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7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注意预防新冠感染、手足口病、百日咳、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食源性

康县平洛镇中心卫生院
创建于07-01
阅读 10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7月进入盛夏季节,蚊虫、苍蝇等病媒生物活跃,病原微生物繁殖旺盛,同时暑期旅行旺季来临,户外旅游、外出就餐机会增多,发生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风险增加。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注意预防新冠感染、手足口病、百日咳、流行性乙型脑炎、食源性疾病、狂犬病、登革热;注意防范高温中暑、暑期安全。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我省新冠感染疫情处于低水平波动态势,建议群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健康提示 

(1)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或者18-59岁患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等重点人群按条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优先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

(2)做好日常防护,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3)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7-8月为手足口病高发期。

        健康提示

(1)及时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能够预防EV71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建议6月龄以上儿童接种EV71疫苗,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2)做好个人防护。加强个人手卫生,尤其是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指导孩子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儿童在接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以及家长及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至少洗20秒。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4)保持家庭环境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家庭常备“84”消毒液,采用“浸、洗、擦、洒、泼”五法对儿童的玩具、其他用品等清洗消毒,奶瓶、奶嘴、尿布、玩具等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台面、门把手)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做好日常健康监测。每日监测孩子体温,留心观察孩子手、足、口、臀部等是否出现皮疹等症状,一旦出现发热、皮疹或口腔疱疹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重点机构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学校及幼托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通风消毒等措施,发现患儿及时隔离上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防校园聚集病例发生。


                     三、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程可持续2-3个月,故称“百日咳”。近年来全球多国出现百日咳疫情回升的情况,我国百日咳疫情近年也呈上升趋势。

          健康提示

(1)规范接种疫苗。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要求,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共接种4剂次,分别在儿童满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

(2)做好个人防护。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体育锻炼。

(3)加强重点机构防控。学校和托幼机构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加强因病缺勤追踪;做好卫生管理,确保教室和其他室内场所定期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

(4)及时诊断治疗。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和婴幼儿,出现持续性咳嗽等疑似症状后应及时就诊,通过及时规范治疗,降低疫情传播及发生重症的风险。百日咳患者所在房间应及时通风消毒。患者接触物品应做好清洁和消毒。易感人群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四、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恶心,以及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脑水肿,甚至形成脑疝危及生命,部分患者临床治愈后会留有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癫痫样发作等后遗症。病例多集中于7-9月。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常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健康提示

(1)及时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所有适龄健康儿童均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共接种4剂次,8月龄接种2剂次(2剂次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鉴于当前成人乙脑高发的情况,推荐农村地区40-74岁人群于乙脑流行季前(7月前)在“知情、自费、自愿”原则下进行1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或2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

(2)做好防蚊、灭蚊。家居环境中可以使用纱门、纱窗、蚊帐防蚊,室内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庭卫生杀虫剂驱蚊、灭蚊。

(3)加强家畜饲养管理。家畜尽量远离人居住环境,搞好家畜环境卫生,做好圈舍防蚊灭蚊,必要时给家畜接种乙脑疫苗。做好家庭和畜(禽)舍环境卫生,排清可能滋生蚊虫的积水,进入多雨汛期一定要注意定期“翻盆倒罐”清积水。

(4)防止蚊虫叮咬。外出活动时宜避开蚊虫喜好的阴暗隐蔽环境,穿浅色长袖衣裤,也可在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

(5)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嗜睡、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五、食源性疾病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食品及原料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易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另外,随着雨水增多,各种毒蘑菇、有毒植物生长茂盛,易误食引起食源性疾病。同时随着高/中考结束、暑假的来临,需要注意外出聚餐、游玩增多可能导致的食源性疾病风险。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子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随着气温的升高,食品容易腐败变质,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也相应增加。

         健康提示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厨房和饮食卫生,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不吃野味,不吃野生蘑菇,不吃有毒植物,不吃感官异常的食品,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等要洗手。

(2)注意烹饪环境卫生与方式。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把质量关,不购买变质的禽、蛋、肉、水产品等原材料。加工食品时做到生熟食物分开,厨具、容器生熟分开。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尽量不食用,如再次食用应彻底加热。

