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尔在《生命的探问》里说:“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方式不完美。”找到自己的节奏,不去追赶,只去到达。
松弛感,是不悦人,只悦己,不求理解,但求无愧于心。
任何事情都不止一种解决方式,别逼自己。
只有事业、爱情、父母、朋友、健康、财富各方面都良性发展,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快乐是平衡,而非舍弃任何一项换取其他。
接受万物皆变,此刻的想法和心境,可能在下一秒就改变,关系也好,态度也好,皆如是。但只要曾经拥有过赤诚,也就没什么可惜。
是啊,我就是这样的女生:学生时代,成绩不错,长相不差,身边却少有朋友。常常因别人的玩笑,取的绰号而痛苦不堪。
可能是吧,不笑的时候,确实有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给人以清高孤傲的感觉。
可能是吧,童年的记忆里,我曾经是爱唱爱笑爱疯闹的,只因有个声音说:成何体统!然后,就不敢笑了,渐渐地也就“严肃紧绷”了。独处的时候,沉浸在自己状态里的时候,我也习惯于绷着脸,加上视力不好看不清周围人脸上的神色,也就同样给人以难以接近的感觉。
又或者,真实的我的内在,本就是快乐不太多?一天中又没有3/4
的时间是快乐的呢?我不禁问自己。
觉察自己,常在人同事面前表现出开朗,热情,随和。但是遇到一些观点不同之处,便本能地表达自己的坚持,同样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有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居然笑得很累,反问自己:这是自己吗?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吗?还是只是为了让别人看起来我是开心的友好的容易接近的?一旦有了这样的觉知,便觉得索然无味。
那么,做自己好了,投入一段关系时,看着自己热烈,当需要安静独处时,看着自己退隐。都是我,真实的我。
是因为现有状态,后有情绪,先有行为,后有情绪。那,还是因为先有“鸡”,后有“蛋”。
那就假装快乐好了,一定要笑,要有肌肉的“刻意练习”有“身体的放松”,然后有情绪的调整,然后有认知行为的调整。
那么,每天,经常地,提醒自己微笑吧。
那么,先唱出声来,先笑出声来。只要自己不觉得尴尬就好
学会哄自己开心,学会爱自己,
是一种幸福力。
有这样一则寓言:
小和尚问师父:“得道之前每天做什么?”师父说:“砍柴挑水做饭。”小和尚又问:“得道之后每天做什么?”师父说:“砍柴挑水做饭”小和尚非常困惑:“得道前与得道后有何区别?”
师父答道:“得道前,砍柴时想着挑水,挑水时想着做饭;得道后,砍柴是砍柴,挑水是挑水,做饭是做饭。”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松弛,悦纳,不紧绷。
只出发,不问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