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倾听
“一对一倾听”是教师走进幼儿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第28条指出,“要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老师可以在一对一倾听的有效途径中真正走进班级每一个儿童的内心世界,倾听儿童的声音。
倾听主人公——安景程小朋友
在对安景程连续几天的观察记录中,对于当时的游戏玩了什么,怎么玩的,他并没有和我分享,或许对于托班孩子来说,他们刚接触游戏故事表征,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绘画、如何分享。让我感受到教师或许不能仅仅是“倾听者”和“记录者”。在一次晨间活动时,我又一次对他进行了观察,这次他主动和我说起了自己的游戏。
第一次倾听
晨间活动中的倾听
在晨间活动时,我注意到安景程小朋友用管道积木拼插了一个长长的管子,一直延伸到地下,我便走过去询问他:“你拼的是什么呀?” 他说他在坐坐滑梯呀。我一开始并没有听清他说的什么,他又说了一遍:“这是他的多多滑梯”。可以看出来,他对自己的作品滑梯很感兴趣。
表征记录
当孩子第一次真正和我分享时我和他说可以把你玩的游戏画下来时,他说老师我不会,我说你可以先画一个滑梯,可以画两条长长的线。紧接着他的画笔就挥动起来,嘴里也念念有词:“圆圆的头,还有一个齐齐哥哥,圆圆的眼睛,这个是我齐齐哥哥的好兄弟,然后是我哥哥,下面就是我姥姥在滑梯旁边,还有妈妈在上面录视频。
教师支持
1.师幼共探。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搭建时只用到了一种材料,可能观察还不够细致,于是我利用晨谈和游戏时间,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滑梯的外形。我带幼儿观看了滑梯的视频和照片,除了一个滑下来的梯子,还有什么,并邀请幼儿尝试绘画。
2.提供材料,丰富经验。
在建构区我增添了各种形状的木头积木,供幼儿使用,引导他们使用不同的积木搭建。
第二次倾听
第二次搭建
下午区域活动时,安景程直接跑到建构区搭起了滑梯,只见他拿起了长方形板子挡在滑梯两边,告诉我说“:老师这就是他的挡板,保护我们的东西。”我说:“你好厉害呀,那老师想上去滑一滑,我要从那上去呢?”他想了一会,拿起圆柱体打起了高低不齐的台阶,和我说“从这这这这这就上去了。”
表征记录
第二次倾听时,安景程小朋友和我分享着刚才的游戏:“这是我们玩的滑梯,从台阶上爬上去,然后滑滑滑。”“这是我们,圆圆的头,圆圆的脚。。。。。
教师支持
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通过学习,安景程知道滑梯要有台阶才能爬上去,还要有挡板要保护小朋友。他从使用单一的材料,到结合木头积木使用拼接的方式搭挡板,他的作品更加丰富灵动。
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分享,探索建构技法
在游戏分享环节可以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同时引导其他幼儿一起讨论滑梯还可以有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给予幼儿更多的想法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搭建作品。
第三次倾听
美工区
游戏时间到了,安景程走到美工区发现了粘土,他拿起粘土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让我帮他打开,随后他说:“老师,我可以用粘土捏一个滑梯 ”说着他捏了起来。还没捏了几下,他听到别的小朋友说:“我要捏一个长颈鹿”他也马上说“我也要捏。”我说:你不捏滑梯了吗?”他说:我要捏那个那个那个,我不会捏。”
托班孩子注意时间短,即使对感兴趣的事物也不能保持长时间的、稳定的注意。他容易受同伴的影响。
教师支持
幼儿的兴趣不易持久,如何使幼儿始终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应不断充实、增加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新的思路,从而使游戏顺利地开展。
第四次倾听
娃娃家的小暖男
过了几天,安景程小朋友到了娃娃家,玩起了照顾娃娃的游戏。
我:“你在干嘛呀”
安:我在照顾娃娃。
我:你要给他们盖上被子吗”
安:对呀。
安:我要给他们梳头发。
由于梳子只有几把,不一会别的小朋友就来争抢梳子。安景程小朋友就把梳子给了别人,继续给小宝宝盖被子。
表征记录
老师,这是小黄宝,小绿宝,小蓝宝呢,我要给他们梳头发啦。
这个是梳子。
教师支持
托班幼儿的游戏反映着现实生活,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典型的游戏特点,都喜欢去选择模仿自己最亲近的人。在孩子的概念中,爸爸妈妈每天去上班的,奶奶姥姥也可以照顾宝宝。虽然在游戏时,小朋友之间出现了争抢玩具的现象,作为教师要适时的干预,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协商,并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互相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这样有利于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发展。
同时,教师要投放种类丰富,数量多的材料,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幼儿行为分析
这几次表征分享时,我和安景程小朋友总是“你问我答”式的故事分享,或许是时间还太少,孩子还没有养成到自然而然地就开始分享游戏故事的习惯,我让孩子用画出来的方式表现时,他也是在我的引导一步一步绘画出来。我想多给予他一定的时间,潜移默化地鼓励与引导孩子学会对自己游戏进行回顾复盘,慢慢地,他也会主动喜欢上记录想分享的游戏。
反思总结
1. 只进行观察孩子的游戏是单向的,而游戏后倾听孩子的表征过程则是双向的。“一对一倾听”让儿童有机会表达自己,同时让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都获得提升;“一对一倾听”让成人有机会听到儿童的真实想法,了解真实的儿童,同时让儿童感受到来自成人的理解和尊重。
2.教师要不断的激发幼儿的新需要,丰富游戏的内容。因为小班幼儿的兴趣不易持久,如何使幼儿始终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应不断充实、增加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新的建构思路,从而使建构游戏顺利地开展。
3.刚开始对于游戏故事的表征与分享,安景程是不知道如何绘画、如何分享、可以分享哪些内容。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保护与挖掘孩子的兴趣点,例如孩子只愿意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那我们就应该认真的去聆听,尊重孩子,成为他游戏故事的倾听者与记录者,听一听在他的讲述中,是不是有更新奇的事物,同时借助该时机,加深与孩子之间的默契与共鸣,让孩子更加信任你。
编辑:白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