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山西省政府机关幼儿园(简称“山西省府幼”)小3班研学晋商博物院,用一场文化乐游给孩子们的小班生活圆满收尾。
晋商博物院由古建与园林组成。日建筑中西结合,时间跨度为清、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总体格局完好。基本陈列为“天下晋商”与“热血山河-山西军民抗战史”。
晋商博物院收藏有与晋商相关的账册、器物、史料、文献、汇票、地契、钱币等共计12万余件。
当天上午,山西省府幼小3班幼儿身着园服,有序走进晋商博物院。
在二门入口处,明清风格的门楼中央悬挂着“鉴往惕来”的匾额。两旁门柱上,一副名为“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的楹联,既是前人宏大志向的体现,也可以作为孩子们求学做人的模范。
简单合影过后,孩子们手持“藏宝图”,在导游带领下,徐徐开启晋商文化和红色山西的探索之旅。
作为山西地域文化的特色之一,以“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为特征的晋商文化源远流长。
材质各异、大小不等的算盘;用工整小楷书写的票号银票;晋商往来的书信、票据;实际交易的金银钱币,一件件展品、晋商实物,把抽象复杂的晋商文化直观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算盘是用来计算的”“银元就是以前的钱币,可以买东西”“以前的钱币有贝壳做的,有用金银做的,还有铁做太的,神奇了”,在导游讲解时,孩子们仰着脑袋,拿着“藏宝图”,边听边看,不时就会有新发现。
古钱币不仅材质丰富,造型也是各有千秋。有刀币、五铢钱、布币等,其背后蕴含着军事、农业等演化、变迁的故事。
除了丰富的晋商文化实物,馆内还收藏、展示着大批青铜器。
古代山西,商业文化由来已久。依托南部食盐、铜矿的资源、区位优势,古代山西商人创造了丰富的商业工具、器皿和社交文化。著名商人猗顿即为山西运城人。
在一个青铜尊前,孩子们按图索骥,和眼前的青铜文物比较印证。在导游的讲解下逐一了解青铜尊的制作过程、演变历史、功能作用等。
一次行走,一场讲解,随着参观的次第展开,孩子们了解了晋商从福建武夷山到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道开拓历史;初步认识了晋商票号和近代银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除了和晋商有关的文物、实物,馆内还收藏着大批和红色山西有关的文物、资料。
从锈迹斑斑的古代铁制炮,到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飞机,孩子们从历史实物的信息中,体会到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在晋商博物院园林的阵阵蝉鸣声中, 一上午的研学活动徐徐落幕。研学时间虽短,但孩子们在寻宝的路上却得到了一次潜移默化的山西地域文化熏陶。
近年来,山西省府幼在育儿教学中,持续探索、开拓第二课堂。围绕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山西省府幼进行课题式研究教学,同时结合山西地域文化、非遗传承、自然山水,努力提升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开拓孩子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