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过,小荷翻;蝉鸣闹,暑风和。迎着一场盛夏,捧着一份热烈,广东省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基地(珠海)深研营三组的六月研修活动悄然践行中。
课例展示
一节单元整合课拉开了本次研修活动的序幕。珠海市前山中学徐诗扬老师以“师者”为切入点,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整体教学设计。本节课基于新课标,立足新教材,着眼新学情,分设“聚焦”“涵泳”“体察”三个核心环节,引领学生精读关键语段,赏析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把握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在分析语段的过程中,感受师者形象,体悟师生情谊,感念师恩。“体察”环节,徐老师引导学生以微课本剧的形式,分幕饰演三篇课文中的师生形象,以求在精析文句的基础上,跳脱文本,切身感受古代师者言行,体验学习之乐。
本节研修课同时也是珠海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课后习题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的一次理论实践课。课程以“双减”为背景,以单元化、活动化、情境化的实践路径,尝试将课后习题系统有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以尽可能发挥教材习题的素养培育价值。
单元整体设计讲座
课后,徐诗扬老师作了题为《用好教材——从单元导读到习题系统》的单元整体设计讲座。讲座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如何把握单元导读、文本内容、助读系统、习题系统等教材要素,以求发挥教材之于学科素养培养的效用。徐老师立足于大单元整合教学思维,从语言、思维、价值三个维度对单元内容进行解读,从中提炼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要素,据此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活动、制定评价形式。
作业设计讲座
接着,徐老师作了题为《“双减”背景下课后习题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的作业设计讲座。讲座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对课后习题进行有效的价值挖掘,助力课堂提质增效,服务于学科素养的培养。作业设计紧扣单元训练目标和单篇能力要素,同时基于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能力的训练。讲座以“双减”为背景,着眼于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生完成质量、作业实际效果,以达“提质增效”的政策精神。
研讨课反思
珠海市前山中学 徐诗扬:
起初在择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是很疑惑的,到底选哪个点切入呢?如何才能将本单元三篇文章有机统整呢?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自己的出发点是有误的,一节课不应该以这般发问为开端,而是应该以课堂的终点为起点。课堂的终点应该是指向学习目标的,这也正是一节课的起点,两者构成始末。那么,本节单元整合课我应该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孩子们在本节课中能够获得怎样的提升?上完本节课,孩子们会有获得感吗?基于此,着手备课。
首先对含三篇文章在内的整个单元内容进行熟读精析,再析解单元目标,提炼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三篇文章主题内容上均与学习生活相关,这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极为贴近,因此文章本身的特性就已奠定了激发学习兴趣基础,需要考量的是,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习的趣味性,以更好地服务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发挥文本的育人价值。关于这一点的实现路径,思考所得有三:一创设真实且有趣的学习情境;二编排系统的、渐进的任务群;三设计贴合目标、贴近文本的学习活动,并尽可能提升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但课后审视整个教学过程,感觉落实效果上存在不足。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没能恰如其分地在形式上进行创造性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除了在形式上需要进一步推敲打磨外,教学内容上也依然需要作出调整。在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将三篇文本从统整的视角进行了系统考量,最终确定“师者”这一话题展开。三篇文章都关涉老师这一形象,具备老师的共同特质,但具体形象却各异,这些不一的人物形象潜藏在不同的篇章中。由此,训练学生从具体文段中品析人物形象这一语文要素成为可能,这也与单元目标相契合。但在落实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感觉依然没有深入到文句当中去,游离于表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在关键处进一步具体化,而外延则要具备更广的开放性,同时该环节在节奏上应该慢下来,给予学生充分阅读、思考的空间。由此,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培养才能成为可能。
组员研讨
珠海市第五中学 孙北平: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编了一组关于“学习生活”的文章。徐诗扬老师以“最美是少年,师恩永难忘”为题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师行师语悟师恩”进行研讨课设计,并以单元作业设计为例,阐述了双减背景下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习题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设计理念。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评课:
一、把握学情
以“双减”为背景, 基于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能力的训练,徐老师紧扣单元训练目标、单篇能力要素,设计单元分层作业,如“前置作业”引导学生为新课学习做相应准备,“课堂练习”以便随堂检测、巩固,“课后作业”以巩固新课所学知识。本单元所涉及到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默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因此徐老师设计《默读成果自评单》,并拓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自主检测默读速度,提升阅读效率。
二、选点精准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虽都是写学习生活,但在时代或地域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也与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在理解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偏差。徐老师对含三篇文章在内的整个单元内容进行熟读精析,再析解单元目标,提炼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统整,以“掌握一定的默读方法”作为单元学习语言目标,以“体悟师生情谊,感念师恩”作为价值目标,给学生比较厚重的铺垫,如私塾学堂、海伦∙凯勒的成长经历、孔子的教育思想等,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学习。
三、模拟情境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极为贴近,因此文章本身的特性就已具备了模拟情境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激发学习的趣味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发挥文本的育人价值,徐老师创设了真实且有趣的学习情境,编排系统的、渐进的任务群,设计贴合目标、贴近文本的学习活动,如明信片寄语谢师恩、微写作夯实写人技巧、《论语·选读》腰封设计等,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徐诗扬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有一点说得非常好,教学设计就是要“以终为始”,课堂的终点应该是指向学习目标。徐老师注重课堂的获得感,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并意识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在关键处进一步具体化,而外延则要具备更广的开放性,给予学生充分阅读、思考的空间,这正是贯彻了《<论语>十二章》中,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宝贵的自省精神。
省实金湾初中 穆艳芳:
诗扬根据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从阅读方法及写作方法的角度着力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第一课段主要训练默读,明确基本要求,掌握基本方法;第二课段主要训练精读,关注写人方法的指导与落实;第三课段则以写作的形式检验阅读成效,使阅读与写作得到双向互动。诗扬的现场课及整体教学设计主要呈现以下三“巧”:
