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 晚上8点,我们四年二班全体同学和家长在班主任骆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2024年第18期家长读书会。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家庭教育》四年级读本:第十八课,第61~68页《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适当的劳动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增强体质,也可以使孩子在劳动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家长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主张让儿童从事生产劳动,以促使其智慧和道德的发展。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劳动教育即人的劳动品质的培养,应重视劳动对于体力、智力发展的意义,更应重视劳动在精神和道德上的作用。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仅重视智力和品德的发展,也把劳动教育提高到一定程度。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良好的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一,劳动能让孩子多动手、多做事,能培养孩子的智力、自信、责任感、毅力、善良、体能等,具有其他训练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参加劳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二,要有足够的耐心,很多家长在孩子开始学习自己做事时,都表现出没有耐心,无意间打击了孩子的劳动兴趣和信心。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景,正当小孩子饶有兴致地自己穿衣服的时候,等在一旁的家长不耐烦了,一把扯过孩子手中的衣服,三两下就给孩子穿好了。家长因要赶时间或因急躁的性格等原因,在孩子学习劳动时,一些看似帮助、爱护、关心孩子的举动,破坏了孩子自己做事情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家长总是包办代替,孩子的劳动欲望就会降低,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孩子学习独立行走的那天起,家长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
第三,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什么都想尝试,很想模仿大人的劳动孩子感兴趣的,并且努力一下就能成功的劳动,孩子都会愿意做。家长要特别注意,切忌在孩子喜欢做家务事时泼冷水,说一些使孩子扫兴的话如“好了、好了,越帮越忙”“去学习吧,别给我添乱了”。这样说容易打消孩子干家务活儿的积极性。
正确的方法是,对孩子感兴趣的劳动,家长要教孩子方法,鼓励孩子干起来;事情做完后,要检查并给予评价,以表扬为主。家长要为孩子参加劳动而感到高兴,这样孩子的劳动热情才能持久。
第四,以鼓励为主,不断提高要求。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会“闯祸”,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养成习惯。
第五,要有意识地告诉孩子,我们的吃(粮食、菜肴)、穿(衣服、鞋袜、帽)、用(电视机、冰箱、电脑、家具)、行(自行车、摩托车、汽车)、住(楼房)等都是靠父母的辛勤劳动挣来的。如果没有父母的辛勤劳动,就没有家里的一切。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生活需要劳动,劳动创造生活。父母在为国家、为家庭劳动,孩子也应像父母那样学习做事。让孩子认识到劳动的价值,父母再让他从事适当劳动,他就比较愿意接受了。
第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身上的品质和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因此,在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方面,家长也要成为孩子的表率。孩子特别喜欢和大人一起劳动,认为这是大人对他的信任。家长应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劳动。比如,春季植树造林的时候,带孩子去植树,并给孩子讲讲怎样植树,植树有什么好处,孩子就会认真参与,并由此产生光荣感。下雪天和孩子一起清扫路面积雪,孩子就会体验到给别人带来方便的快乐情感。在家里,父母也应表现出乐于承担劳动的精神。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可以对妈妈说:“你烧饭很辛苦,饭后事情我就包了。”这体现了夫妻之间的关爱之情。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孩子会逐步地从父母身上学到为他人着想、热爱劳动的好品质。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主动承担家务、热爱
初 审: 王璐瑶妈妈 尹莉娣
复 审:吴 霞
终 审:王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