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312国道,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呈东西走向,位于吐鲁番市以东10千米,距乌鲁木齐市183千米,东距鄯善县98千米,距哈密市324千米,南距若羌县450千米,北距奇台县290千米。
火焰山主峰为青龙嘴,海拔831.7米。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7.8℃,火焰山山体阳面地表最高温度可达82.3℃。
火焰山有其独特的自然面貌,加上明代晚期吴承恩将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写进著名古代小说《西游记》,把火焰山与唐僧、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联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的神奇色彩更加浓郁,成了天下奇山。
乘坐旅游大巴车进入景区。
00:14
孙悟空再有能耐,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炎热的天气,火红的烈焰。
“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火神)。”(陈诚)
景区的入口。
火焰山入口全景。
经过火焰山展览馆的长廊。这里有对吐鲁番地区有过突出贡献的志士仁人的塑像。
玄奘: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本姓陈,名伟。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生于洛阳侯氏县(今河南偃师县)。玄奘去印度取经,寂寞孤行。
火焰山长八百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地上没有水草。玄奘五日四夜,无一滴水沽喉。当他到达高昌(今新疆吐鲁番)时,国王崇尚佛教,对玄奘厚礼优待,并赠以马匹、食物,派译员、马夫随从玄奘。在葱岭北端凌山玄奘一行“悬釜而炊,席冰而寝”,用七天时间走出山口。他先后经过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等国,到达印度的西北部。当时的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部,小国林立,玄奘在印度的旅行、考察、访学仍是艰难的。
玄奘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旅行家、探险家、翻译家、宗教哲学理论家。
岑参:唐代天宝时期的边塞诗人。他两次出关戍边,写下了70多首流传古今的边塞诗。他爱护边关少数民族百姓,努力表现边关的生活,为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是他的名句。
陈诚(1365年—1458年):字子鲁,号竹山,江西省吉水县阜田镇陈家村人,明朝杰出外交家。明洪武甲戌科进士。初授行人,奉旨北平求贤、山东蠲租、安南谕夷,皆不辱使命。永乐初,以吏部主事升任员外郎,扈从成祖北征,屡使西域,功勋卓著。他描写火焰山有诗云:“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火神)。”
僧古萨里(汉语拼音:Senggusali),中国古代回鹘翻译家。又称僧古舍利·都统。生于别失八里(今属新疆吉木萨尔)。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约生活于9~10世纪。
一生致力于将汉文佛经翻译成回鹘文。最为著名并流传至今的译作,一是佛教大乘经典《金光明最胜王经》(简称《金光明经》),另一是《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简称《玄奘传》)。他的译文准确流畅,妙笔生花,不仅表明他对本民族语言文字驾轻就熟,对汉族语言文字造诣很深,而且精通佛学,学识渊博,文学功底深厚。他从本民族欣赏习惯出发,将《金光明经》中的传说进一步加工润色,从而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晦涩的佛教原理通俗化、文学化,成为维吾尔文学的典范,对佛教在高昌回鹘人中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对维吾尔族文学的发展及其与汉族文化的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林则徐:1841年6月28日 林则徐因虎门销烟,打败了英帝国主义者,被清政府贬官发配到新疆伊犁 。林则徐到新疆后,就带领新疆百姓兴修水利,大力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为了纪念他的业绩就将坎儿井和纺车称为“林公井”、“林公车”。
王延德(938~1006年),北宋大名(今河北大名)人,以奉命出使西域高昌(今吐鲁番)并著有吐鲁番见闻游记。
鲁明善(1271年-1368年):字明善,名铁柱,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约二十余里的哈拉和卓堡)人,元代外交家迦鲁纳答思之子,元代著名维吾尔族农学家。
这是用煤油代替水银制作的大型温度计。专门测量火焰山一带的地表温度。我们到火焰山的时间是下午4:30,地表温度竟达到71.5度。
火焰山酷热难捱,名不虚传!
00:14