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溢芳华,蓄力可远行。为进一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阅读视野,营造良好书香氛围,增强同学们的阅读热情,2024年7月2日上午,在教师教育学院学科语文教育硕士专业负责人张所帅老师的组织下,2023级学科语文教育硕士全体研究生同学在文科楼101教室举行第四期读书分享会。本次读书分享会围绕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所著的《名作细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一书展开,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分享会由杨兰同学主持,分为五个环节:一、主持人进行作品简介并说明分享流程;二、小组代表或成员上台进行读书分享;三、杨兰同学对各小组分享进行点评;四、张所帅老师进行活动总结;五、全体同学合影留念。
第一个汇报小组的分享由田子翚、魏璇和殷志豪三位同学共同完成。首先,田子翚同学分享了孙绍振三大文学审美理念中的真善美的错位这一理念,指出真善美三者不是绝对的对立或者分裂,而是“错位”的关系。接着,魏璇同学分享了两种比较方法,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做同类比较,《范进中举》和《变色龙》做异类比较。最后,殷志豪同学分享了三种在教学中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方法:一是以时代背景为感情基础,促成审美情感共鸣;二是从语言层面获得启发,促成审美情感共鸣;三是从“我”的生活体验切入,促成审美情感共鸣。
第二个汇报小组的分享由余佳慧和黄南卷两位同学共同完成。首先,黄南卷同学对“真善美的统一和错位”进行解释,她指出真善美的错位是丰富人物性格的表达方式。同时,她结合《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形象进行了分析,指出真、善、美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价值观,但在艺术创作中将他们进行合适的错位安排,可以展现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接着,余佳慧同学围绕《雷雨》中繁漪和周朴园的形象进行分析,认为对于人物的解读,不能以单一的善恶标准去评价,而应多元化多角度地去发掘人物美学价值。
第三个汇报小组的分享由文佳仪和章月两位同学共同完成。首先,文佳怡同学对“矛盾分析法”进行了阐释,并结合《记承天寺夜游》等文本进行应用。接着,章月同学以《再别康桥》为例,对徐志摩进行介绍。然后,她以还原历史,从矛盾分析的角度对《再别康桥》进行解读,指出“无关阑”是把握徐志摩诗歌情感与诗风的一个契机点。
第四个汇报小组的分享由苗亚鑫同学完成。首先,她介绍了《名作细读》的主要内容。接着,她分享讨论了《背影》一文背后的美学问题,认为应该更感性地去解读文学作品。最后,她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分享了还原法和关键词解读方法,并指出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课堂,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个汇报小组由龚诗慧同学作为代表进行分享。首先,她对《名作细读》这本书的作者以及内容进行了概述。接着,介绍了还原法与关键词法的含义,并结合《木兰诗》《愚公移山》等篇目解读用法。最后强调深入分析文本的重要性。
第六个汇报小组的分享由宋雪薇同学和吴悦同学共同完成。首先,宋雪薇同学先介绍了《名作细读》这本书的作者孙绍振,接着对这本书内容进行简介,并且进一步进行重点赏析,以《背景》为例去谈文本分析的方法问题、可比性、情感有无特征、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还原方法的具体应用等内容。接着,吴悦同学分享了文本“细读”的重要性,可以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和比较阅读的方法去进行拓展阅读,最后分享了可以从题目可以从题目猜读、情节猜读和留白猜读三个方面去进行猜读教学。
第七个汇报小组的分享陈曙杰同学完成。他选取了《名作细读》第四章的内容进行分享,从还原法分析、关键词解读去分析鲁迅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在分析《雪地贺卡》这一文本时,强调要“进入孩子的感觉世界”;分析舒婷《童年絮味》这篇回忆性散文时,需着眼于文本语义和幽默感;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哈谢克的《黑信》和聂绀弩的《我若为王》都具有荒诞性,以幽默讽刺的文笔揭示深刻的内涵。
分享会的尾声,主持人杨兰同学对每个小组的分享进行了点评:第一个汇报小组的分享不仅对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剖析,更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第二个汇报小组的分享是围绕“真善美的统一和错位”进行一场思维的碰撞;第三个汇报小组针对文本的解读,不仅是对文字的剖析,更是对人性、生活和理想的深刻思考;第四个汇报小组深入探讨了还原法和关键词解读,让大家获得了关于文本解读的新启示;第五个汇报小组聚焦“共赏共思”,深入挖掘了名作中的精髓;第六个汇报小组阐明了文本解读方法的多样性和重要性;第七个汇报小组的分享引领大家踏上了一段充满纯真与奇妙的旅程。最后,张所帅老师对本次的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强调语文教学要立足文本,深入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确保所教内容与文本紧密相连。教学的内容要依据文本,既不脱离文本,也不能完全超越文本。文本解读的目的在于打破已有认知,学以致用,促进教学。
中午十二点,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了解了更多的文学经典作品,而且收获了宝贵的阅读方法和学习经验,期待下一次一起继续分享阅读的收获与喜悦。
写稿人:赵晴 邓华展
摄影人:柴祖钰、李佳芯
审稿人:张所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