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鹤琴先生《家庭教育》
有感

瑶吖💕
创建于07-02
阅读 37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关于家庭教育书籍,在我国从古至今不乏善本,如《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从书中,可以体会到我国“修身 齐国 平天下”的思想理念,闪烁着家庭教育智慧的光芒。近期,拜读了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整本书娓娓道来、清新自然,陈先生在书中以儿子一鸣和女儿秀霞和其他小孩子为观察对象列举了很多例子,读来可亲。正如郑宗海先生在为《家庭教育》作序时所写的“搜集的事实,运以浅鲜之文辞,可期家喻户晓,那么陈君之书要算第一本了”。

        陈鹤琴先生致力于研究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先在清华求学,后又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回国后在东南大学教授儿童心理,同时又进行实地研究。《家庭教育》是陈先生数年研究和经验成果实地所得,阐述了家庭教育理论、原则和方法,每条原则后面都有详细的举例来解释原则并加以讨论,对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幼儿教育者和家长朋友们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陈鹤琴先生在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家庭教育》 所写的序中写道:“我曾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和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上,提出关于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加强幼儿教育的建议。最近,党中央号召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儿童和少年的健康成长,我更为激动,愿为培育共产主义事业的幼苗再发一份光和热。”陈先生的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的炽热之心和实践所得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科学育人的榜样。

       二战结束后,英国心理学家曾找来了7万名儿童进行了研究调查,得出结论孩子能否最终获得成功主要受家庭因素的影响。陈鹤琴先生正是立足于儿童心理,通过追踪观察,家庭教育重要原则,放至现在仍然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陈鹤琴先生在第一章《儿童的心理》总结到:“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野外生活的,是喜欢合群的,是喜欢别人赞许他的。”“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的效果。”陈先生依据孩子心理特点提出孩子的原则一就是“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反观目前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不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现象,比如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禁止儿童干这干那,没有正面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去做。还有很多家长存在溺爱、包办代替、棍棒教育等问题。这显然是没有关注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做出的错误教育方式,长此以往,导致孩子性格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某种缺陷。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如何从《家庭教育》的育儿理念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儿童的心理特征是爱模仿的,孩子的善恶是非观念需要在后天慢慢形成。作为父母,在儿童面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正确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儿童。同时父母(家人)的教育观念要一致,否则儿童会无所适从。在《家庭教育》一书中,特意强调了父亲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做伴侣”,举例说明父亲的威严只能一时禁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能改变孩子的心。这对于今天的父亲教育缺失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告诉我们做父亲的教育孩子要真正走进孩子内心,做孩子的引路人和好朋友。

       

        二是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第十一章《我们应当怎样责罚小孩子的》,提出诱导比恐吓好、探索小孩子作恶的原因、责罚小孩子之前弄清小孩是否有无过错、不应在别人面前责罚小孩子、早上和晚间不宜打骂小孩等教育原则,值得我们为人父母者细细研读。第七章《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提出了小孩子应有画图、看图画、剪图、剪纸、着色、串珠、锤击、浇花、塑泥、玩沙的机会,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玩的去施行教育。这些教育原则和方法都堪称教育典范,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加以学习和实践。

   

       三是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心理的角度看,要顺应孩子好动的年龄特点,为孩子创造游戏、劳动、探索科学、艺术、阅读的环境,需要教育者、家长用心营造环境、用心陪伴、科学引导,才能使孩子在优良的环境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一书自1925年以来多次再版或重印,广受社会各界好评,被陶行知先生赞誉到:“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细读《家庭教育》一书,深有同感,此书能帮教育者和父母解决很多疑难问题,我想着也是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吧。


阅读分享者:牛海霞

初审:裕民县牛海霞学前教育

教学能手培养(名师)工作室

终审:塔城地区刘岱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

阅读 3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