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中国字,做中国好少年

秋水伊兰
创建于06-29
阅读 16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炎炎夏日也抵挡不了我们渴望知识的决心,于是我们组队来到位于人民大道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我们来自于六中七年级17班。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文化历史名城——河南省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博物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专题博物馆。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作为我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整体建筑外形似象形文字的“墉”字,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主体馆高32.5米。中国文字博物馆正门口,有两只金色的“玄鸟”,这里蕴含一个叫做玄鸟生商的传说:黄河下游一个古老的夷人部落里,相传有娀氏女简狄与二女沐浴,天上“玄鸟”产卵,简狄取而吞食,因而怀孕生契,契即为商人始祖。为此,商朝人尤其崇拜玄鸟。

经过“玄鸟”之后是“字坊”,“字坊”的建筑外观像甲骨文中的“字”的外形。过“字坊”后的馆前广场的两旁各竖立一排铜制的甲骨文“碑林”,共28片。

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前身。安阳殷墟,这一被称为“大邑商”的古代都邑遗址,是我国甲骨文的最早发现地,百余年来出土了约13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占我国出土刻辞甲骨总数的90%以上。甲骨文记录了3000年前商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科学以及人们的信仰和宇宙观等多方面的信息,是研究商代社会弥足珍贵的资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等古老文字早已不再使用,唯有甲骨文穿越时空沿用至今。

一入大门深似海,我们就像一叶扁舟进入了知识的海洋

认真学习中

大家相互探讨

大家齐动手

先秦时期文字载体形式多样,除甲骨、铜器以外,还有用于日常书写的简帛,以及陶器、玉石器等。简帛文字、陶文、玉石器文字、货币文字等多种文字形式,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字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而且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历史风貌。

物以载文

战国时期,形成了齐、燕、晋、楚、秦五大文字体系。除秦系文字较多地继承了西周文字特点外,其他四系文字都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所谓的“六国文字”。结构歧异、笔画多变,是六国文字最大的特点。战国中晚期,尤其是古隶产生后,趋异求同,笔画隶变已成为各系文字普遍的发展趋势。秦始皇“书同文”以传统的周秦系统文字取代了歧异的六国文字,以秦篆和秦隶统一六国古文,是文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到了汉代,隶书以其实用性强、易于书写等优点,取代小篆的地位,成为主要字体。两汉四百余年间,书法由篆变为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楷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书体的不断变化,使汉字书法艺术不断发展,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鲜活的灵气和勃勃生机。这一时期”鲁壁经书”的发现和许慎《说文解字》的诞生,也为汉字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造纸过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阅读 16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