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为了深入的了解中原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祖国复兴,2024年6月30号,黄河路第二小学一五班梦想小队赵思栋、崔泽童、宋嘉豪、宋嘉萱、薛艺阳、吴浦羽、蒋巨明、万梦晨八位同学,走进河南博物院,进行黄河路二小“红领巾爱郑州”暑期研学实践活动。
河南博物院始建于1927年7月,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有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多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其中莲鹤方壶作为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曾登录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
走进河南博物院,看到的是金字塔造型的主展馆,其灵感不是金字塔,而是“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元代观星台,内涵是“会宇宙之气,聚天地之灵”,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
走进河南博物院的内部,主展馆的大堂,气势雄伟,庄严肃穆。正中雕塑是一个古人双手推开两头大象,因为河南属亚热带地区,古称豫,大象众多。“予”字是“人”的意思,“豫”字表示人牵着大象。这个雕塑蕴含河南人推开古老的大门,从远古走向文明的意义。
走进展厅看到的第一件文物就是镇馆之宝贾湖骨笛,贾湖骨笛 出土于中国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距今7800~9000年,用鹤类直骨制成,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看着这只骨笛,仿佛回到了史前时代,狩猎后先民们围坐在篝火旁,一边进食,一边聆听一位先民吹奏骨笛,笛声清脆悦耳、清远悠扬。
在商朝时期展厅有一个特别可爱的青铜器,那就是妇好鸮尊,它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鸟形酒尊。妇好,是商王朝晚期一代雄主武丁之妻。作为武丁的妻子,妇好在当时非常活跃,不仅主持各种王室典礼,而且经常受命于王,统帅军队征伐四方;在战争中,她多次大获全胜也因此,妇好被当下学者称为“中华第一女将”!
在西周时期展厅,我们看到了很多鼎,就想到了一个成语,那就是“一言九鼎”。鼎在周朝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鼎即礼,西周的礼乐制度,在主要青铜礼器的配置上,具有严格的等级规定。鼎在祭祀、宴飨、随葬时的数量,依贵族身份分为五等。但是到了春秋末年,礼崩乐坏,诸侯开始僭越,郑国大墓出土的九鼎八簋就是最好的证明。
丝绸之路是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西汉开始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持续影响两千多年。目前国家正在全力推进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我们还看到了隋代乐舞俑,火爆全国的《唐宫夜宴》灵感来源于此。盛唐是一个海纳百川,一个极其自信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出的中国文化是璀璨的:民族的融合,大文明的交汇,国力空前的强大,这样的背景的下,中国文化格外的繁荣强盛。
在宋金元展厅,有一种梦回东京的感觉,让我们想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醉里挑灯看剑的,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铁面无私、为民做主的包拯包龙图,精忠报国、怒发冲冠的岳飞。
在明清展厅,我们看到“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青花瓷,看到了做工精湛的蝠云粉彩大瓷盘,巧夺天工的珐琅镶玉葫芦,还有许多其他做工精细,美轮美奂的文物。
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们参观学习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对中原深厚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文化和文明的见证,是我们文艺创作和灵感的来源。让我们更有自信,也更有底气,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创造出新的灿烂文明,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梦想。
辅导员老师:一五班王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