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138150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三大名楼

创建于06-06 阅读3564

  武汉市的黄鹤楼、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被称为中国历史三大名楼,又称江南三大名楼。饱经沧桑更迭,历经重建重修,中国三大名楼,依然名扬古今中外。中国三大名楼之所以能名扬天下,汇聚起中国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的才情,是因为其临江扼湖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宽远博大的景观,及其独特的建筑构造。中国古代多在临水之地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达官显贵墨客骚人登楼一游,或际会四方之客,或酬唱应和之曲,放悲声,抒情怀,低吟浅唱,壮怀激烈,皆可乘兴而来,尽兴而去。故中国历代名楼皆有名诗佳作千古传唱。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又以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最为出名,并称“中国三大名楼”。


黄鹤楼

钢筋混凝土仿木修成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但只存在了十几年。现存的黄鹤楼于1981年重建,1985年落成。新黄鹤楼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光耀眼,分外引人注目。

武汉黄鹤楼,又称中国第一楼,位于武汉武昌长江南岸蛇山峰岭之上,相传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和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千古名诗有关;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样是脍炙人口,使黄鹤楼之名天下皆知。黄鹤楼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嘹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今天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1984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在它最后一次被烧毁(清光绪十年黄鹤楼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而被毁掉)的一百周年之际重新修建的。她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建筑,高51米,仅次于滕王阁,明面上看为5层,实际上还有四个夹层,共为九层(象征九五至尊)。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从原来的黄鹄矶移到了蛇山的高观山上。黄鹤楼是现代武汉市的标志和象征。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楼。素来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岳阳楼

纯木结构的古建筑

    岳阳楼,位于岳阳市区,为该城西门楼,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我国古代三大名楼。它的前身,相传为三国时东吴名将鲁肃所建的阅军楼。唐开元四年(716年)张说来守岳阳,常与诗友登楼吟诵,岳阳楼遂逐渐闻名。宋庆历五年(1045年)重修,范仲淹特作《岳阳楼记》一文,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传于后世,成为我国南方一大名胜。楼凡三层,气势雄伟,清代多次修葺。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南游至此,曾三醉于楼上。楼左右建有三醉亭、怀甫亭、仙梅亭等,系纪念吕洞宾、杜甫而建。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现存岳阳楼重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在岳阳西城墙上,坐东向西,面临洞庭湖,遥见君山。楼平面矩形,正面三间,周围廊,三层三檐,通高近20米。屋顶为四坡盔顶,屋面上凸下凹,为中国现存最大盔顶建筑,覆黄琉璃瓦,翼角高翘。楼前两侧左右与楼品字并列,有三醉亭和仙梅亭作为陪衬。

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而了,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中部以四根直径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据岳阳楼景区管委会主任黄二良介绍,经历近1800年的风雨,岳阳楼曾多次毁于战火和自然灾害。但相比滕王阁和黄鹤楼,岳阳楼的修复工作从未间断过,是现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纯木结构。

滕王阁

1300多年间屡毁屡建 规模扩大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为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让其在三楼中最早天下扬名,故又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另有阆中滕王阁,是唐滕王阆中滕王阁颐神洞元婴镇守阆中时所建,同时建有玉台观,清以来合称滕王阁。建国后仅存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岩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迄今1300多年。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巅峰代表之作,也是南方现存唯一一座皇家建筑。自建成之后,历经磨难。在建阁至今的1300多年中屡毁屡建,而每次重修,不但都能够再现古阁的风姿,而且规模也是越建越大。1926年滕王阁最后一次被毁于北洋军阀邓如琢手中。1983年10月1日正式开始了第29次滕王阁的重修工作,1989年落成。新阁共9层,高57.5米,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建筑,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最高的楼阁。滕王阁历经宋、元、明、清,滕王阁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9次之多,唐代五次、宋代1次、元代2次、明代7次、清代13次,建筑规制也多有变化。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宫廷画《滕王阁》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胜利落成,阁楼净高57.5米,共九层,建筑面积有13000多平方米,主楼入口处为毛泽东书写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锈钢楹联。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幅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第五层是凭栏骋目的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所以令人叹为观止。

从黄鹤楼到岳阳楼,再到滕王阁,小编发现,三大名楼串起来的,不仅仅只是历史名楼所带来的文化沧桑,还是一场秀色可餐的建筑盛筵。

阅读 35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