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纳生命 悦纳自己
--洛一高一附小期末教师读书交流会掠影

洛一高一附小
创建于07-03
阅读 27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间:2024年7月1日

地点:阶梯教室

活动主题:悦纳生命 悦纳自己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及学生发展中心张志文老师

开篇寄语

       千秋伟业,薪火相传,百年大党,风华正茂。2024年7月1日,在建党103周年这个值得纪念和充满喜庆的日子里,洛一高一附小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分享阅读带来的喜悦,共同探讨教育的智慧和真谛。

       姚琳副书记主持此次活动,她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希望每位老师将书中的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践行思考,不断丰富学识提升本领,用知识的力量照亮自我,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精彩分享 智慧碰撞

       业务副校长许宜迪、行政副校长佘俊喜、董菲菲分别从管理角度分享自身的经历及感受。 当许校长在课堂上看到教师陷入自身的剧情难以自拔时,她及时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并给予教师肯定与能量,引发教师深入思考。董校长在“散不去的异味”中,主动转换角色,从儿童立场出发查找问题根源,并发挥后勤团队的力量,做到沉下心、俯下身,把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佘校长面对工作突发事件的挑战,迎难而上,冷静沉稳。而事后的复盘更让其反思到工作有效推进的方法和技巧,提前谋划、跟进细节、合理安排,彼此间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会让所有困难迎刃而解。

       透过李琼琼老师的分享,我们感受到了在处理问题时,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处理问题的智慧,不给孩子随意贴标签,不随意评判孩子,李老师清晰的思路、巧妙的引导及层层剥离事件的能力值得我们反复咀嚼。

       情绪是心灵的反应,它直接影响我们对外在世界的判断和回应。杨志茹老师看到课堂上不停梳头发而忘记学习的孩子,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运用“情绪停顿6秒法”让自己接住孩子的情绪,巧妙地解决了问题。蔡欢欢老师在与家长沟通产生情绪时,让自己先停下来,采取了接纳情绪,内观情绪、照顾情绪的方式,为自己赋能,从而去理解照顾学生和家长的情绪。

       贾宇丹老师面对哭泣的小悦,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孩子情绪流淌,并耐心地用体验和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柴亚娟老师面对哭泣的悦悦,帮助孩子认知情绪、疏导情绪,她用敏锐的觉察力捕捉到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不仅有效解决了问题,也教会了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黄芳、袁晓薇、秦娜娜、李璐、王新慧老师敏锐的觉察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面对情况特殊的孩子,黄芳老师尊重孩子的差异性,接纳孩子当下的状态,用爱和鼓励允许孩子按照自身生命的节奏去发展。袁晓薇老师细腻地观察到孩子的变化,借助班会巧妙化解了孩子的困恼和焦虑,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秦娜娜老师看见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用恰当智慧的评价导向,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被肯定、被欣赏,从而激发孩子内生动力。

       透过李璐老师的分享,使我们看到愤怒的孩子看似来势汹汹,其实内心是恐惧不安的。一句“你们都瞧不起我”包含了孩子的无奈与愤怒,而正是李老师的这份看见与懂得,抚慰了孩子受伤的心灵。“老师,我不会”,孩子的口头禅却被王新慧老师敏锐地捕捉了,“不会”的背后是什么,恐惧、害怕还是逃避……针对不同的事件,王老师引导孩子用真实的话语表达内心的真实需求。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有时会让我们有些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面对孩子的“挑战”的行为,冯佳佳、刘俊辉、李娜三位老师分享了他们的具体做法。他们尊重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不与其对峙,而是采取适当的退后、用尊重、理解、爱与抱持的关系,让孩子们学会倾听、懂得尊重,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这也使每一次冲突都成为了孩子们成长蜕变的契机。

       家校关系是个永恒的话题。孙媛丽老师在“沉重的爱”中分享了面对过度担心、过度焦虑的妈妈,老师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为家长做些什么,同时又不过度卷入。只有降低家长的焦虑,改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更好地发展。

       潘延军老师分享的“改答案”,使我们看到了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及孩子对自己的苛责。面对孩子改答案的行为,老师由最初的愤怒到后期的冷静,教师在抚平情绪的过程也是把孩子的行为和事件分离开的过程。

       从儿童立场出发一直是我们工作的起点与目标。同样是面对未完成作业的孩子,张燕老师从儿童立场出发,从作业没意思、难度过大、孩子侥幸心理等多角度,分析孩子未完成作业的原因,用发展、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与热情。

       在“丢失的硬币”中,梁利英老师感受到了孩子的恐惧,当孩子没有力量与勇气面对强势的妈妈时,梁老师用陪伴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启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赵奕璘老师看到不想上学的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认知进行重建,从积极的角度给孩子提供情感的关怀和支持,帮助孩子重建学习的信心。

       透过闫继红老师分享的《假如我是孩子》,我们感受到闫老师内心的“热辣滚烫”,她在处理孩子受伤的过程中细腻地从孩子、家长、自己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孩子的恐惧、家长的愤怒,其实都是渴望被看见,“假如我是孩子”这种角色的转换,让其在处理矛盾时,缓解了彼此的焦虑。

       透过郭宇老师的案例,我们看到孩子拖延的背后有很多种原因,当我们家校合力,找到症结、对症下药后,孩子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被鼓励,被欣赏!

       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彼此带来滋养。张梦璐老师看到班级“小老师”的模样,欣慰的同时反思到了自己的日常的教学,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从镜子中看见了孩子,也看到了自己,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

      张泽霖老师面对体育课上站队的风波,清晰孩子话语背后是渴望被关注。教师给予孩子的支持就是孩子被看见,被抱持,做到不贴标签、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同样是一节体育课,迟到的孩子让焦凯歌老师明白处理问题的模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

       一个人精神富足了内在就会丰盈,儿童是天生的精神贵族,教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关注儿童的精神成长。王琴老师分享的“小诗人”,使我们感受到当孩子得到老师的认可与欣赏后,是无比兴奋,孩子行为的背后,其实是她对精神的向往与追求。当老师给予儿童更多的精神滋养与支持时,孩子内在强大的精神能量也会散发出来。瞧!孩子们创作的一首首小诗,就是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郭梦瑶和周婷婷老师,分享了本学期自己在心理咨询时发生的故事,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咨询的基础,看见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和内心风景是技术。在她们耐心地陪伴、倾听与帮助下,孩子们渐渐打开心扉。

点评回应 赋能成长

       此次活动,俞蓓校长全程点评,她精彩的回应闪烁着教育的智慧,不断引领教师走向深入,为教师赋能。

      与此同时,俞校长还从多视角、多维度,全方位地启发现场的老师们做自我内观和深度思考。例如:从儿童语言行为背后的原因,情绪背后的恐惧、师生关系、边界、意识、教师的惯性思维、自我限定与突破等,大家在彼此的倾听与回应中,彼此看见、相互探讨、共同成长。

梳理总结

       活动的最后,俞校长先请每位教师就此次活动进行个人的思考与梳理。新教师郭宇、贾宇丹及老党员教师武虹宇分别谈了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张泽霖、王新慧老师分享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俞校长肯定了每位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深入思考,感谢每一位老师都能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中,为我们呈现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教育案例,都能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做法和经验,从阅读的书籍中汲取到深刻的启示。只有当我们真正悦纳自己,才能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支持到孩子。

       教育,是一场幸福的遇见,更是一种情怀!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更是一场生命对生命的点燃与唤醒!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坚守初心,在教育这条大道上,向美而行,步履不停!

阅读 27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