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动态11】聚力前行蕴芬芳     共同研讨促成长——记课题组“图形与几何”的复习研讨活动

朱爱飞
创建于2024-07-01
阅读 174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深入推进课题研究,全面提高课题实验班“图形与几何”的复习成绩,促进课题组成员的共同进步,6月21日上午,《信息技术环境下图形与几何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组研讨活动在城厢小学中会议室举行,全体课题组成员都积极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本次课题研讨活动由课题主持人刘巧灵主持。刘巧灵作为江西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题主持经验。活动伊始,她首先对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进行了教材解读,她主要从内容分析、课标解读、单元目标、例题解析4个方面着手,进行详细地解读。她指出,本节内容是“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系统整理与复习,分为三部分,即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能帮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她还精选了一道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角的度数比是5:2,判断等腰三角形的类型。结合此题的解答过程,她着重强调了分类讨论时应做到不重不漏,希望大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让所有参会成员受益匪浅。

       课题主持人刘巧灵的教材解读结束后,课题组成员们也分享了自己复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见解和经验,还提出了自己在课题研究和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她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关于采用生问课堂来复习图形与几何知识,课题主持人刘巧灵觉得:数学教师如果巧妙借助于信息技术优势,突破几何与图形整理与复习难点,采取生问课堂的模式进行,相对于单一的反复练习,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非常明显。

        在进行六年级下册的图形与几何整理和复习时,可由教师设计一些有关物体的图形,或者出示一个有很多图形的房间,学生会提问:这个房间有哪些图形?其他学生马上指出,有长方形、长方体,有正方形、正方体,有三角形、梯形等,然后由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面积公式如何推导?体积公式如何推导?这些问题可以带有抢答性质,信息技术将数学课堂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显著提高。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复习,刘慧芳老师是这样做的:

       首先,要求学生提前翻看课本和大小练上第三单元的例题和习题,并且把目光重点放在错题上,分析错误原因,针对错题进行归纳复习要点。

       其次,利用课堂前半节课时间,让学生举手提出问题,选一个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解答;还有疑问的,可以寻求班上的优生或老师一起解答。

       经过认真准备,李炜嘉同学提出的“生活中求物体的表面积只需要求4个面的物体有哪些?5个面或6个面的呢?你能各说出几个来?”李晨颖同学的“把尺码为3×4×2(单位:分米)的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会增加多少?”王一涵同学的“在一个长方体上挖去一个小正方体,表面积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问题很有挑战性,第二个问题李晨颖还带来了萝卜做学具演示给同学们看;第三个问题我们继续用萝卜做学具,经过交流探讨与实验发现了三种情况:一是在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切,二是在长方体的棱上切,三是在长方体的一个面上切。

       总之,我们要大胆运用生问课堂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图形与几何学习能力。

       关于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复习,贺素萍老师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

一、运用多媒体软件直观呈现图形与几何知识。

1. 利用 PPT 演示

    制作复习课件,将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如基本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公式等。通过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帮助学生回忆和理解。在 PPT 中插入一些几何图形的动态变化过程,如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变换,加深对图形性质的理解。

2. 运用几何画板软件

     几何画板可以动态地展示几何图形的构造、测量和变换等。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一些复杂的图形问题,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圆的切线性质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提问。让学生自己动手使用几何画板操作图形,探究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生问课堂教学 

1. 问题引导

2. 小组合作探究

    

       关于圆的知识复习,朱爱飞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在复习圆的相关知识前,我就在课堂上问:“我们学习了圆的知识,你有什么问题想要考考你的同学吗?或者你有什么疑惑想问问老师吗?”随后学生便打开了话闸:“怎样正确使用圆规画圆?”、“把圆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再把它们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原来圆的哪些部分?……”他们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种有深度的问题,我再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接着我就带领孩子们利用多媒体课件、表格、实物模型或思维导图,把圆的性质和特征系统地复习了一遍,最后再由学生争先恐后地解决这些问题。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两位年轻老师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

       黄瑾:一、分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基础概念复习

第二阶段:利用生活中的图形对公式理解和应用,并通过例题加深理解。

第三阶段:综合应用。

二、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1.互动问答: 在课堂上设置互动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或同学进行解答。

2.实例教学: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自己设计题目给大家思考并讲解。通过实物操作或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图形特征及其计算方法。

3.游戏化学习:利用游戏或竞赛的形式进行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刘雅清:1.信息技术下,图形与几何图形的整理与复习要从学生学情出发,引导学生们提出模糊的知识点。例如,在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典型题,当长方体的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与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尽量学生提问,由学生作答,教师做总结提升。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图形与几何的重、难点。例如:一个长方体图形,截成两段,表面积有什么变化?教师可用课件呈现长方体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截成两段增加了两个相同的面,不同的切法,增加的面不同。

3.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分组制作思维导图,突出模糊概念,重、难点,形成知识网格。

4.分组上台展示小组内优秀的思维导图,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5.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精选例题,加强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全面掌握。

       骄阳似火研讨忙,盛夏如炉劲头旺。在江西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刘巧灵的带领下,所有课题组成员畅所欲言,这种积极向上的课题研讨氛围,不仅为复习“图形与几何”知识注入了新的活力源泉,也潜移默化地促进了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成长。让课题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真正实现“为教而研、研以促教”。漫漫课题研讨路,我们在上下探索!

       供稿:《信息技术环境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组

        审稿:刘巧灵

阅读 174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