流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校继续组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建议我们阅读经典,完整阅读,动笔阅读,自主阅读。

        职业生涯有终点,读书修身无止境。紧接着,周园主任为兴东全体教师做了《教师阅读与专业能力发展》主题讲座。

        讲座分为三个板块:教师的阅读现状分析、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如何阅读一篇论文。让我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它会激活大脑。尤其是阅读方法地介绍,周主任真是细致、耐心地倾囊相授,让老师们受益匪浅——原来笔记可以这样记,原来理论可以这样学,原来文献可以这样读·····

      在阅读中成长,在分享中收获,在交流中启发。虽然暑期读书交流顺利落下帷幕,但阅读的脚步不会停歇。兴东的教师们将继续一起潜心阅读,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滋养生命,让阅读磨砺初心!

阅读 5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