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实验小学—李佩航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郓城县实验小学——暑假在即,严防溺水!防溺水再告家长书

创建于07-01 阅读284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溺水是危及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暑期是中小学生溺水事件易发期高发期,在暑假即将到来之际,必须严防发生学生溺水事故,让孩子们平平安安、开开心心过暑假,现将防溺水常识再次告知如下:

近年来学生溺亡事故高发

呈现“四大规律”

1.时间规律:一是溺水多发生在每年5-8月份,于暑假集中爆发,小升初、中考、高考后,学生有大量自由时间,学习压力小,易放松警惕,结伴戏水;二是溺水多发生在节假日、周末、放学后等离校时间,学生脱离家长和学校监管视线内;三是溺水多发生在学生自行或结伴游玩的过程中缺乏家长陪同等。

2.地点规律:一是溺水多发生在农村地区;二是溺水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水库、池塘等野外水域,水下情况非常复杂,危险重重;三是溺水多发生在偏远地带,不易被发现落水,施救搜索难度极大等。

3.群体规律:一是溺水群体多为小学生、初中生;二是男生居多;三是留守儿童占比高;四是游泳技术不熟练;五是对户外水域不熟悉;六是缺乏防溺水安全意识;七是正确自救和施救能力不足等。

4.原因规律:一是在水里打闹嬉戏,做跳水等危险动作;二是热身活动不充分或出汗后立刻下水,腿部抽筋引发溺水;三是炫耀本领,长时间潜水憋气,大脑缺氧出现头晕休克。

溺水认知“五误区”

误区一:溺水后会大声呼喊。    

      生活中溺水几乎都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大声呼喊却发不出声音,因此当发现有人好像是站在水中发愣、目光呆滞、无法专注或是闭上眼睛,此时溺水者已多半意识模糊,应尽快展开施救;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溺水数据分析70%以上溺亡的学生都会游泳,会游泳不代表没有溺水的危险,因为水下情况复杂,像池塘、水库、河流等自然水域,水中的水草、淤泥、青苔、碎石、暗礁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导致下水者无法实施游泳技术;    

误区三:手拉手能救溺水者。  

      手拉手救援是失败率、死亡率最高的救援方式,在手拉手救援中一旦有其中的一环因身体不支或踩到异物摔倒会导致多人落水,最终导致群体溺水事故;    

误区四:倒背控水是可行的救治方法。

      倒背控水会使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阻塞气管,对于没有呼吸或脉搏的长时间溺水者,控水反而会延误黄金救治时间,增加死亡率,对于溺水者应尽量采取侧卧位,头部位置使口鼻自动排出液体,再进行口鼻异物的清理;    

误区五:溺水被救上岸就安全了。    

      呛水后肺内有少量的水,会逐渐发生水肿,最终导致窒息,因此被救上岸后,应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做相关的检查,避免更大的损害等。

为什么强调防溺水?


     溺水致人死亡的时间很短,溺水的死亡率极高。       

     孩子溺水多在户外野外,周围人极少,有人也不一定懂得游泳施救,有获救生还的情况,也是十分偶然。为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孩子们要牢记防溺水“六不准”,家长监管做到“四知道”。

(一)防溺水“六不准”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二)家长要“四知道”

防溺水高发地


1.严禁到池塘、河流、水库、湖泊等有水的地方游玩。

2.严禁到池塘、河流、水库、湖泊等钓鱼、嬉闹。

3.不在危险水域附近逗留,不进入封冻的河道、水库等水面。

4.不临近水域骑行。

5.自觉爱护河道、水库安全设施,熟悉警示标识,遵守相关规定。

如何进行施救


     意外发生后,我们应该智慧救援。溺水后的正确急救方法:

1.如果发现有人溺水,首先要大声呼救,叫更多的人来帮忙。

2.发现溺水者后,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

溺水后如何自救


安全知识小科普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若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缓解抽筋。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防范溺水需要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坚决杜绝溺水悲剧的发生,让每个孩子的生命之花都开得更加灿烂,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郓城县实验小学宣

审核:赵凤荣

编辑:李佩航

阅读 2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