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须因“生”施教,因“材”施教,因“序”施教,即关注学生的认知层次、年龄特点,关注教材单元与单元间的整合、单元板块与板块间的统整,关注教材文本资源的挖掘和插图的关联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教师开展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这意味着教师须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关注教材的单元体系,并通过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大任务来开展教学活动。
为更好的学习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三个纬度,2024年6月24日,闫倩乐教乐思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开展了集中学习教研活动。
1.聚焦学生的认知层次
作为发展中的人,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且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认知水平和能力会逐步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如果无视儿童的这一认知特点,那么,就会出现“一厢情愿”式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必须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力求用最简洁易懂的语言去表达,从而为教学活动的有效、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2.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储备,更有着不同的年段特征。因此,即使面对相似的教学话题,教学目标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同样是关于动物的主题,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可以是唱一唱关于动物的歌曲、童谣或是玩关于动物的游戏,中年级的教学可以是谈谈你最喜欢的动物,而高年级的教学则是你最喜欢的动物怎么样?你为什么喜欢它们?相似的主题,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式,可以看得出教师对不同年段学生认知水平和规律的熟悉: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注意力易受干扰,自控能力差,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基于此,教学中更适合融入游戏、歌曲等。小学中年级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他们逐渐从模仿走向创造,注意力持续时间逐步延长。在英语教学中,可设置一些闯关、竞赛类的挑战性游戏,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小学高年段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初步精确期,有独立的见解、自主的思考,分析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时,教师可以提what、why、how、where、which等指向高阶思维的追问式问题,在思维的层层深入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整合输出能力。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但绝不是师生英语教和学的全部。因此,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对教材进行梳理、重组和统整便成了一线教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每册教材之间、单册教材单元之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编排和内容框架的搭建上有其内在的逻辑,前后内容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结构特点。基于此,一线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对每册教材中所提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纵向梳理,对每个知识点在不同教材册中呈现的频率和方式进行横向分析和归纳。同时,一线教师更需要在教材分析时,对一册教材中各单元的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和文化点进行梳理,针对不同单元间的同质内容、相似内容或相关内容进行整合,针对不同单元不同的呈现方式进行合理的统整,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理解能力,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建构起一条隐性的螺旋交叉上升的教学序列。
同一单元的不同板块有统一的单元教学主题。教材的编排特点决定着教材中各板块的布局有着相对固定的方式,但教材这样的编排方式不意味着教师就要这样教。教师需要立足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在深入解读教材体系,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聚焦单元主题意义、聚焦单元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对单元内的板块内容进行横向梳理和统整,把握单元内各个板块的逻辑体系,调整各个板块的教学顺序,以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常常挖空心思地搜寻课外资源或是绞尽脑汁地设计主题情境,却忽视了教材自身所蕴含的资源。这种舍近求远的教学设计看似用心,实则背离了语言教学所需的情境一致性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跳跃”,学得云里雾里,待到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迁移运用时则更是懵懂不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重视教材本身的这些资源,整合板块内容,统整板块顺序,以期适切学生的认知特点。
儿童具象化的认知方式决定了他们对图像的认知和记忆总是先于并优于文字。梳理教材本身所蕴含的资源,我们不难发现,单元板块中的系列插图很多都有其本身内在的逻辑。依据文本脉络,借助文本插图具象化梳理语言内容、结构化整理语言知识,既遵循了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构建起语言思维的逻辑图谱。不同单元或是同一单元不同板块间的文本插图都有其内在的顺序性和关联性。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中每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统整编排、教学重难点的设计分解均要符合学生认知能力、贴近文本主题、凸显教材逻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工作室全体成员对单元整体教学的三个纬度有了初步认识,下一步,我们将会继续教研学习,尽快将理论转化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