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各类因素导致脊柱结构的完整性被损害或破坏,包括椎骨、椎间盘、稳定脊柱的韧带及椎旁肌肉的损伤,从而造成椎管内神经结构(包括脊髓和神经根)及其功能的损害,出现损伤水平及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障碍。脊柱损伤常伴有脊髓和脊神经损伤,常见于工伤、车祸、运动事故、高空坠落等
临床分类
由于脊柱脊髓损伤的复杂性,因而其分类方法有很多,如根据骨折发生部位、损伤机制、脊柱损伤后的稳定性、脊髓损伤程度等进行分类,不论采取何种分类方法,其共同目的是为了明确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指导治疗。
1、脊柱损伤
(1)颈椎损伤
根据解剖部位又可分为寰枕脱位、寰枢椎脱位、单纯寰椎骨折、枢椎骨折脱位等。
(2)胸、腰椎损伤
①按脊椎损伤的部位:如棘突骨折、关节突骨折、横突骨折、椎体骨折及骨折脱位等。
②按骨折形态分类:为临床最常采用的分类,可分为压缩型骨折、爆裂型骨折、屈曲牵张型(安全带损伤)、骨折脱位型四大类。
③按脊柱稳定性分类:分为稳定性骨折与不稳定性骨折。
(3)骶椎损伤
主要见于骶骨骨折。
2.脊髓损伤
根据病情轻重及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
(1)脊髓休克(又称脊髓震荡)
为脊髓功能性损害。早期表现为不完全截瘫,伤后数小时即有恢复表现。
(2)不完全截瘫
①Ⅰ型:脊髓半横贯伤综合征。
②Ⅱ型:中央型脊髓损伤综合征。
③Ⅲ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
④Ⅳ型:后脊髓损伤综合征。
⑤Ⅴ型:不完全脊髓损伤。
(3)完全性截瘫
脊髓完全性损伤或横断。
(4)神经损伤
马尾神经损伤或神经根损伤[1]。
主要病因
总述
脊柱脊髓损伤主要是由于外部暴力所致,战争时期常见于枪弹、刀刺、爆炸性损伤等开放性损伤;而和平时期则多见于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性扭伤等闭合性损伤。此外,本病也受脊柱内在因素影响,尤其是老年人大多合并有脊柱结构的病理基础。
基本病因
1、外部暴力损伤
(1)开放性损伤
多见于战争时期,多伴有脊椎的损伤,主要见于枪弹、刀刺、爆炸性损伤等。外力直接作用于脊椎,使其发生骨折或脱位,进而使脊髓受到损害,损伤与外力作用的部位一致,损伤程度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可发生于任何脊髓部位,以胸髓最为多见。
(2)闭合性损伤
多见于和平时期,主要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是现代脊髓外伤的首要原因)、工伤事故(如高处坠落、躯干或头颈被砸伤)、运动性扭伤等,使脊柱发生过度伸展、屈曲、扭转,造成脊柱骨折、脱位,脊椎附件的损伤或韧带及脊髓供血血管的损伤,进而造成闭合性损伤,病理上按损伤的轻重可分为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压迫或横断、椎管内血肿。
2、内在因素
(1)椎管的容积
若损伤前已有椎管狭窄存在,因椎管的临界容积减小,轻微外伤即可导致脊髓损伤。
(2)脊柱的稳定性
外部暴力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即是对脊髓造成一过性的打击改变了椎管形态,而产生持续性的潜在压迫。
(3)脊柱脊髓原有疾病的影响
如强直性脊柱炎病椎间相互融合,脊柱的活动度差,如再遭受轻微的外伤,脊椎不能缓冲外力,患者易发生脊柱骨折,进而导致脊髓的损伤,此种情况多见于颈椎[1]。
典型症状
1、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根据节段不同,可出现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脊髓震荡:是指暴力由脊柱传到脊髓,造成脊髓暂时性功能障碍。脊髓震荡受到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迟缓性瘫痪,损伤的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可恢复正常。运动的恢复,一般以下肢为先,其次为上肢。
(2)脊髓休克:损伤平面以下突然失去高级中枢调节,患者可出现损伤水平以下感觉完全消失,肢体弛缓性瘫痪。
(3)脊髓损伤: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休克期过后,如为完全性脊髓损伤,运动、感觉不恢复;如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则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部分丧失。
2、排尿和排便功能障碍
控制排尿和排便的中枢在腰、骶部,故脊髓骶节段及马尾神经损伤时,最易出现大小便失禁。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颈段完全损伤时,患者可出现无汗、高热等表现。
(2)胸1平面损伤时,可出现霍纳综合征(Horner综合征)表现,可见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等。
(3)中胸段以下损伤时,可出现肠麻痹等内脏功能障碍。
4、脊柱骨折表现
脊柱骨折部位可有后突畸形、皮肤肿胀、压痛等。
5、其他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呼吸骤停、阴茎异常勃起等异常表现。
并发症
脊柱脊髓损伤常见压疮、尿路感染、肺部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1]。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
对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优先处理威胁生命的急症和相关并发症,进行正确的搬运。送医院后,应尽快手术,以解除压迫、纠正畸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避免脊髓的进一步损害。待病情稳定后,还可行物理治疗及康复治疗,以尽可能恢复功能。