(3)外出就餐多注意。一定要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不喝不干净的水,不吃腐烂的蔬菜、水果。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和野生植物。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污染风险。

(4)及时就医与消毒。当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身边有腹泻患者或家人腹泻时要注意饮食隔离,做好餐具等消毒。

                 六、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夏天是犬伤的高发期,闷热的天气容易使犬类动物烦躁,同时夏季人们穿着单薄,容易被犬只咬伤、抓伤。

         健康提示

(1)科学管理宠物。饲养宠物的家庭应圈养好自己的宠物,及时主动给宠物免疫,不要随意遗弃。外出遛狗时,应使用犬链、嘴套、犬笼等,以便控制犬类的活动范围和行为,避免犬伤人事件的发生。

(2)提高防护意识。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遇到陌生的猫、狗等动物时,不要挑逗、玩弄,不要奔跑或猛跑猛跳,更不要踢打、拉扯,减少被抓伤和咬伤的机会,不要让动物舔舐皮肤伤口。儿童身材矮小,躲避危险能力差,极易伤及头面、颈部等部位,遇到陌生狗狗要把孩子抱起来。

(3)科学规范处置。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尽快到附近的规范犬伤处置门诊处理,及时接种狂犬疫苗。

(4)做好暴露前免疫。对于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包括接触狂犬病病人的人员、兽医、动物驯养师等,应当进行暴露前免疫。


                    七、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三红”(面、颈、胸部潮红)和皮疹。我市非登革热疫源地,但存在境外输入风险。

      健康提示

(1)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防蚊用品,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长裤,外露皮肤及衣服上喷涂蚊虫驱避剂等进行预防。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2)保持居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定期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清除积水容器。室内外功能性水体严密加盖并定期换水,或饲养观赏鱼、定期投药进行灭蚊。

(3)做好个人防护,如有不适及时就医。近期市民如有计划前往东南亚、南美洲等登革热流行地区工作或旅游,应做好个人防护。回国后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尽量避免外出,防止蚊虫叮咬,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如实告知医生旅行史或居住史。


                 八、布         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患布病的羊、牛和猪是人间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我市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

健康提示

      1、要到正规、没有布病疫情的羊场购买羊只,定期对羊群进行检疫和免疫接种。

      2、饲养家畜要圈养,人畜分居,避开水源,不要散养和混放。

      3、饲养牛羊、接羔、挤奶、清洁圈舍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着工作服,佩戴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并经常消毒、换洗。劳作后要彻底清洗手部,注意个人卫生。

      4、注意饮食安全,不喝未煮熟的牛羊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牛奶、羊奶要煮三沸后饮用;吃涮锅、烧烤时,要把肉煮熟透了再吃;做饭做菜时砧板做到生熟分开。

      5、从事牛羊饲养、收购、屠宰加工、兽医等行业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穿着防护服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医治。


                  九、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与饮食不当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呈现上吐下泻的典型症状,有些还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

健康提示

      1、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婴幼儿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病菌污染玩具而感染。

      2、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室内外地面、门窗和桌面;保持厕所清洁卫生;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清理生活垃圾。

      3、搞好食品卫生,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干净,不喝生水,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食物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加热后食用,生熟食品分开放置,夏季注意凉拌菜卫生,防止苍蝇叮爬。


      4、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抵抗能力。

      5、保护易感人群。一旦出现腹泻、呕吐,尽早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身边有腹泻患者或家人腹泻时要注意饮食隔离,做好餐具的消毒。


             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点片状结膜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本病传染性极强,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患眼-水-健眼的方式进行传播。

健康提示


      1、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部的清洁,不用脏手揉擦眼晴,勤剪指甲;毛巾、脸盆、手帕等生活用具应单独使用。

      2、若家庭成员患病,对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手帕和脸盆要注意消毒,晒干后再用,并为其准备专用的洗脸用具。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的用品后应用75%医用酒精消毒双手。


