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文科综合道德与法治22-23试题解析——海港区张敬梅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研修系列活动(六十五)

创建于2024-06-30
阅读 1362

6月,耀眼的夏日如期而至,如同初三学子,闪耀光芒、活力四射。转眼又到6月,又是一年考试季,又是一年新征程。今年河北省中考文综试卷中的道德与法治试题继续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立足学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通过多样化的情境设置,对学生进行多方式浸润。考查知识面更全面,能力点更多元。现就本套试题选择题22-23进行试题解析。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回答22~23题。

第22题  民族团结,保家卫国

22.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共御外辱。在东北,汉、满、朝鲜等各族同胞组织起东北抗日联军;在西南,侗族等少数民族组成抗日军;在海南岛,黎族、苗族和汉族同胞建立了海南琼崖抗日纵队……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充分说明,我国各族人民(   )

A.共同开拓祖国疆域  

B.共同保卫伟大祖国

C.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D.共同繁荣民族经济

试题答案   B

试题背景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白山黑水间辽阔的东北大地,最早燃起抗日烽火,组织了诸多抗日团体和形式多样的抗日义勇军。1936年2月正式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除汉族外还有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充分体现了多民族团结抗战的特点。地处大西南的广西、贵州、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在广西,有壮、苗、瑶、仫佬、毛南、京等少数民族子弟参加的桂军,主动请缨出征,以英勇善战著称于抗日前线。七•七事变爆发后,面对全面抗战的新局面,党在广东各地开展了积极的抗日救亡运动,党在广州,番禺,顺德,南海,新会,开平,东莞,惠阳,博县,增城,宝安,中山等地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抗日自卫队、先锋队等群众抗日武装,黎族、苗族和汉族同胞建立了海南琼崖抗日纵队。

解题思路

本题由题目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东北、西南、海南岛等多个地区都出现了由少数民族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安全。据此,可以判断出我国各族人民共同保卫伟大祖国,22题应选择B选项。

试题分析

本题通过描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地组建少数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展现了当时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引出学生对于我国各个民族团结一心、维护国家安全的认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教育引导学生强化政治认同,培养责任意识,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形成并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23题  文物展览,凝心聚力

23.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上,1500余件文物古籍,展开一幅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长卷。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中华民族一家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手相牵、团结奋进”……留言簿上的这些感言让我们体会到,举办此展有利于(    )

①促进我国各民族实现同步富裕  

②确保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③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试题答案   D

试题背景

2023年8月1日,国家民委于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该展览分为“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个单元,生动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历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自觉增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该活动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唐朝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琴与长鼓,汉文、满文、蒙古文等3种文字版本的《孟子》等,以及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大团结深邃思想和丰富实践的一系列珍贵文物和资料。展览上1500余件古籍和文物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展示中华文明孕育、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生动再现五千多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为观众铺展开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长卷。

解题思路

本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通过一系列古籍和文物的展示与阐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自觉增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据此可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的举办旨在③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和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23题应选择D选项。

试题分析

本题通过介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引出学生对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通过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题立足五大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为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两个问题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对中考试卷题目的分析,可以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们了解历史、关注时事、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编辑:刘佳宁


审核:张敬梅

阅读 13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