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泥趣味多》
——小三班美工区游戏案例
游戏缘起
《指南》中指出:"3-4岁幼儿应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教师应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和创造"。
根据《幼儿园区域指导手册》中的要求,美工区应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幼儿选择。
泡泡泥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产物,不同于橡皮泥,它使用起来安全无毒易操作,也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活动前期我们通过制作泡泡泥“糖葫芦”,让宝贝们对泡泡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活动后宝贝们对泡泡泥依旧兴趣浓,同时,教师调整了美工区的空间布局,孩子们的热情更加高涨,今天可以玩美工区吗?我们什么时候玩呀?这是孩子们天天都要问到的话题。期待已久的区域游戏时刻终于到来,孩子们欢呼雀跃的选择喜欢的泡泡泥进行活动。
案例内容
第一环节
橡皮泥被混色啦!
过程实录:
二毛将彩泥分成小块然后用手搓成长条似乎在做面条;城城将彩泥一点一点扯出来,长长短短的散落在自己桌子面前。郭北辰则沉迷于:一会拿点红色,一会拿点绿色,一会拿点黄色......再通过手掌的揉搓,不一会儿一只小兔子做好了。直到区角游戏结束。其他小朋友看见,也纷纷做起来,一会儿,常书语小朋友说他做好了一只兔子。璘璘说他做好了一串项链。
观察思考:
幼儿初探,动手操作中:小班的孩子在美工区最喜欢玩的就是彩泥,因为彩泥颜色明亮、可塑性强。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完成和满足他们的想象,捏、揉、压、拍、摁简单的手部动作就可以使彩泥发生变化。但对于我们班的小朋友来讲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比较弱,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大多数小朋友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去制作,可以做些什么,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想象。
无目标指向性,经验碎片化:当小朋友们进入区角拿起彩泥玩耍后,他们并没有想要去做什么,只是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搓圆、搓长条、压面饼或者扯成小碎块。最后在区角游戏结束后又将彩泥放回盒子里,没有作品的呈现。只有郭北辰和刘卓玥做出来“小花”。
3、美的欣赏较欠缺:孩子们对彩泥可塑性感兴趣,但对颜色的搭配及作品的把控能力较差。
教师策略:1、总结与讨论,拟定计划 :在区角游戏结束后我将孩子们玩彩泥的照片播放出来,请几位小朋友分别来讲一讲:你制作的是什么?你用的是什么样的方法?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下一次玩彩泥你想制作什么?
2、提供丰富的材料:增加辅助工具及丰富的材料(各种模具、模具刀、夹子、吸管、小棒、瓶盖、雪糕棒、纽扣)一些简单的彩泥制作步骤图,供幼儿看图制作。
3、日常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及鉴赏能力:开展集中彩泥手工活动,让孩子们欣赏彩泥手工作品(饼干、甜甜圈、蛋糕、棒棒糖、冰淇淋、蔬菜等)一起来讨论使用什么方法制作的。让幼儿学会基本的,并根据想象制作饼干、甜甜圈、蛋糕等。同时通过平时《包饺子》《好孩子》《卷白菜》等手指游戏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熟悉捏、揉、压、拍、摁的一些方法,促进手部肌肉群发展,为动手操作、手指灵活性做好准备。
第二环节
这些食物真好看,看的我都想吃了!