急性期治疗
现场急救时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对于避免加重脊髓损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据统计,继发于脊柱损伤的神经功能损害中,25%是由搬运不当引起的。未经专门训练者,不要单人搬动可能有脊柱脊髓损伤的病人,除非有危及病人生命的险情发生。搬运此类病人的正确方法是采用担架、木板或门板运送,三人位于病人一侧,同时将其水平抬起,放在木板上,尽快送到专科医院。搬运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患者的头颈部和躯干的伸直,以免加重损伤。
药物治疗
1、激素
激素类药物有助于减轻水肿,避免脊髓的进一步损害,最常用的是甲泼尼龙。但一般推荐在伤后8小时内使用;伤后超过24小时用此药,可能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脱水药
常用药物如甘露醇,高渗盐水等,目前在ICU急救过程中推荐使用白蛋白。
3、神经营养药物
如维生素B12、神经节苷脂等,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4、其他药物
此外,钙通道阻滞剂、抗儿茶酚胺药物、氧自由基清除剂等对脊髓损伤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根据病情特点合理选择。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为保全患者的生命、改善神经功能的障碍。根据脊髓受损程度、机制等的不同,手术方法也有所差异。
1.神经减压
(1)早期减压术
(2)椎管减压术或硬脊膜减压术
2.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3、纠正畸形
物理治疗
1、电刺激疗法
2、水疗
3、局部低温疗法
中医治疗
1. 中药内服治疗: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方法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症状。常用的中药有地黄、当归、川芎、酸枣仁等,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配伍。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干预脊髓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改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常用的穴位有大椎、大杼、委中等,治疗频率和疗程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改善运动功能障碍。按摩手法可以采用轻柔揉捏、推拿搓摩等,需配合正确的姿势和技巧进行。
4. 康复训练:中医康复训练是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运动功能的重要手段,包括锻炼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改善肌肉协调等。康复训练应由专业的康复师指导,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中医干预方法在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治疗过程中需要注重个体化的调理和专业的指导,切勿盲目使用中药或进行针灸等手段。
日常护理
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功能恢复。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脊柱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既影响感觉和大小便功能,而且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使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时刻关注患者的状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患者应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治疗,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适当的方法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保持制动,待病情好转,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可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擦浴。
5、家属帮助患者翻身、按摩肢体,防止出现静脉血栓和压疮。
6、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呼吸训练,降低呼吸道感染的概率。
7、家属可帮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锻炼,避免发生关节挛缩。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多吃一些虾皮、泥鳅等含钙、磷较多的食物。
7、患者要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荞麦等。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3、患者应少吃过油、过甜、过咸及腌制食物。
当然,除了治疗之外,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可能导致脊髓损伤的事故。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这样才能在意外发生时,更好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