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间:2024年5月7日
备课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主备课人:庄唯
备课组员:陈娟、郭泽锦
备课内容:《卖炭翁》
一、主备课人做教材分析
《卖炭翁》是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唐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是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写的一首以“同情弱者”为题的古诗。这是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以及对人物外形与内心的刻画,塑造出一个勤劳、艰苦的卖炭老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恨与抗议。
本单元要求在反复诵读,欣赏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因此,本课在阅读方法上主要运用诵读,在分析文本时主要采用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本课重在学生自身从文本中获得的阅读体验,因此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获得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二、备课组员根据初稿发表自己的意见
陈娟:学生在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中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本文所反应映的社会情感和现文意义。因此要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郭泽锦:让学生己疏理故事情节,比如故事出现的人物、文章主要故事脉终等,通过人物形象分析,探名写法,教师适当指引,让学生加深体悟。
庄唯:在活动环节,可以分角色朗读,并让学生扮演人物,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后反思及改进措施
学生喜爱分角色朗读扮演人物的学习方式,通过朗读、品析、思辨,掌握了、读懂了诗歌,并结合实际生话,让同家们说说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不合理、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大家都能侃侃而谈,表达自己的态度。
学生掌握了朗诵诗歌的基本方法,但容易流于文字表面,并不能通过诵读揣摩文字背后的情感,老师应该加强诵读指导,通过示范诵读和方法学习,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