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华
阳逻街中心小学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新政策的出台,对广大教师是一个新挑战,教师需要重新定位我们的新角色。这也促使着青年教师要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寒假我读了汤勇的《面向“双减”的教育》这本著作,收获颇多,领略了专家大师的风采,汲取了智慧,拓宽了我教育教学的道路,浸润了心灵。
双减”下的健康教育生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在学校阶段真正落实“双减”相关的政策?一直致力于教育探索、行走与改变的汤勇老师,从“双减”下的教师、校园、课堂、同频共振、家校共育、学校管理和美好的教育风景等七个角度一一阐释。全书60篇文章,立意深刻,力透纸背。
通过阅读,我深刻理解了教育不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减压;不是改造,而是改变;不是仅成才,而是要成人。读完后我深刻感悟,面向“双减”的教育,学校教育不再是单打独斗,家庭教育也不再是可有可无,家校共育,将成为教育的新常态。学校要指导家长科学家教,引导家长摆脱身份焦虑,开导家长设置合理教育预期,回归理性平和心态,主动配合,充分信任,演绎一道靓丽的家校共育风景线。让我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阳阳是我班的一个学生,他成绩一直不是很稳定,但非常努力。通过与孩子交谈,了解到洋洋的父母对他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只要有一点做得不号,就会遭到父母严厉地指责,导致洋洋在学习上非常焦虑。于是我主动和他的父母进行了交流,建议家长调整教育方式,多关注洋洋的进步和优点,培养他的自信心,在其他的事情上少用说教来限制孩子。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成绩迅速提升上来了,孩子脸上也洋溢着笑容。跟孩子交流,得知父母在家经常表扬他的点滴进步:今天的作业书写很干净!今天的作业正确率比昨天有进步!今天完成作业的时间比作业缩短了20分钟……就这样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和表扬中越来越自信了!可见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品格的培养和心灵的关爱。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指导家长更好的进行家庭教育。
优秀的教师必须明确,减下的是负担,减去的是重复,增加的是精准靶向施策,增加的是学生个性化成长,增加的是教育质量提升,增加的是社会对教育的信任与满意度。所以教师要有新理念、新举措。向课堂教学设计发力,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要:在课堂教学的关键处发力,快引入、寻突破、后拓展。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给学生留几分钟的课堂作业时间。没有在课堂教学的关键处发力,会造成课堂教学拖拉,挤占学生作业时间,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不够,也是作业多的原因之一。在作业的设计上发力。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作业,提高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设计分层作业、加强作业批改和反馈、加强作业管理等。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只有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了,目标落到实地了,作业才能减得下来。
与阅读同行,一路书香,让教育向阳而生!
编辑:王卫华
责编:李给给
审核:杨和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