      3、患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禁止到公共游泳池游泳,以免造成传播。

      4、患者治疗期间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不要看书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如果在家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出现明显的全身不适症状,如头痛、发热等,即预示可能有并发症,应立即去看眼科医生。


                 十一、高温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七月正值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户外作业人员如环卫工人、快递员、建筑工人等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健康提示

(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下工作者,需加强通风降温,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2)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做好防护。尽量避免室外体力活动和户外运动;若需外出活动,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选择轻薄浅色衣服,并做好防晒,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

(3)合理饮食,及时补充水分。清淡饮食,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4)及时采取缓解措施,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中暑,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如果中暑症状比较严重,出现昏迷、高热、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十二、洪涝灾害

进入夏季,降水强度增大,易出现洪涝灾害,提醒广大公众应预防意外伤害、注意饮用水安全、防止病从口入、注意环境卫生。

         健康提示 

(1)出行前提前了解气象和路况信息,恶劣天气应避免出行,远离危险地带。如确需外出,建议备好安全措施,保持通讯畅通,提前规划好路线并告知家人。暴雨来袭时,应选择地势高、牢固的建筑物进行躲避;下雨天行走时要注意井盖,发现水面有漩涡、突泉时应绕道而行,注意车辆行驶安全,控制车速、谨慎变道。

(2)遭受暴雨灾害后,要注意:①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容器要定期清洁,以防污染;饮用井水、河水等临时水源时,一定要消毒后才取用。②食品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溺死禽畜、来源不明的食物等;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③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居室周边雨水、垃圾,减少蚊虫滋生,同时注意防蚊、灭蝇,做好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尽量减少接触污水,不要在污水中洗衣、游泳等,避免光脚踩水。做好家畜管理,避免家畜粪便污染水源、食物。④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

(3)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十三、暑期安全

       进入7月份,各级各类学校相继放假,学生外出玩水、游泳等活动频繁,家长应加强监管,注意防范溺水等不安全事件发生。

          健康提示

(1)树立交通文明意识。暑假期间,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交通安全。避免让孩子独自在路边、车辆周边玩耍、逗留,培养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2)防止溺水。选择规范的游泳场所,不去池塘、水库、沟、河等情况复杂的自然水体内游泳戏水。下水前要做好热身,避免下水后发生肌肉痉挛等问题,家长应全程关注孩子的活动轨迹和状况,避免发生意外。(3)防止中暑。出门应做好防护工作,注意遮挡,避免太阳直射。避免长期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用空调、风扇等降温。要少量、多次、充足饮水,并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4)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暑假期间应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做到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膳食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少喝或不喝饮料。注意暑期安全,防范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假期是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高发时期,随着暑假来临,要特别注意防范儿童青少年溺水、交通事故、跌倒和坠楼、触电、烧伤烫伤等意外伤害。

暑假放假安全提醒   

1.家长应对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安全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热水瓶、消毒液等物品应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位置,厨房刀具等尖锐物品要放置妥当;家中用电设备和电源要远离儿童触及范围;不要让儿童攀爬窗台;儿童要远离有毒药物、化妆品、打火机等物品。

暑假放假安全提醒   

2.家长应加强看护,教育孩子不去未开发的景区探险,不在无人看护的河流、池塘或水库游泳,预防溺水。儿童游泳应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要由有救护能力的成人带领或有组织的进行,不要单独下水。如遇到同伴溺水,孩子千万不要自己强行救援,应大声呼救请周围的人帮忙救援。

暑假放假安全提醒   

3.注意培养儿童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安全的行为习惯,学习自救技能。家长应做好监护,尽量避免未成年儿童独自在家,多陪伴儿童外出。


          十三、预防各类呼吸道传染病

七月天气炎热,人们空调使用频繁,室内通风不畅、室内外温差过大等因素易引发身体不适,增加细菌病毒感染的风险。水痘、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广大市民应注意防范。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使用空调应定期清洁滤网,合理调节温度,不要长期待在空调房,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

2.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新冠、水痘、百日咳等,建议儿童等易感人群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

3.建议出入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文章来源: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阅读 10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