一、“巧”在单元视域下的选点突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再塑生命的人》为叙事性散文,《<论语>十二章》选自儒家经典《论语》,其以语录体的形式阐述了学习、做人等多个方面的道理。如何整合这几课并从整体上架构教学实施体系,不仅要突破文体的桎梏,更要找寻恰切的突破点契合所有文本。诗扬仅以单元整体教学课题《最美是少年,师恩永难忘》,就让我眼前一亮:“少年”串起了作者、文本、读者,“师恩”又将文本、作者、读者意识进一步深化,不可谓不巧妙。整个设计中始终贯穿此种基于文本的教与学活动。
二、“巧”在紧跟新课标的活动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建议提出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而“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强调“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如设计中有个活动设计为:校园出版社拟出版《论语·选读》一书,现面向全体学生征订腰封设计,如果腰封的文字内容由你来负责设计,你会有怎样的创意表达呢?请把你的设计写下来。活动贴合实际又富于语文趣味。
三、“巧”在语文要素和人文素养落实的有效结合
诗扬在整体设计中,不仅扎实落实了略读、精读等策略,更巧妙地将人文素养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如课前设置解释《论语》中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地语句,如“诲人不倦”“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当仁不让”等这些词地含义及出处,并谈自己的理解。再如,以展演微课本剧的形式带领学生深入感受师者形象,既增强了语言应用实践,又在情境中深化了师生情谊。
有一点想法想和诗扬商榷。本单元整体教学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再塑生命的人》都为散文,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具备文体意识,明确散文主要为抒发作者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而非如同小说一般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在不失去文体特征前提下,突破既有单元组元的桎梏,是否会为学生带来更高层级的散文阅读体验?
非常感谢诗扬带给我们又一场精神盛宴。
珠海市文园中学 张韵雅:
徐老师分享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整体设计和作业设计。徐老师的抓点很准,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不出声的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默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文本对话的一种独特形式。徐老师的教学是很踏实的,也是用心的。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阅读能力很弱。虽然朗读和默读一直是小学生训练的内容,但“书声琅琅”多一点,“静默沉思”还是少了一点。所以很多学生上到初中,1200字以上的阅读时间跟不上。“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教室需要教学生如何去阅读,尤其是“默读”的方式方法。在徐老师的整个单元设计中,默读的方法非常清晰,结合课内外的文段,特别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默读能力。另外一点,徐老师是很能从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的善于思考的优秀教师。从研讨课的选点,到最后教学实施,最后的教学反思。我们都可以看出,徐老师的日常课程,肯定是常上常新上午课。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珠海市金湾区红旗中学 欧宝欣:
诗扬老师的教学(单元、作业)设计给了我许多启发。
首先是教学设计彰显了“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每位学生的学习特性与兴趣。通过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工具的权利,如提纲、思维导图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学段特点设计的趣味活动,如腰封设计、微课本剧演出等,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他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成果自评单来检测阅读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此外,他还穿插了概括题答题格式等具体实用的学习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在评价环节,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前置作业、拓展性作业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给予及时反馈。同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了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诗扬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仅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多元化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珠海市金鼎中学 方嫏嬛:
徐老师的七上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和研讨课都围绕着学生的能力目标和单元要求来设计和完成,做到了集中、统一、着重能力强化,这也正是新教材和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倡导。这一份设计让我看到学习到以下亮点:
1. 以任务为中心的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单元的整体课段设计中始终将作业设计和单元整体规划相结合,以学生的前置任务为学情起点,然后设计课堂内容,教师进而适时点播,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提升。
2. “最美是少年 师恩永难忘”主题的提炼和侧重让人眼前一亮。这几篇课文有古文、现代问、国内的和国外的,在主题的提炼上,会引导我们带领学生侧重文本的解读方向。徐老师在单篇课文的特色下提炼出不同课文的共同点,让整体课段教学有抓手。
3. 根据最新的教材安排内容,作业设计丰富且与课堂教学一致性强。无论是前置性作业、课堂检测还是课后作业都始终围绕教学评一体化的进程,并根据课堂教学重点设计题型巩固。
单元整体教学不排除单篇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理解力还是需要适时进行单篇教学,尤其是一些非常典型的文章,既可以当做阅读文学习阅读,又可以作为作文的范文教写作。
珠海市第十六中学 巩香婷:
本次徐老师执教的《师行师语悟师恩》单元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几点评价:
徐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单元整体性。整个单元围绕“师恩”这一主题,选取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和《论语》等经典文章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中的师生形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老师的品格和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整体性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作品中找到共通之处,形成对“师恩”这一主题的深入理解。
每个课段任务层层递进,印象深入。从精读关键语段,到分析人物形象,再到微课本剧演出,徐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阅读和分析的方法,还能够深入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形成对“师恩”的深刻理解。
本次教学设计符合2022年语文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要求。新课标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徐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仅注重阅读和分析的过程,还注重学生的表达和创造。通过微课本剧演出和写作明信片等方式,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本次教学设计讲练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徐老师在每个课段都设计了相应的练习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同时,徐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微课本剧演出等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徐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单元整体性,每个课段任务层层递进,符合2022年语文新课标要求,讲练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一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优秀课例。
结语
六月既止,研习未已。暑气虽已弥漫在各处角落,但学习的风足够清凉。回顾过往岁月,虽弹指一瞬,但深研营的小伙伴们,不惧坎坷,不畏险远,笃行不怠,用内心去触知文字,以步履去丈量教海。时光荏苒,研途漫漫,谨以文字挽住这份美好,相信未来这一处景致会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