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纪律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党内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体党员划定了行为底线,其中关于群众纪律的规定更是彰显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根本宗旨。本文将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条例》中群众纪律相关规定的认识与理解。
一、群众纪律:党的根本宗旨的生动诠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它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和活动之中。群众纪律作为党内纪律体系的重要一环,直接关联到党员干部如何对待群众、如何服务群众的问题。《条例》中关于群众纪律的规定,正是对这一宗旨的生动诠释和具体落实。
《条例》明确规定,党员干部不得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侵占群众利益,不得谋取私利、搞特权。这一规定直指党员干部中可能存在的特权思想和行为,强调了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只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条例》还规定,党员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不得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一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群众纪律: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群众路线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条例》中关于群众纪律的规定,为党员干部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提供了明确的实践要求。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其核心在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意识。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明确权力来自人民、必须用来服务人民,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条例》要求党员干部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要注重调查研究,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此外,还要注重工作实效和群众满意度,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条例》中关于群众纪律的规定为党员干部划定了行为底线和红线。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纪律约束和执纪问责力度,对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和公开曝光。这有助于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和影响力,推动党员干部自觉遵守群众纪律规定,切实维护党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群众纪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和根本要求。《条例》中关于群众纪律的规定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条例》的修订和完善体现了党对纪律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通过加强纪律教育和宣传引导,可以促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和反面教材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断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净化能力。
监督是纪律执行的重要保障。《条例》要求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和执纪问责力度。这要求建立健全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元化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监督工作,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条例》对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规定了明确的惩处措施和程序。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和公开曝光。这有助于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和影响力,推动党员干部自觉遵守群众纪律规定,切实维护党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还要注重加强案件剖析和警示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
总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关于群众纪律的规定是党的根本宗旨的生动诠释和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实践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遵守群众纪律规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深厚感情。同时,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执纪问责力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并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和拓展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