过程实录
孩子们经过讨论学习了彩泥的制作玩法后,围绕第一次玩彩泥游戏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这一天又到了我们自主区角游戏时间,孩子们早早地就盯上了更多的彩泥及各种各样的工具,这一次我们的主题是做:串串店。辰辰拿来了彩泥将彩泥用磨具刀迅速切分成两份,一份送给了旁边的,他们开始将大块彩泥压成圆形,然后接着搓了白色的线条放在上面,放的时候还不忘压一下,让圆和白色的线条更好的贴合。刘佳瑶则拿来一盒红色和一盒白色彩泥,将红色制作成薄薄的圆饼,白色和红色融合在一起。另外的几位小朋友也陆续制作了香菇和肉卷……玥玥制作完成后,跑过来向我展示着他的香菇“看,老师,我的香菇好看吧!”我及时的肯定表扬了他的作品“嗯,你制作得可真好看,你再去给我做一块肉卷吧!”“嗯,这个也太简单了吧!那你等着我”于是开始了肉卷制作。不一会,肉卷上线啦!新鲜的肉卷也陆续完成啦!“我的肉卷应该放在哪里呢?”“可以带回家吗?”“可是我的还没有完成呢?”孩子们开始讨论着……
观察思考
教师策略:
1、整理规划:将美工区材料重新分类整理,分为材料区、工具区、作品展示区(半成品区)。用透明的盒子将材料全部陈列出来,让孩子们能看得见,摸得着、拿取方便。
2、请幼儿介绍自己彩泥的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儿的思路: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的点滴创造,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3、肯定幼儿作品,激发创作愿望:不管幼儿制作的作品是否优秀,我们都要肯定他的成果。老师的肯定,会让他们富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再次进行创作的愿望。作品展示区,让孩子自己的作品陈列出来供全部幼儿欣赏。
第三环节
1.创意制作原材料塑料瓶装饰
过程实录
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也有一定增强。同时有目标后孩子们玩的时候知道自己今天做什么,兴趣点也浓厚了许多。我们将原生态材料投放到美工材料区,并展示了塑料瓶可以进行手工制作成娃娃等等。很快美工区就人气“爆满”了。
2.装饰夹子
观察思考
彩泥与原生态材料的结合激发创作灵感:结合主题,班级原生态材料在生活区和美工区都特别丰富,孩子们可以进行跨区域材料互补,实现各区角融合。孩子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能创作出更有想象力的作品。
教师策略:
1、展示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布置环境。
2、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引导帮助幼儿建构捏彩泥的新知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首先,教师要成为一个观察者,善于观察幼儿的游戏,捕捉分析幼儿兴趣并加以保护和支持。在孩子装饰彩泥小瓶时,我始终扮演观察者的角色,并发现记录孩子制作过程中的闪光点、困惑与问题。
3、儿童有“100种语言”教师要作为一个倾听者,倾听孩子的想法是什么,倾听孩子的观点,不以成人的视角和想法代替幼儿的想法,避免让幼儿成为“被游戏”者。
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游戏特点
1.从兴趣出发,连续游戏
手工游戏是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活动兴趣,选材发挥幼儿主体性,充分尊重幼儿。同时,游戏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通过多次区域游戏,孩子们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2.立足于经验基础,结合原生态材料
游戏立足于幼儿“制作糖葫芦”的经验基础,在游戏过程中,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了解和运用泡泡泥制作各种物品,结合原生态材料玉米芯,达到培养幼儿审美的目的。
游戏价值分析
1.在创作中丰富幼儿玩泥经验
幼儿在创作中,展开大胆的想象,运用揉、搓、捏、拼、贴等多种泥塑技能,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香菇,肉卷,同时,大胆创作,利用塑料瓶、夹子装饰出造型可爱,用色美观的多种作品,整幅作品形式新颖,富有美观性和趣味性。幼儿在创作中主动思考,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发现问题幼儿在创作中主动思考,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尊重幼儿想法,提高游戏水平
在主题活动下,教师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的点滴创造,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反思与小结
本案例中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主要是观察者的角色,在幼儿寻求帮助时,教师多以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思考,如:“你想怎么做呢?”“为什么颜色会揉在一起呢?”等问题,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提升经验。
培养孩子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创造性的动力,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审美观、创作能力和空间思维力,尤其锻炼动手能力。同时在不断的学习和动手实践过程中,在不断将设计概念变为具体实物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设计能力,培育他们基本创作力的直觉,成为日后创作力的来源。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幼儿游戏,走进场景,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感知物体间大小比例关系;识别基础色彩及搭配方法;学习如何用彩泥调出漂亮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