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82-202404绍兴(下)

黄豆芽
创建于06-30
阅读 44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绍兴.会稽山。绍兴古称会稽,源自此山。华夏历史中,东南称“吴越”,“吴”实指“姑苏”,即今天的苏州;“越”实指“会稽”,即今天的绍兴(不是杭州)。我们经常把吴越连在一起说,实则在春秋战国时代,吴越是两个敌对国家,蒲松龄有对联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越人核心在会稽山,会稽山上有大禹陵。2023年浙江省在CCTV天天打的广告就是这座大禹陵碑。大禹为什么埋在会稽山?因为太史公如是曰:“禹封泰山禅会稽”(《史记.封禅书》)和《墨子.节用》里有一句“葬会稽之山”。然后太史公又曰:“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 而立石刻颂秦德”,指秦始皇最后一次南巡,在会稽山祭祀大禹,刻石。


治水成功后,大禹在茅山(今会稽山)“会”聚诸侯、“稽”核功绩,首创会计制度, 对各部落在治水中的功绩论功行赏。《史记》 和《越绝书》等史料的记载表明,“会稽者, 会计也”。

禹庙,禹陵北侧,天下姒氏宗庙之祖。中国人不怎么信宗教,但信祖宗,总是喜欢攀附上古贵人,比如李唐皇室认老子李耳为祖宗,肯定是扯淡。对禹也一样:


大禹出生地方:战国《竹书纪年》曰:“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于石纽”。西汉《史记》曰:“禹兴于西羌”。石纽在今天的四川阿坝州汶川县绵池镇,就这几句话,今天你到汶川路上的G213道旁,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大禹雕像。


大禹家庭地址:重庆南山。东晋史料《华阳国志·巴志》。大禹老婆叫涂山氏,今天重庆南山上的那座寺庙涂山寺就是为这位涂山氏修的。涂山氏曾留下一句“候人兮猗”,据记载,这是有史可查的中国第一首情诗,直译的意思是:我所等候的人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大禹儿子启的出生,就把重庆南岸长江江面一块惟妙惟肖的呼归石,唤名为“诞子石”,后来误传至今就传成今天重庆南岸著名地标“弹子石”。此说我以为肯定是攀附,大禹中年治水,无数史书记载在晋陕大峡谷的龙门,即黄河中下游。大禹儿子建立夏朝在河南阳翟,大禹老婆如果在重庆长江边的南山,大禹在黄河治水怎么也不可能三次路过长江。


大禹工作地方:晋陕大峡谷,黄河龙门渡,太多史料如是说,我们在沿河两岸找到很多禹庙、禹迹甚至禹村。


大禹儿子启建立夏朝:河南阳翟,《史记 夏本纪 正义》引《帝王纪》: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


大禹葬地:绍兴会稽山。西汉《史记.封禅书》曰:“禹封泰山禅会稽”,春秋史书《墨子.节用》曰:“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

所以,传奇人物大禹生于长江上游的四川汶川,成家在长江中游的重庆南山,工作在陕西/山西的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帮儿子建国在河南少室山下,治水成功后封禅黄河下游的山东泰山,葬在长江下游的绍兴会稽山。


所以禹迹遍九州,所以有了下面这张图:


《禹贡》九州图: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此图极为有名也极为重要,华夏总是要统一,这就是最早的法理基础。中国历代帝王凡能以开疆拓土而书于青史,“九州一统”是门槛,到今天也是这样的追求(呵呵)。

大禹纪念馆内的现代艺术,不知所指。

离开会稽山,我们后来去的绍兴的其他几个地方就基本脱离了旅行团的视线,基本都是小众景点,也是绍兴之所以被两颗豆芽喜爱的原因。第一站,太平桥公园,从一个以为走错路战战兢兢进入的铁锈侧门进入公园,第一眼就惊艳了一条边。

绍兴.太平桥,明代天启年间建造。作为一座匠心独运的大石拱桥,被载于《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

