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动态】“奇妙的影子”——后柳镇第一幼儿园小一班课程故事

大脸小蔡
创建于07-02
阅读 157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

影子常常跟着我,

就像一条小黑狗。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影子常常陪着我,

它是我的好朋友

故事起源

春天,阳光明媚,午餐过后,小朋友们在操场上散步、晒太阳。

突然陈昕蕊小朋友指着自己的影子说:“蔡蔡老师,你看我们变成小宝宝了。”她的话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兴趣,陈子汐小朋友说:“老师为什么我们往保安爷爷那边走,影子就会变短一点,往滑滑梯那边走影子就会长一点。”小朋友们纷纷看向自己的影子,对着镜子摆着不同的姿势。

 影子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存在,同时孩子们对它充满了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陡然发生事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于是一场关于影子的游戏拉开了序幕。

故事目标

1.了解并认识影子,知道影子的形成原因,变化原因。

2.能够运用肢体动作和影子做游戏。

3.知道光源离物体越近影子越大,光源和物体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影子不同,

4.通过操作,初步探究光源与物品的距离对影子产生的关系。

5.通过操作,初步感知什么样的材料能形成彩色的影子。

6.了解皮影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故事脉络

故事内容

寻影

寻找白天的影子。

寻找夜晚的影子。

探影

1.影子长什么样子

       有了第一次的讨论,孩子们对影子的兴趣越来越高,也产生了许多有趣的小问题。每位小朋友都有独立的个性,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2.小小调查表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影子,我们制作了《奇妙的影子》调查表,让孩子们与家长在生活实践中积极探索,孩子们也画出了自己眼中的影子。

3.影子是怎么来的。

小朋友们在一次次的观察中,发现了影子要有灯才能出现的原理,于是开展了一次集体教学《影子是怎么来的》,结合孩子们的探索结论以及对影子好奇心,我们通过集体教学《影子是怎么来的》,影子是由太阳或者光照摄产生的。

4.是所有物体都有影子吗?

一开始小朋友们认为都有影子。但通过不停的实验,小朋友们得出结论:透明的东西没有影子。

5.影子的大小

实验中,孩子们还惊奇地发现,影子的形状和长短发生了变化。于是,小朋友借助手电筒和玩具材料及自己的小手继续开展光影实验。孩子们拿着手电筒,手持材料根据手电筒的远近来观察影子的大小,或举起自己的小手。发现"影子的大小是由光源离物体的远近决定的。光源离物体近,影子就大,光源离物体远,影子就小。

00:33

6.影子的变化

小朋友在早上和中午散步时发现,影子有时候长有时候短。于是,我们展开了一次探究活动《影子的变化》,在实验中小朋友发现:灯光在最上面时影子最短,越往旁边越长。中午是因为太阳在头顶上所以影子短一些,早上太阳在旁边所以影子长一些。

7.彩色的影子

影子只有黑色的吗?活动前小朋友们进行了猜想,有的小朋友认为彩色卡纸就可以出现彩色影子,带着问题小朋友又展开了一次探究,发现:光照射玻璃纸可以出现彩色的影子。

戏影

1.手影戏

小朋友在家中和家长一起展开可一次手影游戏,一起探索影子的奇妙。

2.皮影戏小剧场

利用影子的的形式表演一个绘本故事。小朋友们选择了《好饿的毛毛虫》。分工开始了!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第一次演出,虽然状况百出,但结束后小朋友也发现了在演出前角色要按出场顺序拍好队,听见故事里自己的名字时要快速出场,离场时也要快快的。

应该怎么办?

第二次演出开始啦!

01:01

经过第二次的演出成功,我们被邀请到中一班进行演出啦,小演员们一个个激动不已。

3.影子写生记

4.踩影子

5.摆影子

利用雪花片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影子。

6.影子捉迷藏

在操场寻找能将自己影子藏起来的地方。

故事总结

孩子天生就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他们有无数个"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在这场“奇妙的影子之旅”中,主动探索影子的秘密,感受光影变化的美感,不怕困难,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了科学探索的乐趣,也感受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本次活动以生活中常见的影子作为切入点,孩子的兴趣为基础,通过孩子的问题开启进一步探索。利用各种有趣的活动、游戏进行探索。在获得影子相关经验的同时,增强同伴间的合作、沟通能力。在探索中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最后利用所探究出光影的经验,合作进行皮影戏演出,激发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阅读 157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