回过身的公园内有一座绍兴桥梁博物馆,没有游人,所以展馆大门紧锁。

太平桥横跨浙东运河,河边一年轻人和一个小孩在练习什么乐器,好像小孩子一直在批评指正年轻人的技法,吴侬软语听不懂,不过听得出来小孩子不时戏谑的语气。

年轻人不急不躁,在桥边细细琢磨,一会儿喝口茶水,一会儿站起身来在河边吹奏几声。

我们漫步过桥,明代的石狮子因为岁月已经风蚀。

50米宽的运河这边,再看看这座造型古拙优美的石桥。这座桥行前规划我是不知道的,是当天上午在会稽山大禹纪念馆里看到一张民国时候的老照片,才知道绍兴城内有这么一座太平桥,就是下面我拍的这张照片这个角度,马上搜索地图,下午赶了过来。

桥下的浙东运河。浙东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东运河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贯通于西晋,兴盛于唐代,于南宋时期成为当时重要的航运河道,目前仍是浙江北部重要的水上航运通道。

浙东运河和绍兴鉴湖水系融会贯通,与沿河绍兴本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关系紧密,其河域范围内各式古建筑、古文化遗址颇多,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从太平桥向东沿着运河三公里是绍兴柯桥区核心地带,如果天不热,强烈建议从太平桥慢悠悠的沿着运河走这三公里,整个路上都是青石板路,完全看不到一个外地人,本地人也不多,几百米一座古石桥,偶尔一个钓鱼人。

那些青石板和石桥,构成了浙东运河上绍兴另一个古代文化遗产---古纤道,即运河两侧纤夫拉船的古道。当然,绍兴河网密闭,纤道并不是只有这一处,好几处都非常独特,值得去找一找。

走完三公里,看到这座三面河汊组成的三座桥,就到了绍兴柯桥区核心城区,桥边有石刻“柯桥”二字,清明期间,游人如织,人声鼎沸。

和鲁迅故居那里一样,人们在河边“围炉煮茶”,消磨大好时光。

方方正正、热气腾腾的糕点,上有字,柯桥古镇。

随便走上柯桥三桥中一座石桥。这条锁住桥栏的生铁,状似蝴蝶结,叫“腰铁”。修桥时,先在相邻的两块石头上分别挖出一个槽,两槽挨在一起拼成两头宽、中间窄的长条“腰”形槽,再把烧热的铁嵌进去。这块“腰铁”将两块拱石紧密连接,铁冷却的时候会收缩,让两块石头连接得更为紧密。这样两两相连,从而构成了一座完整的拱形桥。即使拱桥损坏,只需要修整破损的局部拱石,而不必对整个桥身进行调整。中国很多石拱桥屹立千年不倒,腰铁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下一站,鲁迅笔下的鲁镇。鲁镇在绍兴历史上是没有的,鲁迅在《孔乙己》中写了这么个小镇,今人就按照鲁迅的描述建了一个鲁镇。

小说里的钱庄、当铺、戏台子,鲁镇里一一复刻。

小说里鲁镇是江南水乡,多水,今人就将鲁镇建在了柯桥区鉴湖边上,水从鉴湖来。

阿Q 、 祥林嫂 、 假洋鬼子 、鲁四老爷……,他们都在这条街上。

小说里最有名的是鲁镇社戏。街的尽头有一家很大的戏院,放映祥林嫂她们的剧,可惜时间对不上,只好放弃。

鲁镇全景。鲁镇的尽头是柯桥鉴湖的开始。

过了这座桥,就是鉴湖。鉴湖是绍兴的母亲湖,秋瑾自号“鉴湖女侠”,取名来自于此。

鉴湖里的古纤道。绍兴的纤道很多,我们选了三条,太平桥、鉴湖和犭央(昂)犭茶(桑)湖。

不像长江边的纤夫道,绍兴的古纤道,隔一段距离就有这么一个小桥,后来想明白了,是过小船的需要。

绍兴古纤道从晋开始,为船工拉纤所置,纤道方向即为船行方向,明代以前多为泥塘,明代逐渐修缮为青石板路,普通行人才亦可过桥。

无人机视角。

更高一些。

走过纤道,对面湖中间一个戏台子,咿咿呀呀唱着我们完全听不懂的戏。虽然听不懂,不妨碍听,一直听了十多分钟,直到演员谢幕离去。

肥大的变形的鲤鱼。

鉴湖柯岩。这里本是2500年前古代越国建都绍兴后开始的采石场,其实今天整个柯岩景区就是古代采石场的遗迹。这里的柯山之石石质优良,是古代江南最著名的石材,被历代王朝挖掘作为城墙宫殿建筑用料。

几千年前采石场巨大的坑洞遗存。

这块石头不是天然的,高三十米,最窄处不足一米,从隋唐以后就耸立在这里,有个名字,天下第一石---云骨。云骨是上古工匠采石遗留之作,看似头重脚轻,实际已经屹立了1400多年,当年米芾为此石癫狂,逡巡数日不去。

一柱烛天。由于开采量过大,柯山在隋唐以后基本就被采挖殆尽,这里留下的采石场遗址和鉴湖山水一起慢慢成为了佛教道场。

云骨侧面不远的天工大佛,浙江四大名佛之一,完全的石雕工艺,佛造像、佛龛、华盖、香炉、莲台及佛殿石阶都是由同一块巨石,历经三代匠人,从隋朝开始雕刻到唐初完成。

来自大唐的凝视,穿越了千年。

文昌阁后绝壁上的二字篆书“柯岩”,光绪年间绍兴本地人陶浚宣题,陶浚宣何许人也?清末著名书法家,陶渊明第45代孙,陶成章是其侄孙,竺可桢曾随其求学。

崖上印章,华夏文化经典之经典。

绍兴最后一日,犭央犭茶湖古纤道,犭央犭茶湖读音为昂(ang)桑(sang)湖,据说那里的古纤道冠绝绍兴,早上去的时候,下着大雨,犹豫再三。不如见一面,哪怕只一眼,最终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去看一眼,就这一眼,古道沧桑,看过了四百年。

所有我查到的攻略,包括小红书的,都有问题。此湖在绍兴乡下的湖口村附近,位置非常偏远。百度导航地址选择“避风塘农塘”,网上说把车停在环湖路进入小路的一个垂钓中心附近,然后从路口左侧步行到湖边古纤道边上,这是错的,到了垂钓中心后继续开,到一个铁门附近道路左右分叉,有一位老人家和一条狗守在那里,不要开车或者步行走左侧,一定要继续开车走右侧比较宽的乡道,绕行两公里,一条路走到底,能够完全直达“避风塘农塘”,有公共厕所(非常重要),有一个小型停车场,大概能停20个车,这里距离湖边只有一百米,转个步就能看见这块石碑和纤道。

绍兴最美的古纤道,大雨中。

避风塘里古纤道上的简易石屋,400多年了。

整个纤道路基明显由好几层青石板堆叠而成。

远处湖面的竹竿围栏,诠释了这座塘本来的意义,避风塘,当地人叫避塘。

纤道青石板上,不知道是不是明清两代纤夫的竹竿凿出的孔洞。

整个犭央犭茶湖纤道上有五座这样的石桥以通小船。纤道极长,由于大雨无法起飞无人机,我们就沿着纤道一直走,穿过了整个湖面。

大雨中返回,着实不甘心。驾车回到大铁门那里,好像大雨变小了一点点,和绿豆芽简单商量了一下,掉头返回,乘着雨势稍小的这二十分钟间歇,我们还是冒险起飞了无人机。

由于纤道极长,非常适合从湖的这头用无人机拍摄视频,一直跟踪拍摄到纤道在湖岸的那一头,然后无人机旋转返回。一镜到底的那种视频,无人机贴着纤道3-5米左右的高度,一路飞过去,无人机平飞速度控制在比行人走路快数倍的样子,镜头朝下拍摄纤道上打伞的行人和远去的道路。一镜到底视频的绝佳场景,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我们就是这样飞的,也这样拍了5分钟左右的一镜到底。

最后绿豆芽在湖岸边用无人机合成了一张古纤道全景。虽然大雨,虽然数次走错路,虽然数次往返,千值万值。

离开绍兴,去往天台国清寺。路上有两个地方可供选择,一是王羲之的兰亭,一是王阳明墓地。黄豆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王阳明。对于这位大宗师,没有什么可解释的,就用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做个注解:“吾心光明,夫复何言”?

阅读 4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